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保險類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內容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保險類企業在我國社會發展中取得的成績并不樂觀,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整個保險企業經營與發展中存在一定的困境和障礙。從保險企業的運行實際受益角度來說,企業收益和企業覆蓋規模之間的不匹配一直是保險類企業發展過程中亟須調整和經營的重要問題,也是保險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性突破方向。為了突破行業的發展困境,解決保險業現階段的發展困難,保險類企業應當審視自身的企業文化建設。通過強化自身的公益性特質,將建設社會保障、關愛民生發展和樹立正確價值觀作為保險類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著手點。
在現代企業運營與日常管理中,結合自身所處行業環境和特殊競爭優勢,開創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是現代公司的基本管理共識。這一點在保險類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中更為重要。保險類公司的特質,在于幫助社會完善保險體制,以此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性工作。然而,從實際發展情況來看,我國保險類企業的運作尚處于初級階段,甚至整個行業運作的根本在于國家的政策扶持和基本民生制度保障工作。因此,通過強化自身的文化建設,并合理配置自身資金運作模式,切實滿足人民的根本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社會理念傳遞,才是保險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
一、保險公司企業文化路徑選擇的五要素和三層次
根據現代企業的管理研究,企業文化的建設應該建立在五要素和三層次的基本管理學邏輯上。所謂的三個層次,分別是:基礎層次的企業環境;主要層次的模范人物、文化禮儀形式與文化網絡;核心層次的企業價值觀。如果按照中國人的基本“武俠思維”來說,企業環境好比是練武的先天條件,先天條件好自然后天成長快,但這種條件是會發生變化的,可以通過某些方式去調理;模范人物、文化禮儀則如同武功招式,可以說通過學習“師父”得來,也可以是根據自身的生長環境自創;最核心的“價值觀”則相當于武功心法口訣,具有綱領性作用,直接指導武功的后天成長。五要素是指三個層次中包含的具體內容,即:企業環境、價值觀、英雄人物、文化儀式和文化網絡。從學術研究和考察調研的結果來看,優秀企業的文化建設都是具備上述五個基本要素的。從邏輯研究的角度來說,這五個要素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有機統一體。每一個要素的存在都會帶動其他四個要素的出現,企業要想建立起自身的企業文化,最應該處理好的問題應該是五個因素的初期重點發展順序、核心價值觀的正向培養和對五個要素及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與維護。
二、保險類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內容
1.領導層對企業文化頂層設計的重視度
保險企業文化的踐行,必須是有一股強力作為文化精神傳遞的直接保障性力量,能夠確保上層文化設計精髓能夠注入企業內部的每一處,成為每一個員工的思想烙印。因此,企業的領導層必須對企業文化的頂層設計給予足夠重視。其具體表現不僅是在決定企業基本文化精神內容上,更是要在核心企業文化精神的貫徹與基層理解能力考察問題上。企業文化的建立是一件長期維持才能有效建立的項目,既不能因為過度強調而導致形式主義作風出現,又不能因輕視文化培養引起底層思想懈怠。要在企業文化建設初期,具備文化培養“馬拉松”意識,不急躁也不放松。
2.管理層對企業文化核心價值的忠誠度
相比于領導層,管理層在踐行企業文化核心價值的過程中所承擔的任務相對比較繁重。一方面,企業的管理層必須優先深刻理解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并且將這一價值觀融入成為自身的價值觀。在處理自身事務和公司業務的過程中,始終秉持這一核心精神。管理層對企業文化的忠誠度將會直接影響核心價值觀在企業日常經營中的融入程度。另一方面,企業的管理層還是企業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傳播者和企業門面。無論是和基層員工的工作交流,還是和其他企業之間的有效對接,都是由管理層人員完成的。管理層身上的思想特質和言行舉止,都會成為基層員工和外界形成公司印象的關鍵。
3.員工層對企業文化內涵理解的學習度
