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科生人文精神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回歸教材,從教材中挖掘人文精神的突破點
人教版高中文科化學一共有2本教材,分別是《化學與生活》和《化學與社會》。縱觀這2本教材我們可以將高中文科化學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內涵概括為三個方面:1.人與自然的關系;2.人與社會的關系;3.人與人的關系。1.人與自然的關系。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自然環境的負擔日趨嚴重,大量工廠隨意排放著不達標的廢氣和廢水,造成臭氧層被破壞、河水重金屬超標。因此,合理運用化學資源,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才能夠促進人類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由此,綠色化學的概念應運而生。2.人與社會的關系。化學教育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父母、對家庭的責任感,培養對祖國、對人民的責任感。3.人與人的關系。教育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化學與社會是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和的一門課程。人類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地向自然索取資源,向社會索取利益,卻很少對自己進行反思。而人文精神的主旨就是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引到人自身的問題上來。在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化學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自我反思的習慣。
(二)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培養其人文精神
由于不同的學生其成長環境不同、個人經歷不同、對于知識的接收能力不同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出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文科生與理科生不同,其思維的邏輯性沒有理科生強,在答題的過程中不能預先設計好答題的步驟,對于公式往往也是生搬硬套,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意義。但是文科生的思維優勢也不容忽視,他們的形象思維很強。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充分運用這一點。
(三)學科交叉,在不同學科的交叉點上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現如今的高中文科生不僅需要學習文科的必修課程,還要學習帶有理科性質的選修課程,例如物理、化學、生物。這些課程的安排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培養文科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需將一些化學知識點與其他學科相融合,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化學教材中的許多原理、定律都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及其變化規律的學科。這就是說,化學是研究物質的,但是它不僅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以及性質,更為關鍵的是還研究物質的變化規律。而在政治學科中,教師經常強調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是不斷發生變化的。物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類和社會,因此化學研究的范圍也包括自然界、人類和社會。文科學生對于化學這門學科可能會感到陌生、排斥,但是對于政治的學部分人還是很感興趣的。由此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可盡可能地將化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相聯系,以提高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文科生對于化學學習的興趣,并借以培養文科生的人文精神。
《中庸》中強調,對于學問應該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就要求文科生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自己的專業,而應該放寬眼界不斷地汲取大量的知識充實自己。對于教師而言,在培養學生方面,不止要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對他們人文精神的培養也至關重要。
作者:趙淑梅吳蔚林紅單位: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哈爾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