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環保企業績效審計評價標準體系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績效審計的作用在于查找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并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分析,為企業提供建設性意見。環保企業績效審計尚未建立完善的評價標準體系,需結合環保企業的發展現狀,制定企業績效審計的關鍵性指標,除了財務指標外,還應將企業發展潛力、內部管理、社會效益及可持續影響納入評價體系框架。
【關鍵詞】績效審計;環保企業;評價標準;框架內容
近年來,我們越來越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政府持續加大環境保護的投入力度和監管力度,但環境污染問題尚未得到徹底解決。環境保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都是重要主體,環保企業兼具公共產品與非公共產品的屬性,政府投資、企業籌資是其主要的資金來源,為了使資金發揮最大功效,加強對環保企業績效審計評價是關鍵。
一、我國環保企業績效審計評價標準現狀
績效審計評價是指以規范和科學的評價方式來鑒定和評判企業經營活動及效益,環保企業績效評價的目的是幫助企業發現自身的經營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而提高環保企業的效益,更好地為生態環境保護做貢獻。績效審計的概念和相關理論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各國逐漸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績效審計模式。考慮到我國政治經濟環境的特殊性,對于企業績效審計評價標準的制定不能完全照搬他國的審計標準,審計機關要結合環境保護的需求和環保企業發展的現狀制定更具針對性地評價標準體系。環保企業績效審計工作實施過程中,需要明確審計目標、審計方法和審計標準,其中,審計評價標準是企業績效審計得以實施的關鍵,對于審計目標和審計方法具有紐帶作用。目前,我國企業績效審計評價標準主要有三種體系:國家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平衡計分卡績效評價標準、經濟增加值績效評價標準。其中,平衡積分卡績效評價通常結合企業發展的戰略規劃,依照財務、顧客、業務流程和學習發展四要素細化評價指標,其涵蓋了對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因素的評價,對企業績效審計評價的結果也更為全面。經濟增加值績效評價則是側重于權益資本的考量,是一種比較新的績效評價標準。目前我國環保企業績效審計評價中還面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審計原動力不足、相關法律依據不足、信息的真實性保障不足、績效審計方法更新緩慢。環保企業績效審計具有一定的公共產品屬性,屬于社會治理的一部分,但同時在其績效審計過程中也存在動力不足,監管不力的問題,企業自身對績效審計工作的重視不足,甚至存在排斥心理,有關部門對績效審計的監管不足,導致個別地方環保企業績效審計流于形式。在法律法規建設方面,環保企業績效審計要做到有法可依,才能增加績效審計評價的底氣,但由于我國對于企業績效審計工作的立法工作尚處于初級階段,不能為環保企業績效審計評價的制度化與規范化運行提供全面保障。企業績效評價結果的真實性關系著審計工作開展的實效,以及其是否能夠為企業發展提供可靠依據,由于當前環保企業的類型比較多樣,經營規模不一,績效審計的工作如果沒有規范的標準作為參照,其工作難度也會非常大,鑒于主客觀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個別審計評價結果的真實性有待考量。在審計方法的選用方面,環保企業績效審計具有綜合性特點,因而更加需要采用科學的審計方法來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而當前多數基層審計機關主要以財務收支為主要審計內容,缺少對于環保企業績效的比較分析,對于現代化信息技術和審計技術方法的應用不足。
二、從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維度構建環保企業績效審計評價標準體系框架
環保企業績效審計評價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細致、全面的績效審計評價指標,以及在執行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督。為此,當務之急,應構建適合我國環保企業發展的績效審計標準體系,以評價標準為導向加速環保企業績效審計的規范化發展。具體可從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兩個維度出發,構建評價標準體系的基本框架。
(一)基于財務維度的環保企業績效審計評價標準從財務維度出發對環保企業績效審計的評價,應考慮企業資金的投入與使用情況,增值與獲利情況,償債能力等因素,具體包括主營業務利潤率、總資產收益率、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周轉率、專項資金使用率五項衡量指標。1、主營業務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率考察的是環保企業業務能夠給自身帶來的利潤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環保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和潛力,以及其對于環保事業的貢獻度。主營業務利潤率越高,說明該企業獲得更高的社會績效和環境績效。2、總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反映的是企業盈利能力的持續性和現存的風險,同時也能夠從側面反映出企業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隨著環保事業的發展,環保企業總資產收益率的提升對于其自身的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環保企業不能僅僅依靠政府投入或社會眾籌來獲取資金,而是要通過創新技術等要素優化企業內部結構,進而獲取更多的收益。3、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是指企業經營過程中表現出的償債能力,環保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與之資產負債能力是分不開的,資產負債率越高,債權人承擔的風險也越高,企業自身發展存在的潛在風險也越大,為此,對環保企業績效審計評價要重點關注其資產負債率情況。4、總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反映的是企業的總體運營能力,企業的資金周轉比較充足,對于其市場開發與拓展則越有利。為提升資金周轉率,環保企業要減少不必要的資金占用,縮短資金占用周期,為企業有更充足的資金投入發展。5、專項資金使用率國家為支持環保企業的發展設置了環保專項資金,因此對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也應是環保企業績效審計評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專項資金使用率指標的審計有助于了解企業是否將專項資金合理使用,是否存在閑置資金或成本浪費的情況。通過該項指標的審計,也有助于發揮審計部門對環保企業資金使用的監督作用。