員工作為企業日常經營與項目運轉的主要承載者,也是企業內部占據人數最多的一部分群體,其日常工作與企業運轉息息相關,但其思想內容和企業文化之間的沖突卻往往極為明顯。造成這一現象的關鍵原因,在于企業內部資源分配的不合理,加上資本思維對基層勞動者的過度侵害。事實上,要想員工真正能夠深刻理解企業文化思想內涵,必須優先建立起合理的資源分配制度。一方面,要落實好企業內部的資源分配問題和職位升遷問題,以保證企業內部和諧、公正的環境。另一方面,則是要建立起以人為本的企業價值觀。不僅僅追求企業自身的發展,更要尊重員工個體的基本意愿。處理好與員工的關系,從雇傭關系到合作關系。
三、保險類企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路徑
根據上文所提到的現代企業文化建設的三個層次理論,在保險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應該遵循最基本的三個層次思維邏輯。其中,要突顯企業價值觀的核心地位,讓企業價值觀構建、宣傳和踐行成為保險企業文化建設的根基。
1.凝聚思想共識,構建正確價值觀
保險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樹立,既要有企業自身經營范圍、隊伍建設情況和實際發展情況的個性化文化需求,也要有社會制度、人民需求和國家政策方面的共性要求。在筆者看來,個性文化需求和共性文化要求本身就帶有優先級順序,保險企業的文化建立必須有社會共性的文化要求,即:為人民服務和以人為本。中國社會的基本政治制度,對社會民生的影響之大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無法回避,并必須遵守的基本社會共識。如果企業的行為違背了這一共識,人民的選擇就會徹底拋棄該企業。不僅如此,倘若企業妄圖在自身經營文化和社會共識思想之間“打擦邊球”,那么企業的發展也勢必不能如愿。保險行業在如今中國市場的發展正是存在這一基本問題。企業的發展既想覆蓋全部民生,又不具備全面覆蓋的保險理賠保障能力,這就使得保險企業在中國社會民間輿論中始終備受爭議。如果不能從經濟保障和資金運作的角度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改變自身的經營戰略和經營文化思想,以適應社會的基本需求。
2.開拓思想境界,宣傳正確價值觀
保險企業的文化建設是一項比較困難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保險行業在中國社會的基本政治定位和經濟定位決定的。一方面,社會民生的基本保障在第一個百年計劃中初有成效,社會民生對保險業務的認知程度低、社會民生經濟投入較少,使得整個行業內部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自身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相對較弱;另一方面,保險行業的資金運作方式和西方國家同行業相比存在諸多弱勢,融資渠道缺乏多樣化,加上市場規范、監督工作的長期疏忽,使得資金層面的發展極大受限。因此,要想在這種大環境下實現行業的成長,就必須發動自身員工的力量,將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準確無誤地傳遞到員工心中。企業內部培養深度掌握企業文化和精神的培訓團隊,作為傳遞上層企業文化設計的專業工作人員,直達一線員工身邊,為員工深刻講解企業的歷史、領導層思想歷程和管理層基本思維邏輯,將解決員工的思想問題看作是培養企業文化的根本途徑和重要成果。
3.追求實事求是,踐行正確價值觀
建設企業文化,不僅僅要做到凝聚共識、傳遞核心思想,更重要的是有強大的執行能力,全面踐行與發展企業核心價值觀。由員工組成文化宣傳隊伍,向外傳遞企業核心價值觀,形成良好的企業外部風貌和文化禮儀標志;對內,要堅持貫徹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使整個企業的辦事風格向成熟化、務實化發展。從長期的保險行業管理實踐中,在基層員工群體中踐行核心價值觀最好的方式,就是推出模范人物。講述模范人物的事跡,采訪模范人物、開展現場對話活動,將立體化、具象化的人物和優秀事跡作為培養員工基本工作意識和業務精神的重要途徑。以此代替傳統培訓中的大段演說和空白講話,在交流中尋找思想與感覺的共鳴,以此作為感動員工、培養核心精神的根本方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保險類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從本質上來說是現代管理學研究的相關話題。保險類企業的文化建設,不僅僅在于一種價值觀念的內部“洗腦”,更應該是建立在實際為民生考慮、滿足人民根本需求基礎上的保險業務傳遞。近年來,在西方資本不可避免走向極度膨脹的過程中,我國的保險企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國保險企業應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在保持自身基礎企業文化建設的同時,發揚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利民精神,真正將民生關注轉化為企業的核心價值,最終提升保險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水平。
作者:劉雅娜 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