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GIS創新人才培養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根據gis理工結合的特點和社會對GIS人才的需求,結合學科的理論和技術發展,以現代地理信息專門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和素質為目標,注重理工結合特色,構建了現代GIS專業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一方面,突出人才的地理信息科學的基礎理論,另一方面,注重人才的GIS技術技能。根據現代GIS專業培養的人才理念、基本要求和培養模式,在搭建“全校通修課程+學科通修課程+專業發展課程+開放選修課程”的新型模塊化課程體系的基礎上,梳理模塊間以及課程間的縱向聯系,建立多維地理信息教學育人體系。
1橫向課程模塊化結構劃分
該體系以科學基礎、人文素養、工程實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協調發展為導向,以基礎科學研究為人才培養服務,讓學生在課堂中拓展知識,在實踐中提高創新能力,在學習生活中養成優良的綜合素質,因材施教,以發揚學生個性為原則,開展個性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優化設計。其中全校通修課主要以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分析與判斷能力,和諧健全人格,并有良好的語言運用與溝通能力和管理思維為目標,設置哲學、政治、體育、軍事等課程;學科通修課程以培養學生掌握GIS關聯學科知識為基本目標,開設資源、環境、生態、網絡通訊等相關課程;開放選修課以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為主要目標,設置GIS前沿和應用拓展的相關學科課程;而專業發展課程則體現其專業人才培養需求,包括6大基本課程模塊:GIS類課程、地理類課程、測繪類課程、計算機類課程、數學類課程和創新科研與實踐類課程。其中地理類課程模塊培養學生GIS基礎理論,數學類課程模塊培養學生的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測繪類模塊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計算機類課程培養學生信息化技能,GIS類課程培養學生空間思維和空間分析能力,創新科研與實踐類課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縱向菜單式、個性化GIS課程邏輯結構設計
在現有的模塊化、層次化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增加課程之間的縱向邏輯聯系,建立面向領域問題解決為目標的,橫向分層次、縱向分方向的課程結構體系,搭建菜單式GIS課程結構體系,以指導、發現和培育個性化地理人才的基礎。該體系包括4個縱向層次:全校通修課、學科通修課、專業方向課和方向拓展課,縱向層次間通過方向課程間的聯系,建立樹狀課程關聯結構體系。在該課程體系結構下,學生可以根據各自感興趣的學習方向/領域問題,方便選擇系統化學習的課程體系,如對于地理空間分析與數據挖掘方向感興趣同學,在學校通修課的基礎上,學習地理類、測繪類學科通修課,選擇性學習計算機類和數學類課程,并在方向課上修習空間分析、空間數據挖掘等核心課程,并選修本方向核心擴展課程——地理大數據挖掘。既體現了厚基礎、寬口徑的基礎教學要求,又充分滿足了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實現個性化人才培養的菜單式定制。
3面向領域問題的GIS實踐教學課程優化設計
實踐教學是GIS實現創新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全面提升GIS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為出發點的GIS實踐教育,也應體現層次性、模塊化結構特征。將實踐教學劃分為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創新性實驗3個層次,其中基礎性實驗著重基本實驗技能培養,主要為原理性實驗,強調驗證性,由各課程的實驗實習課完成。每門實驗課包含若干實驗內容,以驗證、鞏固課堂理論知識為目的,培養地學認知能力和動手能力。綜合性實驗主要強調地理學理論、方法和技術的綜合運用,以解決地理學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主要包括數字測圖實驗、遙感技術與應用、地圖設計與編繪實習等。創新性實驗由學生自擬或自主完成具有創新意義的設計課題或項目,以強化訓練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如網絡GIS開發與地理信息服務實習、自適應地圖可視化與位置服務實習等。該體系一方面便于學生全面了解地理問題解決的各環節,從而真正達到提高解決實際地理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利于教學與科研的互動,在教學中培養訓練創新思維以及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4結語
在高等教育通識化、大眾化趨勢下,地理信息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地理信息拔尖創新人才的需求,對地理信息系統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現有GIS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建立多維GIS課程體系結構,在劃分全校通修課程、學科通修課程、專業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模塊的基礎上,增加課程之間的縱向邏輯聯系,建立面向領域問題解決為目標,橫向分層次、縱向分方向的多維課程結構體系和面向領域問題的GIS實踐教學體系,為大眾教育環境下的GIS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奠定基礎。在此課程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GIS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課程內容體系、創新培養方式、充實和優化教學資源,是當前高校GIS教育和教學工作者面臨的共同任務。
作者:俞艷袁艷斌黃解軍單位: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