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提升電信企業競爭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電信市場競爭格局由局部轉向全面、簡單轉向多元、約束轉向無序。在競爭趨勢方面,國內市場競爭將由價格競爭向核心能力創新競爭過渡。競爭重點體現在互聯網和長話業務領域競爭方面,大客戶是競爭的焦點。電信市場的ICP、EMAIL、數據庫、傳真、視頻會議等增值業務首當其沖地受到較大沖擊,對電信企業的穩定增長產生影響。在此,本文圍繞如何提高電信企業的競爭力方面做了一些分析。
關鍵詞:電信;競爭;規制
電信業具有明顯自然壟斷特征,即規模經濟、外在性和成本弱增性,這決定了在任何產權制度下電信業都要受到政府的規制。這些規制主要包括:市場準入與退出、電信資源分配、網絡互聯互通、電信普遍服務、電信業務資費、電信技術標準和服務質量要求等。
一、電信業的特征及其規制改革
在傳統理論指導下,電信業實行垂直一體化經營規制方式。但由于技術與需求的變化、市場的擴大導致電信業的自然壟斷性發生變異。在現代自然壟斷產業規制理論推動下,世界電信業的規制改革經歷了由嚴格規制到規制放任的轉化。我國電信業的規制改革歷程也符合這一國際化改革浪潮,從1998年進行規制改革開始,中國電信行業歷經郵電分營、政企分開、引入競爭機制的過程,中國電信行業獲得了持續穩定的發展。固定網電信運營企業拆分重組卓有成效,目前,在基礎電信領域,已有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衛通和中國鐵通等6家重要基礎電信公司,它們在各自的業務領域內與其他經營業務的公司展開競爭。在增值電信及互聯網相關業務領域,一個更加開放的競爭格局已經出現。
二、我國電信業規制改革的SCP分析
從市場結構來看,我國電信業從原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壟斷格局開始向寡頭壟斷、壟斷競爭和競爭等多種類型轉變。2002年12月,中國電信再次分拆。最終形成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網通、中國移動、中國衛星和鐵通公司等6家基礎電信企業和4000多家增值電信、無線尋呼企業相互競爭的市場格局。各大運營商的市場份額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業務形式方面,市話本地網上,電信、聯通、鐵通及廣電都可涉獵;移動業務上,出現了聯通與移動雙寡頭競爭;寬帶產品上,電信、吉通、網通、聯通、鐵通、長城寬帶、廣電都可參與,而且是外資進入的重點。IP電話業務上同樣有了電信、聯通、吉通、網通。在網絡接人上更是涌現出150多家ISP。在市場份額方面,2002年各運營企業的業務收入市場份額為:中國電信33.1%,中國網通164%,中國移動36.7%,中國聯通12.4%,其他企業1.4%。2003年6月底,我國各大基礎電信運營企業所占業務收入的市場份額為:中國電信31.1%,中國網通16.6%,中國移動37.4%,中國聯通13.4%,中國衛星和鐵通公司為1.5%。這說明總的電信產業經過歷次改革和分拆后,逐漸形成了多寡頭壟斷競爭格局。更可喜的是,電信業在拆分過程中開始引人民間資本,改變了國有獨資的局面。隨著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上市,電信行業的投融資壁壘大大降低。
從市場行為來看,電信企業的產品差異化競爭比較明顯,各個企業也越來越重視廣告、產品質量、產品服務和品牌等方面競爭,這些都大大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另外,在價格競爭方面,盡管電信企業沒有自主定價權,有政策“高壓線”,但是各家運營商仍頻闖紅燈,大打價格戰,在有些區域性競爭中甚至出現了惡性競爭現象。這一方面表明市場條件下的企業為獲取利潤的競爭動力;另一方面也表明現有的價格規制體制滯后于市場發展的事實。
從市場績效來看,電信業務收入增長迅速,2004年全年電信業務收入完成5188億元,同比增長12.6%。另外,電信企業的供給能力大大提高,數據顯示,我國電話用戶數從1979年的203萬戶到突破1000萬戶用了13年時間;從1000萬戶到突破1億戶用了6年時間;從1億戶到2億戶用了2年時間;從2億戶到3億戶用了1年的時間。我國電信業所取得的成績表明,放松規制、引入競爭的改革思路的正確性,它為我國電信業參與國際競爭奠定了基礎。
三、著力提高電信企業的競爭力
電信業的國際競爭力,主要是將電信跨國公司能否對全球電信市場發揮巨大影響,是否擁有相當規模的國際客戶、占有較高國際市場份額作為衡量指標。
1.推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
在國際市場開發的初級階段,采取低價戰略、模仿戰略和差異化的營銷方式在國際市場推出技術成熟的傳統產品和低端產品以占領市場是對的。但是,產品的最終競爭是核心技術的競爭,只有具有核心技術的產品才能在市場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在國際市場上,需要推出差異化、多元化的產品以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低端產品占據低端市場,高端市場的競爭多是具有核心技術的高端產品的競爭。因此,必須立足于產業的上游,大力發展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專有技術,推出全方位、多層次的產品系列。
2.品牌國際化
品牌國際化指的是當一個企業用相同的品牌名稱和圖案標志進入一個對本企業來說全新的國家開展品牌營銷的過程。在產品質量、價格、服務和營銷方式上越來越有趨同跡象的時候,唯一能夠壓倒競爭對手的就只有品牌了。品牌的生命力是企業生命力的根本。只有當企業擁有了自己的核心品牌,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品牌經營體系之后,才算真正進入了成功者行列,才具有了立于不敗之地的本錢。要實現品牌國際化,必須在人力資源的本土化、產品設計開發生產的本土化、品牌營銷策略的本土化等方面加大力度。
3.市場多元化
只有多元化、立體式的市場結構才能確保東方不亮西方亮,單一的性質趨同的市場結構是很危險的。在市場結構上,應該貫徹“全方位、多元化與重點市場、重點突破相結合的策略”。兼顧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低端市場和高端市場。繼續鞏固既有的低端市場,并逐漸向其它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等高端市場進行滲透。
當前我國是電信大國卻非電信強國,要提高我國電信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就必須進一步深化電信業規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