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三國旅游景觀開墾對策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劉桂村單位: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
廣漢雒城遺址
雒城遺址位于廣漢市雒城鎮轄區內,始建于東漢,總面積1.6km2,是漢代廣漢郡治“雒城”所在地。現己發掘城墻兩段,發現繩紋筒瓦、陶罐、五銖錢等器物和一宋代下水道排水系統。城墻用夯土筑成,內外側均包砌城磚。自1982年以來,出土了一大批漢代銘文磚、城墻磚,這些對研究古雒城的歷史沿革和城垣建設都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1991年4月,古雒城遺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旅游景點具有一定規模
目前德陽境內開發的三國旅游景點都具備了一定規模。白馬關龐統祠景區現包括金牛古驛道、白馬關城墻、龐統祠、龐統墓等,古驛道、城墻、祠墓連接緊密,景區環境較能展示三國歷史氣息;諸葛雙忠祠建筑面積1500m2,包括忠孝門、拜殿、正殿、啟圣殿、西廡、東廂等部分,其中啟圣殿和拜殿是現存清朝古建筑,祠內現有大型文物陳列室和大量匾額、題刻,彰顯了其厚重的歷史文化;雒城遺址東至外東順城路,南至房湖公園南邊城墻,西抵濱西路,北鄰鴨子河南岸,現在主要以發掘的兩段城墻、修筑的城樓以及出土的文物為旅游吸引物,總面積1.6km2。
2景點客源多為本地游客
目前,白馬關龐統祠、諸葛雙忠祠、雒城遺址接待的游客大多為德陽市本地或其所在縣市周邊游客,日接待量非常有限。如諸葛雙忠祠,僅僅是綿竹市內較著名的旅游憑吊之處;而有關數據顯示,白馬關龐統祠在2009年春節廟會期間,兩天僅接待來自市內及周邊游客1000人左右。三個景點的游客因為大多來自本地及周邊地區,所以游覽后幾乎都為當天返回,游客日平均接待量為幾十到一百人左右。
3文化資源受到一定重視
1991年,德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綿竹諸葛雙忠祠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4月,廣漢雒城遺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白馬關龐統祠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此可見,德陽市三國文化旅游資源已經受到各級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的重視,三國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具有一定的基礎和后盾支持。
德陽三國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問題分析
1三國旅游景點規模和知名度不夠大
目前龐統祠、諸葛雙忠祠和雒城遺址開發規模都不算大,都是圍繞某一個遺跡點來進行祠堂修建、廟宇保護或遺址修繕,沒有形成規模開發和造成大范圍影響,其聲譽和受關注程度較小,很多外地人并不知道這些旅游景點。這直接導致三個景點在門票和配套服務等方面的定價一直處于較低水平,如龐統祠門票僅5元,雙忠祠和雒城遺址門票也只有十來元。這不但不能為德陽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而且還對資源的保護開發也造成了阻礙。
2客源地域范圍較小
有關統計顯示,當前德陽市三國旅游景點游客大多來自德陽市內或周邊市區,客源地域范圍較為狹窄,游客人數非常有限,且大多數游客進行的都是短線、短時旅游,這就無法帶動景區的繁榮、景區內和周邊相關旅游產業的發展,不能有效促進德陽經濟的增長。客源地域范圍的狹小、游客人數的有限不僅對德陽三國文化的推廣和宣傳造成阻礙,而且會降低其對德陽綜合實力增長的貢獻程度。
3管理部門重視程度還應加強
以上三個三國文化旅游資源中,除龐統祠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外,諸葛雙忠祠和雒城遺址分別為市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可見德陽三國文化遺址在遺跡保護和開發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政府等相關管理部門的重視程度和積極申報力度還應加大。德陽三國遺跡蘊含豐富的三國歷史文化,具備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優勢和潛能,相關管理部門對其重視程度還應加強。
4歷史古遺跡保護性開發不到位
白馬關龐統祠自清康熙年間重建后,已有幾百年歷史,祠內的圍墻、石柱和雕塑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損毀,匾聯、碑刻較多已經模糊不清。為此,旅游開發時主要進行了石柱、圍墻的油漆噴涂,龐統、諸葛亮等雕塑和部分碑刻的重建。綿竹雙忠祠的忠孝門、墓塋、文物陳列室都是20世紀80年代修復或修建,拜殿內的大型彩塑《魂壯綿竹關》為當代制作,2008年汶川大地震又損壞了祠內較多古遺跡。雒城遺址在20世紀80年代至今的短短幾十年里,其城墻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城墻的人工修補痕跡清晰可見。
德陽三國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對策研究
1合理規劃,片區發展,擴大景點規模和影響力
德陽三國文化旅游景點具備良好的資源、地理優勢,可圍繞某一主題,全面發展,擴展景點規模,先“做大”,提升影響力和知名度,為“做強”打下堅實的基礎。如白馬關龐統祠景區可以龐統祠為中心,以金牛古驛道、白馬關城墻為過渡,將周邊的落鳳坡、點將臺以及倒灣八卦谷古戰場連成一體,形成一個以龐統、劉備、張飛、諸葛亮等三國人物為主角、蜀國爭霸為主線的三國故事旅游景區,大力提高白馬關三國旅游的地位和知名度,推動德陽旅游產業實力的整體上升。
2發掘文化精神,打造景區品牌,廣泛吸引游客
三國旅游資源除了遺址文物,還應包涵豐富的三國文化和精神。要使德陽三國旅游資源開發獨樹一幟、取得成功,就應著重發掘其獨特的文化精神,打造別具一格的文化品牌。如綿竹雙忠祠在開發時可尋找出與成都武侯祠一脈相承的聯系,展示諸葛瞻、諸葛尚父子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挖掘諸葛家忠貞不二、鞠躬盡瘁的高風亮節。這種“三世忠貞”、保家衛國的民族精神是雙忠祠的文化特色,應圍繞其樹立旅游品牌,以此吸引更多更廣的游客,使游客體驗到三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3管理部門加強宣傳和重視
德陽三國旅游資源的成功開發離不開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的宣傳和重視。管理部門可利用網絡、電視、報刊等媒介加強對旅游景區的宣傳,更多關注旅游資源開發,積極推進三國旅游景點的等級評定工作。如廣漢雒城遺址,目前雖為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其景區宣傳并不到位,知名度較小。因此,管理部門可利用相關媒介加強推廣介紹,吸引人們參觀旅游,并合理保護出土的城市地基和城墻磚瓦等文物,發掘其對城市建筑的巨大參考價值,積極申報其成為國家級的文物保護單位,提升德陽三國旅游的價值。
4立法規范,適當修繕,保存古跡原貌
文物遺跡是德陽三國旅游資源開發的基礎,既要對歷史遺產進行很好的保護,使之不失歷史原貌和價值,又要對其適當修繕擴展,加入現代旅游必備元素,使之適合游客觀賞和旅游發展。相關部門可制定專門法律法規,規范資源開發,尋找保護和開發之間的平衡點。如綿竹雙忠祠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嚴重損毀后,按照“原地保護、原貌修復、堅持真實性、完整性”的原則進行修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因此德陽三國旅游資源在開發時應堅持相似原則,進行保護性開發,促使德陽三國旅游可持續發展。
德陽三國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一方面能夠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使更多人了解中華歷史文明,另一方面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提升德陽綜合競爭力。德陽三國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正處于探索發展階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需要改進之處。開發管理者應著眼于問題,積極采取相應開發保護策略,深挖三國文化精髓,打造德陽三國文化旅游示范點,促進德陽旅游繁榮和持續發展,進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