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力資本對技術進步的影響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基于遼寧省經濟發展現狀,對人力資本如何影響遼寧省技術進步進行研究分析,應用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協整分析、Granger因果檢驗以及脈沖分析等方法,結果顯示: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之間存在協整關系且人力資本是技術進步的Granger原因;遼寧人力資本與技術進步存在正向關系,每1單位人力資本投入量將使技術進步增加5個單位。因此,從人力資本的角度出發,為提升遼寧省的技術水平,提出完善薪酬、福利體系,建立高效人才激勵機制等建議。
關鍵詞:遼寧;人力資本;技術進步;時間序列分析;脈沖分析
2003年,國家正式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遼寧老工業基地開始步入新的振興階段。遼寧省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建立了以重工業為主體、工業門類比較齊全、基礎比較雄厚的工業體系,為新中國的建設與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但是,近幾年其經濟發展一落千丈,產業結構單一、生產方式粗放、科技投入不足、人才大量外流等問題的存在,對遼寧經濟發展無疑是雪上加霜。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遼寧省在全國及省、市地區生產總值排位第31名,且為唯一GDP負增長的地區。由此看出,遼寧發展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如何在短時間內促進遼寧省的經濟振興使其迅速崛起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對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技術的進步受制于多種因素,其中人力資本是技術進步的動力和源泉,技術的創新和引進都需要以一定的人力資本為基礎,因此本文從人力資本的角度出發,分析遼寧省人力資本與技術進步的內在聯系,從而促進遼寧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文獻綜述
1.人力資本的作用及影響
倪進峰、李華利用我國2004—2014年的省級面板數據,實證研究產業集聚—人力資本—區域創新能力的鏈式關系,探討產業集聚與人力資本交互作用對區域創新能力的影響。研究發現:制造業集聚會與當地人力資本形成有效互動,并推動區域創新能力的提升。[1]韓瑞發現,企業人力資本集聚與企業創新績效均呈現出較高的水平;人力資本集聚對企業創新績效有著正向的積極作用,知識增值和技術進步在人力資本集聚影響企業創新績效的過程中均具有完全中介作用。[2]汪思齊、王恕立研究發現,外向FDI、行業集中度以及人力資本水平對中國制造業生產率具有顯著的正向效果;但內向FDI、研發投入、資本勞動比以及出口依存度在目前尚未產生積極效應;制造業雙向FDI之間的相互促進作用較為明顯;外向FDI與人力資本的交互項系數顯著為正,而內向FDI與人力資本的交互項系數卻顯著為負。雙向FDI的生產率效應存在明顯的行業差異。[3]鄧俊榮和龍蓉蓉運用1996—2014年間全國30個省的面板數據,分東、中、西3個區域對異質型人力資本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差異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表明:創新型人力資本通過“技術創新”機制推動東部經濟增長。技能型人力資本和創新型人力資本與資本要素的有效配置促進中部地區產出增長。西部地區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呈現出雙重作用,一方面創新型人力資本通過技術創新促進經濟增長,但同時基礎型人力資本也通過產出促進經濟增長。[4]
2.技術進步的影響及作用
