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才需求下設計色彩課程教學革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容摘要】設計色彩課程是藝術類設計院?;A必修課。隨著社會需求多元化,市場需要大量優秀的色彩設計師。文章提出應將新的設計教學理念系統而科學地融入設計色彩課程,制定一個合理而趨于完善的設計色彩教學體系,與市場剛性需求緊密結合起來。
【關鍵詞】設計;色彩課程;教學改革
當今時代對專業色彩設計師的需求,使設計色彩課程不僅作為設計藝術院校一年級新生的基礎必修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兼具對設計行業色彩設計師專業素養的培養。所以,在課程規劃方面,指導教師需要轉變思路、更新觀念,設計色彩課程大綱以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為核心,以適應設計市場對專業人才需求為導向而進行設置。
設計色彩課程是美術設計類院校的重要基礎課,作為一年級新生必修課,教學大綱要求通過課程訓練培養學生的色彩理論素養,通過系統的作業訓練,在學習基礎理論同時注重開發學生創作性色彩思維,在實踐中掌握和運用色彩。國內各設計院校由于主講導師教育背景、理念差異,設計色彩教學內容可謂大相徑庭,總體來說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教學模式:第一,傳統繪畫派以靜物寫生形式為媒介,以展現色彩的客觀性和真實性為目的,強調扎實色彩塑造能力,認為能夠把握物像客觀細微的色彩、體積、光影、空間關系,具有較強的寫實再現能力,是美術設計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素養①。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課程內容一般設置為靜物寫生和風景寫生,采用教師講授指導、學生練習的教學方法。第二,創新設計派認為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畢業以后會作為設計師就職于各大小設計機構,工作中設計、創意、呈現作品是通過專業設計軟件來實現的,通常不會使用畫筆這類媒介,不需要像繪畫類專業學生一樣具有訓練夯實的寫實功夫,基于此指導思想,他們主張在設計色彩課程教學中不拘于形式,不限制材料,讓學生通過剪貼、拓印等各種抽象、便捷的手段來表現色彩關系,強調色彩的主觀性表達,著力培養學生創造性色彩思維能力。第三,居于二者之間的中間派會通過色彩分解寫生訓練(即把所要表現的色彩關系通過分解,運用視覺混合原理,采用色點并置方式,使之生成新的色彩組合)和裝飾性寫生色彩訓練(即對寫生物像的色彩進行歸納、概括,通過夸張、變形、變色的方法主觀地表現物像及色彩關系)等來完成課程內容設置,通過物像寫生,分析、歸納、提煉,逐步學會整合色彩語言,認識自然色彩屬性,把握色彩內在規律。
二、設計色彩教學新探索
(一)設計藝術學教學體系中設計色彩課程教學目標
一級學科“藝術學”門類下的二級學科——設計藝術學,包含的主要方向有環境藝術設計、平面設計、服裝設計、產品設計等②?!霸O計色彩”作為基礎必修課,其教學目標是通過系統的理論講授和合理的課題訓練,培養學生認識色彩、表現色彩的綜合素養,將色彩物理特征與感官心理相結合,培養學生色彩敏銳度,開發學生色彩分析、理解和應用能力,使學生有機聯系所學專業,科學使用色彩并將其運用到未來設計工作中。根本任務是培養設計思維、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大設計的特質決定了設計色彩更多的是將主觀感受轉化成客觀的、理性的實踐,而不是繪畫色彩的自由和感性,旨在培養擁有色彩整合和再創造能力的應用型設計人才。
(二)設計色彩課程教學面臨新形勢下的變革
以上三類教學模式在現行藝術類設計本科教育中,在培養學生創新性設計思維和社會實踐能力中存在不足之處,隨著時展,一種新的設計領域——色彩設計行業出現了,并且有蓬勃發展之勢,設計色彩課程不再是各個設計專業課程基礎課,它從幕后來到臺前,從地基成為梁柱,傳統的設計色彩課程從內容設置到講授方式都有些過時了,需要尋求新的變革。以物像寫生為主的傳統派教學,要求學生對物像進行客觀再現,訓練扎實色彩塑造能力,顯而易見,再現性寫生色彩課程設置無益于設計思維與創新能力培養;創新派主張在設計色彩課程教學中不拘于形式,不限制材料,運用各種方式,例如通過剪貼、拓印等各種能夠實現的手段來表現色彩關系,強調色彩主觀性表達,著力培養學生的色彩敏感度和色彩思維能力,可以肯定這種教學方法從某一方面可以啟發學生的色彩創新性表達,但是欠缺了把這種色彩思維和色彩表達轉化到實際案例中;通過對物像的色彩分解和裝飾色彩表達,突破了從客觀再現的繪畫色彩到設計色彩的思路,但是還沒有完全打破傳統教學觀念,不能滿足新時代對設計工作者的要求。面對新興行業的快速發展需求,如何將新的設計教學理念融入設計色彩課程,激發學生求新創新的設計思維,滿足行業對設計師的基本要求,與發展中的設計市場需求接軌,是當今藝術設計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三、設計色彩教學創新方法探討
(一)設計色彩教學觀念創新
