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需求狀況及開發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需要高層次人才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因此,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需求預測便顯得十分必要。鞍山近年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但在人才供需、開發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應更新人才觀念、加強人才需求預測、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人才資源開發,更好地促進戰略新興產業發展。
關鍵詞:鞍山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需求與開發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其人才開發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伴隨技術創新以及產業結構調整衍生出的新興產業集群,是新科技與新產業深度融合形成的新產業系統,能帶動產業結構升級,形成發展新引擎。我國2009年便做出重大戰略決策,培育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近年來,各地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多數省市都制訂了發展規劃,努力實現產業集聚。眾所周知,高新技術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源于新技術和新模式,歸根結底源于高端人才,他們憑借優質勞動從事研發、生產、銷售和管理工作,為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因此,跟蹤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狀況,對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鞍山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需求及開發現狀
近年來,鞍山市“三去一降一補”壓力較大,產業結構調整任務緊迫,戰略新興產業更需做強做大。據市經信委對2016年前七個月的經濟統計,鞍山新興產業實現利潤3.3億元,同比增長66.6%,高于傳統產業109.4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10%左右。鞍山市戰略新興產業規模小,但速度快、后勁足。為了對鞍山戰略新興產業人才狀況以及人才開發進行深入研究,筆者采集了相關數據,并深入聚龍股份、森遠路橋等十幾家企業進行調研,了解企業人才需求及開發狀況,最終將鞍山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現狀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人才需求的總體缺口較大
2012年至2014年鞍山市主要產業從業人員基本狀況。鞍山戰略新興產業總體呈增長態勢,從業人員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加,尤其在高端裝備制造、激光科技、新能源電池等產業表現明顯。調研中,多數企業反映即使給出高薪,也很難招到人才;即便招到,又很難融入企業,高端人才需求始終得不到有效解決。
2.人才理念落后,人才政策效果有待評估
鞍山市通過各種措施加強扶持,吸引海外學子創新創業、建立博士后流動站等等,人才工作成效較大。但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依然短缺,特別是高層次、領軍型、創新型人才更加緊缺。鞍山還缺乏先進的人才理念和措施,招才引智和人才培養措施高度趨同,強度上又無優勢;急需重構人才理念,加強政策效果評估,制定差異化、有吸引力的政策,做到吸引和培養雙提升。
3.缺乏有針對性的人才需求預測和規劃
鞍山市尚未進行過系統、專門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需求的盤點、預測以及人才規劃;缺乏人才數量、質量、結構方面的準確數據,人才家底模糊不清,難以為人才開發和人才政策設計提供客觀支撐。沒有人才需求和供給的準確預測,就難以進行比較分析,難以制定科學的人才規劃,難以在未來較長時期為產業發展提供必要人才。
4.人才培養模式不合理,政產學研合作脫節
鞍山戰略性新興產業起步較晚,區域內高校相關師資力量薄弱,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高校人才培養中實踐性和應用性不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差,明顯呈現大學生求職難、企業招聘難的“兩難”現象。在人才培養、科研等方面,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學校之間缺乏良性互動,政產學研合作不夠緊密,尚未形成良好的合作模式和穩定的合作機制。
5.企業人才激勵機制不科學,引進培養雙欠缺
調研中,多數企業人才政策還缺乏激勵性,難以激發高素質人才的創造潛能。許多企業認為,公司人才激勵機制還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層次人才專業能力的發揮。此外,企業人才培養計劃不明確、培養目標過于籠統,培養力度不夠。人才引進方面,缺乏吸引人才的軟硬件條件,雇主品牌認知度低;招聘技術上,缺乏有效測評手段,高端人才招聘效果不佳。
三、鞍山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開發策略研究
1.更新人才理念,優化調整人才政策
鞍山應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立專門基金,重點資助高端人才引進和培養,對企業引進的人才給予適度補貼。同時,創新人才引進模式,積極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可突破單位、編制、薪資的束縛,引導企業以任務聘任、人才租賃等形式吸引人才。最后,還要強化政企聯合納才,政府牽頭,部門協同,培育人才發展環境,提高人才工作效率,增強服務意識,打造鞍山政府的人才品牌。
2.加強人力資源盤點,做好人才需求預測和規劃
首先加強人才盤點,摸清人才家底,為相關決策提供基礎。既要做好總量匯總,又要進行結構、質量分析;同時,運用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建立人才數據庫,及時統計更新。還應結合產業發展規劃,運用多種方法,加強人才預測,制定平衡方案。要通過有計劃的人才規劃,開發針對高端裝備制造、高端閥門、激光科技、新能源電池產業的人才引進、培養策略,做到一產一策、一企一策,有效開展人才引進和開發工作。
3.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政產學研有機結合
高校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調整專業設置和培養內容;搭建企業——高校合作聯盟平臺,為鞍山高新技術企業量身定做,培養高素質人才。還應由政府制定措施,建立校企聯合機制,通過訂單培養、合作研發等模式培養研發人員;高校要與企業對接,提高人才培養的實踐操作能力;企業要積極與高校對接,將高校的專家引入公司,為企業在技術創新、新產品研發、工藝改進新等方面做出更多貢獻。
4.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做好企業內部招聘和培訓開發工作
高新企業應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形成良好的激勵制度,只有正確地評價人才、給人才以合理的報酬,才能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做到用事業吸引人,用成就留住人。此外,企業應重視人才招聘,選擇有效渠道,建立測評體系,真正選拔既有才能,又扎根企業,與企業文化融合的高端人才。還要摒棄重使用、輕培養的做法,有效開展培訓,為有潛質的員工提供更多培訓機會,提高企業人力資本存量。
參考文獻:
[1]李葉飛.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模式選擇標準和發展戰略研究[M].中國經濟出版社,2017.
[2]劉家偉.2016前7個月鞍山新興產業利潤增近七成[N].遼寧日報,2016-09-14.
[3]李玲,忻海然.產學研合作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開發路徑探究[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7(1):60-65.
作者:宋偉;劉洪玉;馬曉琳;沈烈志 單位:遼寧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