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體制轉型視角下國有企業會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國有企業會計準則變遷的歷程及其原因分析
1.國有企業會計準則大力發展階段(1997~2006年)2001年,經過長達15年的談判,我國終于加入了WTO,意味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平臺得以提升,但必須深刻認識到,加入WTO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現實,尤其是在大量跨國企業進入我國市場之后,如何提升國有企業競爭力的問題。另外,外商直接投資及外資并購的迅猛增加也對我國會計準則制定產生了直接推動。對此,必須加大會計改革的力度,通過會計改革來提升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在此背景下,我國為規范企業會計核算、更好應對已經發展起來的多元經濟體系,先后頒布了《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等等會計準則,為國有企業會計改革的推動奠定了理論基礎。
2.國有企業會計準則體系臻于完善階段(2006年至今)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深入,迫切要求建立滿足市場化、國際化要求的會計準則體系,提升會計準則在實際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這種國際環境的影響,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了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由一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包括首次的22項新具體準則和16項具體準則)組成的新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和實施,極大地滿足了國有企業市場化、國際化需求下會計制度的不足,并意味著我國國有企業會計準則體系臻于完善。
二、國有企業會計準則變遷的特征分析
1.路徑依賴性在國有企業會計準則市場化、國際化變遷中,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會計舊制度在此過程中的頑強維持和向市場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會計新制度的逆向滲透,導致會計準則的變遷路徑依賴性非常強,主要體現為一系列過渡性的會計制度性安排,如1992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不僅有市場經濟背景下國有企業會計準則的特點。同樣體現了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會計準則的痕跡,帶有新舊兩種制度安排的某些相互矛盾的特性,但又能在既定的約束條件下有機而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例如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雙軌制”。
2.內容局部性國有企業會計準則的變遷,與中國“漸進式”改革的特點極為相似,表現為逐步推進、分步到位、先易后難、先解決急需后解決一般,然后再進行整體協調的過程。其優點是把變遷成本分散化,盡可能減少整體變遷風險及時提供在哪些領域進行變遷具有最大收益的信號為整體變遷創造了一個過渡。例如許多規定都是先在國有企業試行,經過修訂后,再推廣到全國所有企業,帶有明顯的以點帶面,從局部到整體的特征。
3.內外結合性所謂的內外結合性,即是指國有企業會計準則變遷遵循著國際化、市場化與中國特色市場經濟向結合的趨勢,尤其是在我國加入WTO之后,與國際接軌的趨勢極為明顯,但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考慮本國特殊的環境,盲目遷就國外,而是充分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基本原則,充分實現變遷成本最小化,實用性最大化的目標。如先后頒布了《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等等會計準則,就明顯體現了這一特征。
三、結語
總之,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必須通過會計準則的創新方能提升其競爭力。對此,必須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基本理念,不斷推進國有企業會計準則的更新,為市場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又好又快發展注入“正能量”。
作者:時輝單位:煙臺金嶺汽車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