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耦合效應企業風險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文獻研究
國外關于風險理論的研究正在不斷發展與完善中。基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學者們對風險的概念提出了多種解釋和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第一種,風險應是結果的不確定性(WilliamF,etal.,1995;[3]ArthurWilliams,etal.,2004;[4]奈特,2006;[5]魏華林,2006[6]);第二種,風險是損益的實際結果與其期望值的偏離(WilliamsCA,etal.,2004);[7]第三種,風險是風險因素變化的波動性(MarkowitzH,1952,[8]1959[9]);第四種,風險僅指用概率表示的損失發生的可能性(Haynes,1985)[10]等。盡管目前對風險的概念尚無一致的表述,但企業風險的基本內涵均可表述為:企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而導致未達到預期經營目標,因而面臨遭遇挫折甚至失敗的可能性。由于企業內部各個業務單元之間存在相互利益關系,導致風險在企業內部具有流動性與可傳導性。但是關于企業風險的研究多為靜態研究,關于動態研究,尤其是企業風險傳導的相關研究,目前國內外研究涉及較少(葉建木,等,2005)。[11]關于企業風險傳導的理論研究主要分為兩大流派:多米諾骨牌理論(WHHeinrich,1931)[12]和能量釋放理論(Wiili-amHaddon,1970)。[13]多米諾骨牌理論認為,人為因素在風險發生與傳導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該理論認為88%的風險是人為因素導致的,且風險的發生過程為:不確定的環境—人為因素—伴隨機械和物理傷害的危險行為—事故—危險或損失。能量釋放理論則認為引致風險發生的物理因素是重要的,風險是超過系統承受的能量極限所導致的。企業風險傳導通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隨機性與突發性、聯動性與非線性(張云起,2001)[14]、不可逆性(楊乃定,姜繼嬌,2004)[15]、變動性(陳文俊,2005)[16]以及路徑依賴性(馮勝,2005)。[17]根據分類方法的不同,企業風險傳導可分為多種類型。依據傳導層次的不同,可分為內部風險傳導與外部風險傳導;依據風險的表現特征,葉厚元(2005)[18]將其劃分為泡沫式、結構坍塌式、要素稀缺式、鏈式反應型、海嘯波浪式以及有路徑式風險傳導等六種類型。本文則以企業風險傳動的動因為切入點,研究基于組織體系內企業業務單元之間的聯動性、互動性而產生的風險聯動耦合效應,及其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
二、數學模型
所有的經濟行為必然嵌入在一個大的社會背景(StephenPBorgatti,PaceyCFoster,2003)和復雜的動態環境中。[19]重復的市場關系、社會和商業關系的鏈接使得企業嵌入在緊密的社會網絡關系中,并與多個業務單元發生功能與利益關聯(DiMaggio,Louch,1998;Uzzi,1996,1997;Uzzi,Gillespie,2002),[20-23]這些利益相關者之間由于業務關聯會引發各種風險流的相互交匯。企業的各種風險流不僅依附于這些功能節點進行傳導,而且還會與依附于其他功能結點的不同性質的風險流發生不同的匹配關系,交匯的風險流會產生不同的耦合結果,導致企業風險流總量增強或減弱,甚至突變。“耦合”一詞多出現于物理學中,物理學中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體系或兩種運動形式之間通過各種相互作用而彼此影響以致聯合起來的現象稱為耦合”(王玉梅,等,2010)。[24]通常,我們將風險之間的關聯耦合性分為以下幾種:一是單向關聯:風險X影響風險Y,而風險Y不影響風險X,即X→Y;二是雙向關聯:風險X影響風險Y,風險Y影響風險X,即XY;三是相互獨立:風險X不影響風險Y,風險Y不影響風險X,即XY。基于企業各功能節點之間業務關聯的多重性,任何風險都會形成相應的風險關聯集M=(m1,m2,…,mn)(其中,M代表某一風險,mn代表與其相關的第n個風險)。因而,不同風險關聯集中的各個風險因子,也是風險管理與控制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影響因素。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企業的風險耦合效應明顯與風險關聯系數和風險匹配度相關。ΔR(t)與風險關聯系數β、γ及風險轉化率m、n為正向的關系。明顯地,企業不同功能節點間的業務關聯度越高風險耦合效應會越強。設α1、α2、α3分別表示風險之間的相互獨立關聯系數、單向關聯系數和雙向關聯系數,則存在α1<α2<α3,也就是說在這3種關聯類型中,風險流之間的關聯度逐漸提高,獨立性逐漸減弱,風險關聯度越高,企業風險流產生的耦合效應就越強,所需的時間越短。
三、風險關聯耦合效應的實證分析
(一)研究樣本
