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制度的發展趨勢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財務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
為了提高風險管理的準確性和預測性,有必要把握財務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即建立在風險控制和內部控制基礎上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預警的主要作用是在風險發生之前,向企業經營者發出警告,提醒企業管理層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將潛在的風險演變成現實,最終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其構成重點分為現代企業制度下會計內部控制度設計的合理性和企業自身推進風險管理的協調性。主要的重點內容包括以下:
(一)內部控制。
對于一個企業,一個有效的會計系統是極其重要的。如果缺乏會計系統提供的信息,管理者就不可能做出有關的決策。然而,一個企業會計系統的質量取決于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與否。基于此,內部控制是一個檢測和平衡系統,這一系統在保護企業財產、增進企業財務報表的精確和可靠性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在日常財務系統工作、任何個人和部門不能單獨控制任何一項或一部分業務權力而應進行組織上的責任分工,而每項業務通過正常發揮其他個人或部門的功能進行了交叉檢查或交叉控制。企業應建立一個真正完全、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以控制和防范來自財務層面的風險,并通過風險預警機制來識別、管理整個風險管理框架。另外,結合上一級管理層級交付風險管理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在現代企業制度下,雖然股權交易與股東變換不影響企業經營的連續性,但由于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實現分離,由此而帶來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等新的風險,會給企業的持續經營帶來負面影響。總之,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內部控制是企業制度的組成部分,是在企業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的前提下設定的基于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自我調整機制。其目的就是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可靠,防止被經營層操縱,防范“內部人控制”,以便保護企業的財產安全和完整。
(二)在控制層面的基礎上推進風險管理。
盡管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存在密切的內在聯系,但在企業的內部層次,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主導性發揮作用的次序有所不同。如在戰略風險方面,風險管理起著主導控制作用,而內部控制則起到簡單的輔助作用。轉換到財務風險層次,就由內部控制發揮主導作用,反而風險管理機制起著配合協調的效果。推進風險管理,就是要建立符合與企業戰略定位相適應的科學、完整、高效、可控的風險管理體系或者防范機制,就是要通過風險管理等有效的組織機構實現對風險管理進行整體戰略決策管理;通過企業授權同時獨立具備權威性的風險管理部門對企業集團內各機構風險進行有機統一管理;通過科學完整的風險管理模式實現對企業財務層面存在的各種類型風險的全面有效管理:通過創新先進的風險識別、衡量、監測、控制和轉移實現對風險的全過程管理;通過合理明確的職能劃分實現風險管理職責以及協調責任職能在各業務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的定位分配和聯動管理。最終實現以促進財務健康發展為根本的增值型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
二、推行財務風險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全員參與,注重全方位。
由于財務風險管理涉及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要對風險進行全方位管理,依據業務相關性對風險進行控制和管理。重點分析會計內控制度設計的合理性和分公司財務部門日常辦公中的財務及管理政策。積極發揮員工積極性,逐步形成全員參與、共同重視的風險管理文化。同時,針對會計內部控制缺陷的影響,財務部門管理人員要及時與各財務部門單位負責人或企業負責人反饋意見,提出改進內部控制的建議,以便形成消息暢通的訴諸渠道,注重全方位的協調共進。
(二)完善風險管理手段,建立預警機制。
假如缺乏先進的風險管理手段,會造成風險管理的初衷與實際執行相脫節。因此,集團企業應盡快引進先進的風險管理手段,把增值的戰略風險管理各個環節的指標與各財務部門領導班子的財務風險管理業績掛鉤。并在財務分析指標、控制發展指標、創新能力指標等分析體系中適當介入預警機制,達到企業風險戰略和目標管理相一致的實現要求。
作者:覃展輝單位:廣東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資金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