(二)基于非財務維度的環保企業績效審計評價標準非財務評價標準還可細分為企業發展潛力、內部管理能力、效益及可持續影響三個二級維度,且不同的二級維度下還可以細分具體的指標。1、企業發展潛力環保企業要能夠為生態環境建設貢獻積極力量,獲得更好的社會效益,就要不斷提升環保技術水平和人才隊伍能力。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為平衡好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環保專項技術的貢獻至關重要。為此,對環保企業發展潛力的衡量主要以專項技術、獲得國家榮譽次數、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比例、技術人員占比四項指標進行評價。通過上述四項指標確定企業的成長能力、創新能力和發展前景。2、內部管理能力內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關系著企業能否規范發展和持續發展,同時也會影響企業資金的使用及企業對環保的貢獻率。企業文化、人力資源管理、內部控制制度等都是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內容,研究認為在環保企業內部管理能力的審計評價上,應側重于是否建立流動資金崗位管理制度、項目管理措施是否健全、項目監督是否到位三個方面。3、社會效益及可持續影響(1)社會效益社會效益是環保企業績效審計評價標準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環保企業與一般企業不同,其要承擔著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社會責任,環保企業要將社會效益放在更高的位置。社會效益的評價應以社會貢獻率、社會積累率、環境治理指標三項為基本標準。在績效審計過程中還應考慮不同環保企業的特殊性和效用,環境治理指標的設計還進行靈活調整。(2)可持續影響可持續影響是指環保企業的持續運行率,在計算時可參照具體的項目持續情況,記錄項目運行時間,并對項目實施后的持續運行情況和跟蹤反饋情況進行評價,這一點對于監督環保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具有重要意義。需要說明的是,由于不同環保企業負責的項目內容存在一定差異,環保企業績效審計評價標準體系尚不能考慮所有企業的特殊性,因而我們構建的環保企業績效審計評價標準體系是從一般性層面出發的,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可以結合實際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整或補充。
三、環保企業績效審計評價標準體系實施的注意事項
環保企業績效審計評價標準體系要以政府為主導進行建構,并且不僅要制定績效審計評價標準體系框架,還要對框架內的各項指標做進一步細致的說明,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發揮績效審計評價標準的指導作用,推進環境企業績效審計規范發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要進一步增強環保企業績效審計的意識,運用更為科學的績效審計方法和手段,注重績效審計人才的培養和隊伍建設。首先,增強環保企業績效審計的意識。環保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關系著生態環境建設的成效,傳統觀念中認為環境問題的改善一要靠資金投入,二要靠監督執法,但實際上提升環保企業的績效更為關鍵。唯有建立環保企業績效審計標準體系,才能更好增強環保企業資金使用的透明度。新時期環保企業績效審計要獲得更多的關注度,保障其合法性,增強有關部門的績效審計意識和執行能力,提高公民對于環境保護的整體認識,并將非財務指標納入評價標準體系之中,增強環保企業績效審計的全面性。其次,審計方法的選擇要以實用性為主。績效審計方法有很多,在選擇時要結合具體的審計目標,并且將審計方法靈活應用于審計觀察、調查、計算和分析等全過程,績效審計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找出問題,而是為了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結合環保企業未來發展的需要分析問題趨勢,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績效審計方法涵蓋多個學科知識,要有科學的理論為支撐,同時能夠結合現代網絡、信息化、大數據等技術,構建環保企業績效審計電子體系,提高審計數據的準確性和績效審計的效率。再次,提升環保企業績效審計模式的科學性。審計模式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而不斷更新,為了促進績效審計標準體系框架的有效執行,需要建立與之相應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保障措施。一方面,積極探索環保企業的聯網審計模式,實施統一組織、聯網跟蹤等組織形式,優化環保企業績效審計流程。借助聯網審計模式,實現環保企業績效審計的規范化運行。另一方面,我國目前績效審計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不足,環保企業績效審計人員不僅要掌握審計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對環保企業有全面的認識,為此,還應注重優化高等院校專業設置,為環保企業績效審計評價標準的執行提供人才支持。總而言之,我國績效審計的歷史相對較短,尚未形成針對環保企業績效審計的完整評價標準體系,該體系框架從財務指標維度和非財務指標維度進行設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強績效審計的全面性,但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需要進行篩選和補充,逐步形成更為完善的環保企業績效審計評價標準體系。
參考文獻:
[1]楊錄強.就業專項資金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8,234(11).
[2]郝春旭,葛察忠,董戰峰等.中國環境審計制度建設框架與路線圖[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8(9).
作者:蘭海 韓雅潔 單位:武漢大學政治經濟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