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小企業建設企業文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中小企業管理水平較低的諸多原因中,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不少中小企業認為,企業文化建設是大企業的事,我們在掙扎中求生存,無暇顧及。本文針對此種情況,對中小企業建設企業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初步的分析。
一、中小企業建設企業文化的必要性
1.從中小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困境看,中小企業建設企業文化的必要性。我國中小企業近年雖獲得長足的發展,但面臨的問題也不少,總的來說是壽命短、質量低。據2005年的一項調查,我國中小企業的68%壽命不超過5年(《勞動報》2005年4月3日),中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9年。中國中小企業壽命如此之短,和企業主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有密切的關系。中小企業的長處就是具有靈活性,而靈活性也同時帶來臨時性的問題,而臨時性就帶來企業壽命短,對產品和方向不作認真調查研究,不作長遠規則,沒有企業戰略,沒有堅定的信念,憑感覺辦事,一遇風浪和困難就轉向,轉來轉去,企業就無以為繼了。甚至有的已經發展得相當規模的中小企業也是憑感覺辦事。浙江一位民企老板在回答記者所提出的“產品過兩年市場不好了怎么辦”的問題時,不假思索地回答:“市場不好了就轉向”。這種不重視企業戰略,不重視企業長遠發展方向和目標,沒有長遠計劃和規劃的現象是中小企業壽命短的主要原因,而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靠建設企業文化。因為企業文化就是要解決企業的觀念性、長存性、堅定性問題。國外的調查多次證實,那些長壽的企業大多是那些有企業文化的企業。如果中小企業在開辦之初或者摸索了一段時間以后就認真地研究企業文化的問題,認真研究企業經營管理觀念和理念,認真研究企業戰略和發展方向,相信中國中小企業壽命短、質量低的問題是會得到逐步解決的。
2.從入世后我國面臨的市場環境看中小企業建設企業文化的必要性。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市場和世界市場越來越融為一體,原有的各種貿易壁壘逐步拆除,我國的市場競爭將越來越激烈,我國企業將面臨嚴峻考驗,相對而言,大企業這幾年學習走國際化道路,對國際市場知識越來越了解和熟悉,而眾多的中小企業對國際市場知識卻知之不多。這對中小企業是很不利的。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管理走過了科學管理,系統協調管理,人本管理,今天走到了文化管理的階段。自從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企業管理理論界研究日本企業競爭力強的經驗提出了企業文化這個概念,至今已有20多年,現在西方發達國家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普遍重視文化資源投入,重視企業文化、企業價值觀、經營理念、企業精神建設,極大地加強了企業管理效能,提高了企業管理水平,企業競爭力空前提高,而我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企業文化建設還相當薄弱,許多中小企業還不懂什么是真正的企業文化,更不用談花力氣建設企業文化,這種情況如不改變,中小企業是無法面對國外企業競爭的。為了能夠在入世后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為了能夠使我國中小企業在世界范圍的競爭中戰勝對手,我國中小企業必須建設企業文化。
3.從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后勁看中小企業建設企業文化的必要性。美國蘭德公司、麥肯錫公司、國際管理咨詢公司通過對全球增長最快的30家公司跟蹤后聯合撰寫的《關于企業增長的研究報告》中說:“正如《財富》雜志評論員文章指出,世界500強勝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這些公司善于給他們的企業文化注入活力”。只要我國堅持走市場經濟的發展道路,只要我們還在意國民經濟發展后勁,就必須要重視關系著企業壽命、企業活力的中小企業企業文化建設。
我國目前對中小企業的關注和重視程度是不夠的,未能充分認識到中小企業發展以及中小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所能顧及的只是中小企業的生存問題和他們在解決就業問題上所起的作用,這雖然是重要的卻又是遠遠不夠的。
二、我國中小企業建設企業文化的有利因素
1.從企業資源結構看,中小企業建設企業文化的有利因素。
企業資源結構是指企業的人力資源、貨幣資源、物質資源、文化資源各自所占的比例。文化資源是指企業投在建設企業文化、企業價值觀、企業經營管理理念上所花費的時間精力及其科學合理性。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相比,貨幣資源、物質資源、人力資源的數量不及大企業,但在文化資源上,只要中小企業重視企業文化建設,科學合理地建設企業文化,就可以和大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這樣在資源結構中,中小企業文化資源所占比例相對較大,中小企業的資源結構就顯示出自己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是有利于企業競爭力的,因為現代管理一個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重視文化管理,管理學家們普遍認為,文化理念決定制度形式,制度形式決定技術水平,技術水平決定產品競爭力,產品競爭力決定企業競爭力。既然建設企業文化是很有利于中小企業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就有必要建設企業文化。
