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質工程人才需求變化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產業結構調整背景下,如何培養地質工程專業人才以適應當前社會不斷變化的需求是地質工程專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文章從產業結構調整入手,分析了產業結構調整對地質工程人才的需求變化,探討了目前影響地質工程人才需求的主要因素,并闡述了在地質工程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對的策略。
關鍵詞:
產業結構調整;地質工程;人才需求
20世紀90年代,我國地質行業嚴重不景氣,致使地質工程類人才需求銳減,高校地質工程專業招生規模萎縮。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資源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市場對地質工程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一度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隨后,伴隨著高等教育擴招和教育部專業目錄調整,不少高校新增設了地質工程專業,老牌地質類院校也不斷擴大招生規模,致使當前地質工程就業市場不斷萎縮。此外,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個新的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形式和產業機構不斷發生變化。2016年,兩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1]。“綱要”強調“十三五期間”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項目。同時,“綱要”也描繪了我國未來五年能源發展的基本遠景,明確了未來五年能源發展的方向、主線和框架。當前,我國能源發展面臨內外并行的“大轉型期”,傳統能源發展趨勢受到世界能源轉型和我國經濟新常態發展的影響,諸如傳統能源產能過剩嚴重、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瓶頸等系列問題給我國地勘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隨著我國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及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轉變,再加上21世紀初地質工程招生規模不斷擴張引起的人才過剩。地質工程專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應對復雜形勢下地質工程專業人才需求改變,完善專業人才培養形式和培養方法,值得思考。
一、產業結構調整趨勢
“綱要”明確指出,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前提下,創新驅動發展成效、增強發展協調性、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總體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其中,在“資源環境”具體指標中,爭取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比重從12%上升到15%;地表水體質量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從66%增加到>70%,劣Ⅴ類水體比例降低到<5%。“綱要”還指出,在交通建設重點工程中,加快完善高速鐵路網,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達到3萬公里,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約3萬公里、新增民用運輸機場50個。在能源發展重大工程領域、綱要指出要高效智能電力系統、清潔煤炭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核電及非常規油氣等方面下功夫,完善能源輸送通道和能源儲備設施。總之,“綱要”所涉及的專欄18-山水林田湖生態工程、專欄17-環境治理保護重點工程、專欄16-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重大工程、專欄15-海洋重大工程、專欄14-特殊類型地區發展重大工程、專欄13-新型城鎮化建設重大工程、專欄12-水安全保障工程、專欄11-能源發展重大工程、專欄10-交通建設重點工程等領域均與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具有一定的聯系。也就是說,在傳統能源不斷受到挑戰的情況下,地質工程專業在水利水電、生態環境、遙感地質、城鎮化建設、道路橋梁、工程勘察等方面面臨新的機遇。
二、地質工程人才需求的控制因素
地質工程專業主要研究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之間相互制約的關系,涉及到資源和環境兩大主題[2]。因此,地質工程人才需求會隨著人口、資源、環境等不斷發生變化。研究表明,世界主要國家地質調查機構隊伍規模和國土面積、總人口、人口密度、社會發展和國際化等具有一定的相關性[3,4]。人口規模影響礦產資源消費的規模和潛力,而國土面積及其地質條件決定了國家資源和礦產發展潛力,這兩個因素都從宏觀上控制了地質工程人才的需求。但在十三五發展來臨之際,我國人口基本保持穩定,因此這兩個因素對產業結構調整下地質工程人才需求的影響較為微弱。經濟發展對地質人才需求的影響主要表現在GDP總量及增長率、工業化和城市化,研究表明,我國整體已進入工業化中期的后半段[5],因此,由于汽車、住宅、基礎建設等引起鋼鐵、煤炭資源大幅度增長,進而推進地質行業發展的現象也基本結束,尤其在當前煤炭、鋼鐵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這種現象已經顯而易見。