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旅游管理創新人才培育研究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選擇上,不同院校選擇了不同的方式。東北農業大學旅游管理專業采取“3+1”的培養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將專業理論課壓縮至3年完成,學生利用1年的時間從事實踐鍛煉,以使學生畢業時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能。姜乃力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研究認為創新人才培養應當采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培養方式,該模式可以較好的適應旅游業發展較快的現狀,對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鐘先麗研究認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應當采取“實習+選拔+培養+就業”的培養模式,該模式的最大特點是校企聯合辦學,學校和用人企業之間實現零距離溝通,其優點是降低了企業對外招聘的風險,同時增加了學生實踐機會,對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井岡山學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采取“四結合”的模式,即專業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課堂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專業實習與綜合素質教育相結合,擇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相結合,此項模式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并不是很顯著,并未在創新人才培養理論上取得較大的創新。
“產學研”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是大多數院校都認可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對教學過程的實施者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除了具備較高的教學能力之外,還應當具備較高的科研能力,教師應當大量承擔各類研究課題,將最新的研究成果應用至教學之中,促進產業以及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從高職院校現狀來看,該模式值得眾多高職院校借鑒。隨著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深入,2012年初邢臺職業技術學院提出了1.5+0.5+0.5+0.5理論教學與實際頂崗實習交錯安排的培養模式。該模式的最大特點是真正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這種培養模式忽略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對學生職業發展存在一定的影響。從前人的研究結果來看,盡管各旅游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均為創新人才,不過所采取方法各異,分析認為這可能與不同地區旅游經濟發展不平衡有關。筆者結合大慶市旅游經濟發展現狀以及大慶職業學院的特點,2012年8月提出了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采取課程建設與市場需求聯動的培養方式,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復合型的創新人才。該模式對于實現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適應旅游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課程建設的研究
課程體系是實現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因此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成為了眾多研究者的研究內容。由于高職教育主要培養應用性的人才,課程建設必須遵循“實用性、實踐性、前瞻性”的原則。劉錦云研究認為,課程建設的基礎為通識教育,這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其次應當進行學科體系教育,為學生學習學習專業課打下基礎,再次學習專業課,為學生職業能力發展奠定基礎,最后學習模塊課程,主要是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從課時比例安排上,專業課和模塊課程總課時一般不超過45%。何紅在深度調研的基礎上研究認為課程設置應當遵循2個原則,第一,市場需求原則,其次為企業需要原則,在這兩個原則的基礎上,每年加以更新教學內容,運用實踐教學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王俊紅認為課程設置應當與職業資格證書相聯系,但是高職院校畢竟不是職業資格證書培訓學校,大量課時安排在職業資格證書課程上是否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有待于進一步研究。高職教育課程體系主要包括實踐教學體系和理論教學體系兩大部分,在前述研究中,很少有研究者提到實踐教學的設置與改革方法。鐘先麗對此提出了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建設方式。課程總體設置上,需要打破原有的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知識體系除了考慮市場需求之外,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在理論課程的學習上,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終身發展與終身學習的需要,并且實踐課程應當達到45%以上。在攀枝花學院創新教育實踐中,課程設置在“厚基礎”的基礎上擴寬口徑,以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和需求性,增加專業方向,以提高學生的可選擇性和學習興趣,以此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張耘研究認為,創新人才培養中,對于專業課程設置上應當把握寬口徑的基本方向,專業方向設置應當柔性化,突出培養學生的對變化環境以及職業的適應能力。在高職旅游專業課程設置上,張吉立研究結果與張蕓較為相近,提出了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應當遵循寬口徑的培養方法。在課程建設上應當從職業崗位需求出發,結合崗位要求分析課程設置內容,最后課時比例按照通識課程20%,專業基礎課15%,模塊核心課程占55%,動態課程占10%的建設思路,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建設提出了新的見解。
三、適應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研究現狀
關于實踐教學體方式的開展,不同研究者給出了不同的方式。張耘研究認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所依托的是全方位的實踐教學體系,首先要有師資保障,其次學校要提供完善的實驗實習環境,再次,變革創新的實驗和實習方式,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實踐經驗,第四,增加特色實踐教學項目。董鴻安研究認為,學生實踐教學基地應當與旅游企業聯合建設,這對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實踐教學的開設方式應當遵循輪崗實習的辦法,對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具有較好的效果。盧海霞研究認為,適應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基地建設應當以承擔課題研究類型的旅游實驗室建設為基礎,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對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實踐教材建設對實踐教學也具有一定的影響,這是因為教材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知識載體,適應創新人才培養的教材建設對創新人才培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高職院校教材建設應當與崗位需求實現零差距。俞繼鳳研究認為,旅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應當構建五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即實現實踐教學中各項教學內容的連續和貫穿。
四、適應創新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改革研究
研究認為,創新人才培養中,開放式的教學方式比較恰當,教學內容的選取上,以權威性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為佳,教科書的選擇上,以國家權威教材為主。同時,授課過程中,注重網絡教學法的應用,以現場教學和任務驅動教學為主,并根據職業崗位不同進行模塊化教學。周麗潔研究認為,教學方法改革首先就是要破除課堂式的教學方法,采取啟發式,互動式,多媒體教學方式。課程教學要分級而定,讓不同的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學習相應的知識點,同時,鼓勵學生跨系選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六、討論從前述內容可以看出,為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同地區和不同院校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表明實際教學過程實施中無論采取何種方法培養學生,只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就證明該教學方法是可行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屬于專科層次教育。該專業屬于文科性質,創新能力培養的方向、方式在當前還未有專門的研究報道。同時,由于該專業與理工科技術類專業區別較大,學生就業崗位又具有較強的替代性,因此,對于不具備專有技能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方式與內容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作者:伊鋒張吉立劉振平賈研王鵬單位:大慶職業學院大連六環景觀建筑設計院黑龍江分院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