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實務下的公允價值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公允價值在我國會計實務中的應用及其分析
1.公允價值在金融工具項目中的應用分析金融工具具有兩面性,它既可以為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也有可能會讓企業瞬間產生巨額虧損。所以如何正確的計量金融工具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我國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準則,我們可以得知在對金融工具進行初始確認時,應當使用公允價值來計量。公允價值是金融工具計量的最佳選擇,因為以公允價值計量金融工具可以發揮其相關性特點,同時也能為投資者提供更加真實的財務信息以便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企業對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是,采用公允價值進行初始計量,并且相關的交易手續費計入當期損益,在資產負債表日,將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2.公允價值在投資性房地產中的應用分析投資性房地產可以選擇公允價值計量,也可以選擇成本模式計量,具體視企業自身情況而定,但計量模式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已采用公允價值模式的,不得轉為成本模式。按照我國現行會計準則的規定,投資性房地產如果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投資性房地產所在地存在活躍的房地產交易市場;第二,在房地產市場上,企業可以獲得同類或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或其他相關信息,從而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做出合理的估計。也就是說公允價值完全是由市場變化情況來決定,避免了人為主觀因素的干擾。在這種計量模式下,投資性房地產將無需進行攤銷以及計提折舊,其價值隨著活躍房地產交易市場的市價而變化,同時將市價的變化記入當期損益。
3.公允價值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的應用分析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指交易雙方主要以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交換。它的實質是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貨幣性資產。如果采用公允價值來確認和計量,該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必須具有商業實質,且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作為支付補價方,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支付的補價(即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入資產成本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加支付的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之和的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而作為收到補價方,應當以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入資產成本加收到的補價之和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加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之和的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4.公允價值在債務重組中的應用分析企業會計準則中對債務重組的定義是:債務重組,是指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的情況下,債權人按照其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讓步的事項。在賬務處理中,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以現金償還,另一種是以非現金資產償還。兩種情況下對于減免的債務債權人確認為損失,債務人確認為收益。
二、公允價值在我國會計實務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可靠性的問題及建議公允價值計量和歷史成本計量一直被人們進行比較,雖然前者反映的信息對投資者來說更加的有效,更能體現它的決策有用性。但是,公允價值的可靠性一直備受爭議,主要是因為:第一,它的取得高度依賴當前市場經濟環境,對公允價值的計量需要從公平活躍的成熟市場環境中獲取,但是我國目前尚未建立起統一有效的經濟市場,市場信息提供的公允價值并不能體現公平和公正。第二,企業用公允價值計量相關資產或負債,需要運用估值技術,且該技術離不開充足的且適用于當前市場的數據和信息的支持。企業以公允價值計量相關資產或負債,運用的估值方法主要包括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對于市場法,因為在第一點中談到,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落后,所以即使是參考相同或類似資產,得到的價值也并非可靠。而收益法主要運用現值技術,但我國在這方面的理論研究不足,只停留在借鑒國外的水平上。第三,公允價值是一個主觀的概念,本文在第二部分提到過上市公司關聯交易來操控利潤的問題,所以公允價值并不是十分的客觀有效,它缺乏約束性。盡管新出臺的39號會計準則——公允價值計量明確規定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定義和性質,但是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還遠不能跟國外發達國家相提并論。我們沒有組織專業的團隊對公允價值理論進行集中而深入的研究,所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沒有一個成熟而完整的理論體系。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研究方向應該圍繞我國的市場環境情形展開,而不能完全依賴西方國家的模式,否則,即使有了研究成果但不能在我國市場上運行,就失去了研究的意義。我國市場經濟不發達,所以公允價值很難確認和計量,正因為如此,現行企業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應用不像西方國家那么普遍,它的推廣存在諸多阻礙。但是,當不存在活躍市場時,可以采用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估價技術,來估計公允價值。因此,現值技術的研究尤為重要,我們可以現值技術為突破口,學習和借鑒國際上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單獨為現值技術編制應用指南和切實可行的會計準則,詳細的介紹其定義、性質、方法和公式,完善其理論研究,從而使得即使在我國這種不發達的資本市場上,也能獲得可靠地公允價值成為可能。
2.市場環境的問題及建議雖然我國已經基本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但是非市場化的因素并沒有完全消除,在建立活躍市場的過程中依然受到許多場外因素的干擾。在我國,市場的發展不完善,造成了一些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不公允的問題。此外,公允價值的使用依賴于高標準的市場環境,市場參與者在整個交易的過程中必須保證雙方信息的對稱,才能使交易價格更加公平和公正。但在現實中,我國資本市場完全不能同發達國家相提并論,因為我國在現階段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資本市場運行不活躍,市場信息流通不廣泛,公允價值不公允,這都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在當前情況下,如果不注意我國資本市場運行環境問題和謹慎性原則運用公允價值,一定會導致公允價值被濫用以及會計信息失真的后果。對以上問題,建立一個充分發展而又活躍的交易市場對于推廣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應用是不可或缺的條件。雖然公允價值和市場價格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但是市場價格能夠避免人的主觀意識,不易被人為操控,它的可靠程度最高,獲取渠道也相對簡單方便。公允價值計量能否推廣跟市場是否發達,競爭是否充分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但我們也知道,我國經濟市場的運行存在著部分行業的壟斷,在這些政府壟斷行業,進入的壁壘很高,私營和民資根本無法滲透,完全不利于充分競爭市場的形成,所以,必須打破現有的壟斷局面。
三、公允價值計量的思考
39號公允價值準則的提出是我國在建立獨立的公允價值理論過程中的首次嘗試,它意味著今后公允價值在我國會計實務中的應用有了初步完整的理論參考價值,同時,一些新概念的提出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探討。根據準則我們得知公允價值計量使用的輸入值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企業在計量日能夠獲得的相同資產或負債在活躍市場上的報價,它為公允價值提供了最可靠的證據;第二層次主要分兩種情況:一種還是活躍市場上的報價,只不過衡量的對象變成了類似資產或負債,另一種是非活躍市場報價,但他的衡量對象涵蓋了相同與類似資產和負債,此報價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做調整;第三層次是除去以上兩種情況外的不可觀察輸入值,它主要是參考其他市場參與者進行定價時所使用的假設來確定公允價值。前兩個層次可以統稱為可觀察輸入值,從定義中我們知道這種輸入值還是依賴于市場環境,與之前的公允價值的確定沒有實質性的區別。但是第三層次的輸入值,卻是在沒有市場可參考的情況下確立的公允價值,這是一個新的方法,能夠解決我國市場發展程度落后和不完全競爭的問題,同時,公允價值可靠性備受質疑的情況也能得到改善。企業可以使用其內部數據作為不可觀察輸入值,但是,當其他市場參與者使用不同于本企業的數據或者本企業的數據具有獨特性時,必須對數據進行調整以便同其他參與者保持一致。也就是說應當考慮所有可合理取得的市場參與者假設。由此,問題也產生,對于后來的參與者,他們有先前的參與者假設可以參考,但是被參考的市場參與者在一開始的時候,沒有可參考對象,他們確定公允價值的過程必然更加復雜,公允價值是否公允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綜上所述,39號準則仍需要進一步的完善,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它的新概念、新方法在我國會計實務中的現實意義。它標志著我國對公允價值的實務應用進一步深化,確定了更為具體的方法和層次,也預示著未來公允價值計量的范圍更廣,提供的會計信息將更加真實可靠。
作者:李秀敏單旭單位:沈陽化工大學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