2.企業文化知識并不復雜,適當的學習和培訓就可掌握。企業文化是指一個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形成的,為絕大多數職工認可遵循的,具有企業個性的價值觀念、經營作風、企業精神、行為規范、道德準則等思想意識因素的總和。企業文化的核心就是企業價值觀。企業文化的靈魂就是企業精神,企業精神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由企業家倡導并精心培育的被職工群體認同的正向心理定勢和主導意識。這些概念并不復雜,有的學者把企業精神就等同于企業文化,實踐中也有這樣的現象。上世紀90年代,我國曾有一個代表團到日本去考察企業文化,和日本企業主交流接觸,許多在我們看來企業文化建設得很好的企業,其企業主根本不知道企業文化,說:我們只有社訓、企業精神,就是用很簡練的一句話或幾句話,把員工動員起來,凝聚起來。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企業文化并不復雜,我們眾多的中小企業企業主和職工加以適當的學習和培訓是完全可以掌握的。企業文化建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在實踐中學習糾偏,使其科學化、合理化。我國眾多的中小企業只要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是完全可以建設好企業文化的。
3.中小企業管理層級少,管理幅度小,有利于企業文化、企業精神在職工中的解釋、貫徹、落實和普及。管理學上有一個管理幅度原則。所謂管理幅度又稱管理跨度,是指一個人能直接高效地領導、管理下屬人數的限度。早期的法國管理學者格蘭丘納斯(Graicunas)根據管理者和下屬間、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推理出如下結論:在向經理匯報的人數以算術級數增加時。他們之間可能的相互關系的數量就以幾何級數增加,其公式為C=n[2n-1+(n-1)],式中C為可能的相互關系的數量,n為直接向管理者匯報的下屬數。這一原則說明,管理幅度越寬,可能的相互關系的數量就越多,管理信息的途中損耗就越大,管理變數就越大,管理效率就越低。根據這個原則,合理地確定管理幅度是非常重要的。中小企業恰恰在這一點上,具有優勢。由于中小企業管理層級少,管理幅度小,企業主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內外環境,企業家個性概括出來的企業文化,包括企業精神、經營理念等就能有效地向全體職工解釋、教育、要求落實并普及到每位職工,每個工作流程和運轉環節。如果在建設企業文化過程中那個環節出了問題,也能及時地發現并檢查原因給予糾正。和大企業管理層級多,管理幅度寬,管理信息途中損耗多相比,中小企業在建設企業文化上是有有利條件的。
4.中小企業主可以親自設計、親自領導企業文化建設。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相比不如大企業資金雄厚,因而也常常沒有一定的資金來聘請專家為自己企業設計企業文化、企業形象,這就需要中小企業企
業主自己動手設計企業文化、企業精神、企業形象,并親自領導企業文化建設。這種資金上的劣勢有時又可轉為優勢,因為只有企業主本人才對自己的企業最了解最熟悉,才對自己本企業的職工心最親近最知心,這可以更好地設計好企業文化,更好地領導企業文化建設。國內外許多知名大企業的企業文化、企業精神就是在他們還是小企業時開始形成并建設的。日本京瓷公司董事長稻盛和夫27歲創建了京瓷公司,當時只有28名職工,要解決的問題堆積如山,他說“我不懂得什么是經營,想找個人商量也找不到,十分苦悶,后來我想,既然自己對經營一無所知,不如先去考慮‘作為一個人什么是正確的’‘作為一個人什么是不正確的’以此作為一切的起點和根本,去判斷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就以‘作為一個人什么是正確的’這樣一個基本點開始了自己的企業經營。以倫理觀和道德觀作為根本推動經營。正是這一點,帶來了今天的成功”。以上事例說明這些大企業的企業文化都是在企業還是小企業時,企業家親自設計并領導建設的。這應該給我們啟發。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企業職工素質與過去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國的企業文化建設經過近20年的摸索也有了不少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這些也是我國中小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的有利條件,只要我們認識到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堅持在實踐中摸索落實,我們就一定能建設好中小企業的企業文化。
參考文獻:
耿濤.加快中小企業發展的思考[J].四川財政,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