劉志勇、胡永遠研究發現,技術進步、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科技投入之間存在顯著協整關系,高等教育對技術進步的拉動效果明顯大于中等教育和科技投入,所以,應該加強高等教育投資,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從而提高科技水平。[5]周麗萍研究發現,技術進步能推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從而增加就業量;技術進步可以改善環境,減少勞動力流出的可能性;新技術的出現促進個人和集體積極學習新技能的氛圍。[6]郭娟娟和李平使用1996—2013年SITC—3分位的跨國數據,測算29個國家的出口技術復雜度,運用超越對數生產函數測算技術進步方向,得到以下結論:控制出口技術復雜度與偏向型技術進步的交互項作用后,出口技術復雜度顯著促進了經濟增長。分區域估計結果顯示,發達國家出口技術復雜度通過偏向型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大于發展中國家。[7]封永剛、蔣雨彤和彭玨基于標準化供給面系統方法對中國1978—2015年的要素增強型CES生產函數進行估計,并擴展Solow增長核算方程重構中國經濟增長動力分解框架。研究發現:中國經濟增速下滑主要由資本增強型技術進步減緩、資本累積速度下降和人口紅利消失引致。[8]楊旭、田艷慧等人以經濟增長理論為基礎,利用AMOS軟件,構建以技術進步率和人均資本增長率為潛變量的多指標多原因結構方程模型。利用MC貝葉斯法估計模型參數研究發現提高“政府財政科技支出”和“企業研發投資”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國的技術進步率。[9]黃犚研究發現,技術創新對就業的推動作用大于阻礙作用,且多發生在勞動密集型低端產業。從國外引進技術有利于我國對外經濟體制轉型升級,增加對高級人才的需求。[10]
3.人力資本與技術進步之間的關系
關占榮考慮了人力資本的層次性,對不同的人力資本按其質量進行了加總。在Romer存在技術因素作用的生產函數的假定下,構造了同時反映人力資本和技術因素作用的宏觀經濟模型。模型既反映了技術因素對技術進步和產出增長的作用,也反映了人力資本對技術進步和產出增長的作用。[11]申登明、姜海林把人力資本當作一個生產要素引入回歸分析模型,分析人力資本對技術進步的影響,技術進步對云南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之所以比西方發達國家低,究其原因是云南省的知識或人力資本水平比西方發達國家低。[12]封永剛、鄧宗兵研究發現,2001—2012年中國人力資本投資效率呈現“先大幅上升,后小幅下降”的變化趨勢,技術進步是促進投資效率增長的主要原因;區域間人力資本投資效率的正向空間溢出效應增強,極化效應逐漸減弱;人力資本投資初期效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水平、醫療衛生水平、產業結構調整是影響人力資本投資效率收斂性的重要因素。[13]薛繼亮利用2001—2010年中國大陸31個省區的面板數據,結合尼爾森—菲爾普斯模型,實證研究人力資本、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的相互影響機理,結果發現中國技術進步的源泉來自產業轉型和人力資本,產業轉型和人力資本都對技術進步起到促進作用。因此,提出大力提升區域人力資本水平,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等建議。[14]朱國軍在梳理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人力資本集聚促進技術進步的影響機制總結歸納為知識溢出效應、競爭激勵效應與產集聚效應三個主要方面,以期為地方合理發揮人力資源促進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提供思路。[15]綜上所述,目前對人力資本的研究普遍認為其對創新能力與經濟增長有著正面影響。高等教育對科技進步的拉動效果顯著大于科技投入直接說明了人力資本對技術進步的重要性。人力資本對技術進步的積極作用在不同地區體現為不同的效用率。技術進步促進就業率提升,進而增加人力資本,人力資本增加對創新能力的提升又有著積極作用,因此初步判斷人力資本與技術進步之間存在協同促進關系。本文基于遼寧省發展現狀,著力于探究人力資本對遼寧省技術進步的影響效用,強調科技人力資本的關鍵性,以此促進遼寧省經濟進步與發展。
二、研究設計
1.變量選取及數據來源
(1)因變量的選取。本文研究人力資本對技術進步的影響,因此因變量為“技術進步”,應用全要素生產率(TFP)表征技術進步,如表1所示。根據劉志勇、胡永遠的方法建立C-D生產函數:Y=AKαL1-αeμ,其中Y,K,L分別是國內生產總值、資本存量、勞動力投入;A是技術水平;eμ為誤差項。可求得全要素生產率(TFP)的對數值:1n(TFP)=1nY-αlnK(1-α)1。nL(2)自變量的選取。人力資本是指一副人體體力和智力所具有的勞動(包括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價值的總和。李波研究發現科技人力資本和經濟增長水平呈現非線性關系,存在門檻效應。科技人力資本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應加大對科技人才的培養。[16]本文中遼寧省技術進步影響的人力資本是指高端人才,因此選取被解釋變量為“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數”,如表1所示。