長期以來,設計色彩作為設計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旨在為設計專業學習奠定基礎,適應和滿足高年級專業設計課程需求。而今,設計市場正在迅猛發展,專業細分催生了新的設計形態——色彩設計行業,這就要求從業人員具有專業的色彩設計能力。例如,室內家居中軟裝、家具,服裝設計中面料、服飾以及包裝設計,產品設計等都需要色彩設計師專業配色,陳舊教學理念培育出來的學生與當今設計市場嚴重脫節,無法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③市場需要既能全面掌握基礎知識,又具有創新能力、個性化設計能力的人才,他們可以把學校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轉化到實戰中。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以培養創新思維為核心,以適應設計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一系列的教學改革。
(二)設計色彩課程教學方法創新
在具體課程實施方面,首先,課程與實戰案例結合,課程中選定涵蓋平面設計、室內設計、產品設計和服裝設計等領域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根據限定條件,讓學生承擔一部分設計工作,自發進行相關的分析和討論,讓學生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采用實踐案例教學,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其次,建立4至6人課題設計小組,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要改變陳舊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分享設計思路、設計方案,通過開展課堂小組討論,訓練學生語言表達技能,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再次,對重要的理論知識,通過多媒體教學中圖片、音像等輔助性教學工具講授給學生,直接、快速、有效地讓學生掌握,充分運用網絡資源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拓展學生視野。最后,注重因材施教關注每個學生特點和個性化潛能,針對性、引導性地促進每個學生能力得到最大化發揮。
(三)設計色彩課程教學手段創新
設計色彩課程教學手段創新包括:其一,傳統教學手段包括靜物擺置、投影儀、小黑板、物像展示臺等演示教具,教學形式單調乏味。在設計色彩課程教授過程中,引入互聯網時代開放式教學手段,如手機微信互動平臺的“微助教”,在趣味過程中對設計案例進行過程性評價和教學,教師和學生溝通交流得到及時互動。其二,利用“VR”虛擬現實功能,讓學生在視覺、聽覺、觸覺等親身體驗中感受實際案例,具有較強的交互體驗功能,將靜態變為動態,抽象成為直觀的體驗式教學,將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其三,通過學生自制色卡,擴展色彩認識視域。美國色彩學家蒙塞爾創立的色彩體系通過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來標示三維色彩,伊頓的12色相環,清晰而邏輯的展示了三原色、三間色和復色,自然界的色彩千變萬化,都是以此調和而來的。設計色彩課程設置可以通過對100種以上顏色色卡的繪制,擴展學生色彩視域,提高學生對微妙色階的認識,感受色域寬廣。其四,教師在充分把握設計色彩需要教授的理論知識基礎上來設置課程,采用開放性的教學手段,以靈活的方式來設置、演繹課題。如可以運用剪輯、粘貼、拼圖等形式,包括利用計算機設計軟件來完成課程設置的內容,使學生盡可能超越色彩的自然屬性束縛,打破傳統的教學規范,營造輕松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在游戲玩味中完成作品,這樣的作品更能觸及色彩的本質,它能體現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最后,一切創造性思維必須落實到具體實戰案例演示中,教師選擇最典型的配色方案應用在平面設計、室內設計、服裝設計、產品設計等主要設計領域,呈現最直觀的視覺配色效果,并且讓學生承擔一部分實戰案例設計工作,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對課程設計作出分析、討論,完整的課程設置包括“基礎理論——認識色彩——配色方案——實戰應用”的循序漸進,拓展學生的色彩想象力和捕捉色彩的能力,不斷探索新的靈感④。
結語
設計色彩是一門具有系統性、科學性和前沿性的基礎必修課,設計色彩課程內容設置需要度的把握,傳統的以寫生再現為目的的課程設置遠不適應當今設計市場的需要,另一方面,如果過于注重色彩的主觀性表達,又會導致設計色彩教學片面性與隨意性⑤。因此,需要將設計色彩課程系統而科學地融入新的設計教學理念,切合時展,與市場剛性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制定一個合理的、趨于完善的設計色彩教學體系。
作者:馬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