本文所選樣本來自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塊,通過分析整理,篩選出2005~2010年財務數據較全的279家企業,以考察附著于不同業務單元的企業風險聯動耦合效應①,并以銷售風險和財務風險的傳導為例進行風險聯動關系與耦合效應的檢驗。營業收入增長率(OIGR)是衡量企業銷售能力,以及企業成長狀況與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凈資產收益率(ROE)可衡量企業的獲利能力,并同時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兩指標的波動率(方差)可有效反映企業的銷售與財務風險(王建秀,2012)②。
(二)企業風險聯動耦合效應的檢驗
1.凈資產收益率與營業收入增長率的描述性統計根據圖1、圖2各項數據可知,凈資產收益率和營業收入增長率兩序列均為非正態分布,且分別呈現左偏與右偏以及“尖峰厚尾”的特征。JarqueBera(JB)統計檢驗結果也顯著拒絕正態分布的原假設。單位根檢驗拒絕了兩序列有單位根的原假設,因而兩序列是平穩的。2.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凈資產收益率與營業收入增長率的相關系數為0.34,說明兩序列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從兩序列的交叉自相關圖以及偏自相關圖也可以看出二者之間存在著相關關系(見圖3)。兩個序列相關并不能說明它們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也不能說明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的方向。為此,我們對這兩個序列進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見表1)。從表1可知,OIGR不是ROE的Granger因,ROE是OIGR的Granger因,即OIGR的變化不會引起ROE的變化,但ROE的變化可以引起OIGR的變化。這一結果說明,銷售風險與財務風險之間具有單向關聯耦合效應。3.脈沖響應分析本文還采用了脈沖響應(ImpulseResponses)的分析方法,對企業風險的關聯耦合效應做進一步的分析研究。該方法的主要思想是要分析殘差項的一個標準誤差的沖擊對二者當前值與未來值的影響,即其變動影響作用的大小。ROE與OIGR殘差的相關系數為0.2966,說明其殘差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在圖4中,橫軸坐標為時期數,縱軸坐標為脈沖響應函數的大小。由圖4可知,OIGR對ROE擾動的響應在第一期為0,在第二期達到最高,在第三期即逐漸趨于零。而ROE對來自OIGR擾動的響應相比較為強烈,在第一期即達到最高,隨后逐漸減弱,在第五期后漸趨于零。也就是說,OIGR會在某種程度上明顯影響ROE的波動。圖4得出的結論與格蘭杰檢驗的結果相一致。4.方差分解分析方差可以用來描述企業的風險狀態。方差分解可以分析出在不同的預測期,凈資產收益率以及營業收入增長率兩個指標變化中相互所能做出解釋的比例,方差分解結果見表2。從表2可知,每個變量第一個時期的變動均來自于變量本身的信息,換句話說,第一期的變動是由自身序列的變化所引起的。從表2看出,在未來5年內,凈資產收益率99.86%的變化是由序列本身的變化解釋,剩余0.14%的變化是由營業收入增長率的變化來解釋。這些數字表明凈資產收益率受營業收入增長率變化的影響較小;營業收入增長率從第三期開始89.03%的變化由序列自身的變化解釋,10.97%的變化由凈資產收益率的變化來解釋。從上面分析可知,兩序列存在波動效應,且營業收入增長率的變化受凈資產收益率變化的影響較明顯。由于企業各功能結點間存在業務關聯,因此其風險傳導也會相互影響,并具有一定的耦合效應。業務聯動關系是導致企業風險傳導耦合的主要原因,且耦合效應的強度與風險的關聯系數呈明顯正相關。從上面的分析可知,營業收入增長率波動所體現的銷售風險受凈資產收益率所體現的財務風險的影響較大。因而,企業財務風險的出現會導致企業銷售風險的增強,并導致企業風險總量明顯增大。
四、結論與啟示
分析企業風險關聯耦合性的目的是為企業的風險控制提供依據。依據上述分析,本文的研究啟示包括以下幾點:
(一)準確判定風險之間的關聯屬性
風險之間的關聯除直接關聯外,還會有間接關聯。因此,風險管理者應能準確判定風險之間的關聯屬性,并在降低直接關聯的強耦合風險耦合性的同時,降低由間接關聯所導致的風險耦合。
(二)確定風險關聯集
企業應準確確定不同風險的相關風險關聯集,并將風險關聯集作為制定控制風險策略的依據。依據相關風險關聯集,判定風險關聯集中各風險因子之間的耦合關系,以便從多方面降低強耦合風險因子之間的耦合程度。
(三)降低風險因子在時間上的同步性
努力降低強耦合效應的風險因子之間的同步性是降低風險發生的主要方法之一。如在企業的生產運營過程中,企業可能會通過引進人才的方式降低人力資源風險與技術風險的耦合效應,避免由于人才短缺造成技術瓶頸,以及引發技術風險的發生等。
(四)將風險管理納入全員日常業務管理中
上述風險的控制措施需要企業每位員工都能樹立強烈的風險意識。風險流傳導、耦合、互相感染直至風險發生,需要經歷一定的時間,這為風險管理者提供了可控制風險的緩沖區。如果企業管理者能將風險管理納入日常業務管理中,讓員工認識并掌握企業風險發生的規律,那么企業的風險管理工作便能有效落實,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便能有效提高。
作者:王建秀林漢川王玉燕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太原師范學院經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