而城鎮化過程的加快,則會帶動基礎設施建設進而推動礦業和地質行業的發展。隨著社會發展,我國對于生態環境、水土資源保護、地質災害防治、農業地質、數字地球等要求越來越高,伴隨而來的是對政府公益性地質調查的增加,由此引起多樣化地質人才規模的擴大。地質科技發展是提升地質工作質量和效率,強化地質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因此地質科技發展對地質人才需求也有一定的影響,但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復合型、創新型、高素質地質人才,對較低層次地質人才的需求影響較小。全球化發展對我國來說既是挑戰,更是機遇,隨著國際礦產資源合作不斷增加,全球化和國際地勘行業的發展對國際化高素質地質人才的需求也會持續增加。由此可見,在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的今天,我國人口數量和國土面積對于地質類人才的需求影響微弱,而城市化進程、社會轉型發展及全球化發展才是影響地質工程人才需求的主要因素,而地質科技發展僅僅對高層次地質人才有影響。
三、人才能力培養對策
(一)重視實踐教學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而地質工程則是屬于地質學與土木工程學的交叉學科[6]。因此,在教育理念和實踐教學觀念上,應始終堅持重視地質基礎知識、重視學生工程素養和設計能力、重視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尤其在產業結構調整下的今天,地質工程畢業生面臨的是新形勢下產生的新的地質問題和工程難題,這就更需要地質類人才具有扎實的實踐動手能力和開創新的思維能力。
(二)加大交叉學科培養
如前所述,在城市化進程中,基礎設施工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礦業工程、水利工程、邊坡工程和橋梁、隧道工程)規模不斷增加,地下空間(地鐵、地下商業街、地下車庫、地下廠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這些工程活動也勢必帶來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因此,伴隨改變而來的是優秀的地質工程人才不僅需要地球科學知識(如地質學、構造地質學、沉積學等),還需要掌握一定的土木工程師的基本知識(如工程力學、結構力學等)。此外,在社會轉型發展的今天,環境地質問題(水質問題、湖泊問題、大氣環境、土壤問題)對人類發展影響日趨明顯,當前地質類人才對環境科學、環境地球化學等也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此外,隨著社會轉型發展對數字地球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傳統的測量手段也難以應對當前地質災害影響范圍的擴大,因此GIS、RS和GPS三大技術建立的空間數據庫將對于評估、預警地質災害發揮巨大的優勢,因此,在產業結構調整的今天,地質工程學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復雜,而人才培養也需要相應得到調整。
(三)提升創新能力
創新是國家不斷發展的動力,我國已明確把培養創新型人才擺在了極為突出的位置。《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的步伐,培養一批拔尖創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學科,產生一批國際領先的原創型成果,為提升我國綜合國力貢獻力量”[7]。此外,地質科技發展和新形勢下多元地質工程問題的出現也需要創新型地質人才的培養,因此,改革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基礎知識、實踐能力強的創新型地質工程人才才能應對當前地質工程需求的不斷變化。
四、結束語
通過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可以發現,傳統能源形式在不斷受到挑戰,而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在水利水電、生態環境、遙感地質、城鎮化建設、道路橋梁、工程勘察等方面面臨新的機遇。我國人口數量和國土面積對于地質類人才的需求影響微弱,而城市化進程、社會轉型發展及全球化發展才是影響地質工程人才需求的主要因素,而地質科技發展僅僅對高層次地質人才有影響。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加大地質工程人才實踐動手能力培養,拓展交叉學科和相關課程學習,切實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才能應對當前地質工程人才需求的變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016-03-18).
[2]黃雨,包揚娟,趙憲忠,等.本碩博一體化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必要性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5):28-31.
[3]唐金榮,施俊法,朱麗麗.影響國家地質調查機構隊伍規模的主要因素及其意義[C].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青年分會,2008.
[4]曹希紳,李華姣.我國地質人才需求量變化機理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23(11):474-477.
[5]呂江洪.科技人才城鎮化與自助的現狀調查[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427-429.
[6]黃潤秋,許強,陳禮儀,等.重視實踐教學培養地質工程創新人才[J].中國地質教育,2008,4:17-21.
[7]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作者:陳松 孫林華 王明梁 單位:宿州學院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