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遺產型旅游景區旅游資源的開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遺產型旅游景區是既具有自然和文化遺產又具有旅游及其相關活動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間或地域。遺產型旅游景區與一般意義上的旅游景區最大的區別在于:旅游吸引物屬于遺產型資源,是大自然和歷史留下來的珍貴財富,因此決定了景區的獨特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文化價值以及由此派生的經濟價值。更重要的是遺產型旅游景區是以保護為前提的開發型景區。為游客提供的更多是學習、參觀、欣賞、了解自然文化價值而并非娛樂。
(一)相互促進,相互依存遺產型旅游資源的開發是環境保護的進一步體現,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所有地區的資源保護其實是我們開發和發展的前提,歸根到底是為了更好的開發。如果沒有發展,就沒有經濟收入,就沒有資源保護經費,因此遺產型旅游資源必須經過開發利用,通過為游客提供觀賞、游玩、探險等方面的功能,實現經濟效益,獲得資源保護的成本。如果沒有開發,也就不存在保護,因此遺產型資源保護的意義也只有通過開發才能得以體現。
(二)二者存在著相互矛盾的關系首先,開發就是在原有資源的基礎之上進行人為的改造,只要有了人為的足跡,天然的自然資源是不可避免地會造成某種破壞。尤其是不合理的開發,必將導致生態環境的退化、。從人為角度來看,游客的不文明行為也會對旅游資源造成破壞。
三、張家界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當人類揭開了張家界神秘的面紗時,她俏麗的面孔吸引了眾多開發商的眼球,在政府的支持主導作用下,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張家界初步發展成熟,由國營林場發展到國家森林公園再到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張家界也由深山老林逐漸走向世界。“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重點自然風景區”、“國家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名錄”這一系列的稱號都是張家界旅游業發展的標志,同時也反映了其發展過程。
(一)旅游資源保護監督體制不健全對于張家界的開發,雖然政府出了很多相關政策法規,但這些都是宏觀概念,沒有對張家界的具體情況針對性的提出相關對策,以及具有遠見性、前瞻性的保護性規劃和監督體制。尤其是對開發商沒有起到監督作用,導致個別開發商唯利是圖、不顧張家界景區整體利益,缺乏全局觀念和長遠眼光,模仿與雷同現象明顯,在外圍肆意開發了低檔次,差質量的景點和項目。
(二)核心景區與周邊景區開發不平衡張家界的開發力度主要集中在核心景區-武陵園核心景區,其周邊景區今年來雖逐步在開發,減輕核心景區的壓力,但開發力度不夠,吸引力不足,由相關調查顯示,旅游高峰期,游客主要還是集中在核心景區,造成了核心景區資源的過度開發和生態平衡的輕度破換。
(三)景區建設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由于過快的發展,忽視了許多隱性的建設和規劃,一味的注重打造游客眼睛所能看到的,對于景區的管理人才以及管理水平并沒有隨著景區的不斷改造而提升。對于一些禁止行為,景區沒有明顯的標示標牌和管理巡查人員,因此導致了游客的許多不文明現象,如:亂扔垃圾、亂踏花草等。天子山、水繞四門等景區曾因旅游設施數量太多,受到了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專家的嚴厲批評,甚至在景區建設天梯、滑道等破壞生態環境的大型項目,近年私家車的大量涌入景區,造成的水污染、空氣污染等,歸根結底都是景區建設管理不規范,管理人員業務水平不高。
(四)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度不高張家界景區雖然開發得比較成熟,但旅游產品相對單一,資源開發深度不夠,在一味追求產品數量的同時,忽略了產品隱性的內涵,尤其是文化內涵,沒有文化的產品是沒有靈魂的,市場上也是缺乏競爭力的。從產品類型來說,張家界旅游產品也僅限于觀光型產品,從而導致旅游行為層次較低。
(五)淡旺季旅游接待力失衡據調查顯示,長假期間,張家界游客數量是逐年增加的,甚至超過了環境容量,大部分景區旅游接待設施也滿足不了需要,帶來了一定的景區承載負荷量,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壓力。然而在除高峰期之外,接待設施的閑置,又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四、張家界遺產旅游資源開發和保護的對策
(一)實施可持續旅游發展戰略可持續旅游發展勢必應該成為旅游資源開發和保護關系問題的衡量標準之一。如何保護張家界的遺產旅游資源,同時更好的發展并最大限度給予游客們享受樂趣,給當地帶來更好的收益,這將是一個可持續旅游資源開發的主要方向。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是以人為本,運用統籌兼顧的方法全方位長遠考慮。景區的發展既要考慮游客的利益,又要考慮環境的承載力以及景區周圍社區的利益,避免盲目開發,眼光短淺。
(二)正確的政策引導、加強開發管理政府需要規范,協調,規劃,組織張家界整個旅游區的開發和保護,完善張家界資源的利用與環境保護的制度。如制定相關制度,將張家界的旅游容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遺傳型旅游景區的管理,最重要的是生態資源的管理,針對于張家界接待能力不均衡,旅游景點較多的情況,實施生態輪休,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生態環境的壓力,對生態資源的保護也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另外,生態監測系統的運用也能高效快速準確的反饋生態環境出現的各種問題,便于及時解決出現的環境問題。
(三)科技開發、技術興旅在開發旅游資源的同時,要堅持科學為主,一定要實行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的“科技興旅”戰略,放棄曾經掠奪式的、盲目的、粗放型的集約化的開發,一定要在最大限度上,減少開發過程中對張家界環境資源造成的破壞。
作者:劉意 岳鳳霞 周曉鵬 單位:成都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