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績效評價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綜合平衡計分法
這種方法所采用的考核指標來源于組織的戰略目標和競爭需要,它要求企業經理人員將財務測評指標和顧客滿意度、內部程序及公司創新與學習能力結合起來,建立有助于公司在產品、程序、顧客和市場開發等關鍵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的管理體系。該體系將所有影響公司競爭力的因素放在同一份管理報告中,防止了次優化行為。
2、杜邦財務分析體系
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從評價企業績效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標——凈資產收益率出發,層層分解至企業最基本生產要素的使用、成本與費用的構成和企業風險,從而滿足經營者通過財務分析進行績效評價需要,在經營目標發生異動時能及時查明原因并加以修正。
3、EVA評價體系
EVA是指企業稅后營業凈利潤與全部投入資本(借入資本和自有資本之和)成本之間的差額。如果這一差額是正數,說明企業創造了價值,反之,則表示企業發生價值損失。如果差額為零,說明企業的利潤僅能滿足債權人和投資者預期獲得的收益。EVA本身衡量的就是公司獲取的利潤究竟是高于還是低于投資者所期望的最低報酬。
二、我國企業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
1、過于偏重財務評價
現行企業績效評價方法中所使用的指標大部分是財務指標,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評價指標是非財務指標,使評價體系難以全面、真實地反映企業績效。過多地采用財務指標必然導致以下弊端:(1)單純的財務指標體系使企業盲目追求高財務指標,更加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容易使企業經營產生短期行為,(2)財務指標較多地受到會計政策選擇的影響,導致對企業績效的評價難以完全真實地反映客觀實際。
2、已設置的非財務指標不夠完善
在現行的績效評價方法中,非財務指標都是評估指標,沒有給出計量方法,主觀隨意性較強。另外現已設立的非財務指標還不夠全面,如沒有考核企業的信譽狀況,未能充分反映企業與客戶的關系等。
3、評價體系在權重設計上仍然沿用了傳統的固定權數的方法
績效評價主體應當包括國家管理機構、資產所有者、重大利益相關方及企業自身,對不同的利益主體各個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是不一致的,采用固定權數根本無法滿足各利益主體的實際需要。在設計固定權數時,也未考慮企業的行業區別,由于不同的行業對不同指標的重視程度是有差別的,所以采用不分行業的固定權數同樣不能滿足績效評價工作的實際需要。
三、對我國企業績效評價方法的改進建議
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應該是一套能夠充分揭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內在規律,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又互相補充,能確保企業長遠發展目標實現的指標群體。因此,設計科學、系統、基于“發展”導向的企業評價指標體系,是正確評價企業發展績效的前提與基礎。具體來講,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改進:
1、重視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的平衡
這是由于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在企業績效評價中各有優劣,若只注重財務指標,則易于造成企業的短期行為,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若過分注重企業的非財務指標,企業很可能因財務上缺乏彈性而導致財務失敗。事實上,企業財務性業績和非財務性業績都是企業總體業績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財務業績是通過會計系統表現的表象、結果和有形資產的積累,非財務業績則是通過經營管理系統獲得的內因、過程和無形資產的積累,對企業整體長遠盛衰關系很大,是本質的東西。因此,理想的績效評價指標是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的有機結合。
2、增加設置并盡可能量化非財務指標
(1)增設反映企業信譽的非財務指標。企業信譽主要體現在及時償還債務、交付貨款、發運貨物及質量與承諾相符等方面。因此,企業的信譽狀況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從而應當構成考核企業績效的重要內容。(2)增設反映客戶的非財務指標。例如:市場份額、客戶保持率、客戶增長率、客戶滿意度等指標(3)盡可能量化非財務指標。應盡量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定量分析,科學地使用定量分析法,使非財務指標能計算出或以其他有效的方式取得明確的數字結果。
3、建立多重權重的評價體系
企業績效評價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應該是多層次、多元化,既要滿足國家管理當局宏觀調控的需要,又要有利于債權人對企業的客觀評價,還要有利于企業自我評價和考核。而這些相關利益者關注企業財務狀況的著眼點不同,所以企業績效評價不宜采用固定權重值。在建立不同的權重體系時,首先應考慮需求主體的不同,如政府管理機構、債權人、投資人、企業自身等;然后再考慮不同行業的區別,如工業、商品流通企業、施工企業、IT行業等。多重權重體系,應明確規定每個具體權重體系的適用對象及適用情況,并在企業績效評價結果時,對所采用的權重體系予以充分披露。
4、重視績效管理指標特別是績效評價指標的創新
我們應當借鑒而不是生搬硬套當今世界流行的績效管理創新方法,必須結合我國國情和我國企業的自身特點去建立適合于我國企業的績效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