(3)控制變量的選取。教育重視程度是指政府對培養高學歷人才的重視程度,從政府每年的財政支出預算中教育支出占的多少可以看出一個地區對教育的重視度,因此本文應用“政府教育支出比上政府財政預算支出”的值來表示“教育重視程度”。政府重視度是指政府對科技創新的重視度,政府在技術創新方面的財政支出越多,表示該地區對技術進步越重視,因此本文選取“政府科技支出比上政府財政預算支出”的值來表示“政府重視度”。科技投入是指支持開展科技活動的投入,也是生產性的投入,技術的研發需要資金的支持,越多的科技投入就越能激勵科技活動的高效用。(4)數據來源。由于數據缺失,僅收集處理形成遼寧省1997年至2016年的時間序列數據。全要素生產率(TFP)和人力資本(HC)、教育重視程度(EAI)政府重視度(IG)、科技投入(STI)的數據均來自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描述性分析
圖1是遼寧省1997—2016年人力資本變化情況,可以看出1997年以來人力資本在增加,而2014年起人力資本開始減少,大量人才外流;且觀察圖2的遼寧省技術進步的變化,從2014年開始全要素生產率有下滑趨勢,技術進步處于“瓶頸”階段,因此初步判斷人力資本的減少與技術進步下滑之間有著關聯性。
3.模型的建立
本文研究人力資本對遼寧省技術進步的影響,為了消除各個指標因量綱及數量級不同對結果的影響,以對數型生產函數作為選題的理論基礎。
三、人力資本對遼寧技術進步的實證分析
1.時間序列分析
為了檢驗人力資本與技術進步之間的協同關系,首先要對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2.VAR模型與脈沖分析上述分析已經表明人力資本與技術進步之間存在長期穩定關系,且人力資本可以促進遼寧省的技術進步。為了探究人力資本是如何促進技術進步的,我們利用向量自回歸模型和脈沖響應函數做進一步分析。對VAR模型做格蘭杰因果分析,得到結果如表5和表6所示,發現在5%的顯著水平下,人力資本能Granger引起技術進步,但技術進步不是人力資本的Granger原因。四、結論及建議1.結論根據OLS模型結果,得出科學研究就業人員數量和全要素生產率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即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且科學研究就業人員數量是全要素生產率的Granger原因,即人力資本是技術進步的有效因素。通過最小二乘估計得出人力資本與技術進步存在正向關系,每1單位的人力資本投入量將使技術進步增加5個單位,符合理論預期。進一步建立VAR結構模型對相關變量進行脈沖響應分析,當給人力資本(HC)一個標準差的沖擊后,全要素生產率初期均呈現平穩上升趨勢,從第5期開始有下降趨勢;而給科技投入(STI)一個標準差的沖擊后,全要素生產率基本無太大波動。說明對于遼寧來說,目前科技投入的再增加基本不會對技術進步有明顯作用,而人力資本(HC)的提升對技術進步會有積極作用,但從長期來看人力資本對技術進步并不呈總體正相關,人力資本的投入在第5期之后便不再是促進技術進步的主要因素。因此得出結論,若要以技術進步作為遼寧省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就必須重視人才的培養與人力資本的投資,以此來增加人力資本的積累,進而作用于技術創新。
2.建議
目前遼寧省存在嚴重的人才流失現象,這使得該地區的技術創新能力處于“瓶頸”階段,為此就如何留住人才提出以下建議。(1)政府。政府的政策與制度支持,宏觀引導人才集聚。政府應充分鼓勵技術創新,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引導企業注重科學技術的創新。設立專門的科技創新基金,營造科學技術有效交流的大氛圍,激發科技人員的潛能,吸引人才。(2)企業。一是樹立人力資本管理新觀念,培養健康積極的企業文化。如今東北地區的經濟已隨著重工業的衰落而下滑,以往以原料儲備和機器設備的更新作為大多數企業發展的重點已經不再適用,企業應該及早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才能轉型升級。培養健康的企業文化有利于形成重視人才的氛圍,利于員工實現自我價值。二是完善薪酬、福利體系,建立高效的人才激勵機制。人才的價值通常以報酬待遇來衡量,建立健全激勵體系,提高物質和福利待遇,是吸引人才的有效措施。另外,企業可以通過精神激勵的方式吸引人才,如“目標激勵”“競爭激勵”“興趣激勵”“職業風險激勵”等等。三是合理吸納人才和設置崗位,建立健全公平競爭的用人機制。在吸納人才的過程中,應注意考察對方的綜合能力和素養,不能一味追求高學歷,要做到能力與工作相匹配。完善人才評價考核機制,對人才進行合理有效的考核監督,為獎罰提供可靠的依據,使人才價值得到公平公正的體現。四是強化培訓體系,幫助員工實現職業規劃。通過系統培訓,員工的素質會得到提高,并且感受到企業對自己的重視,從而產生歸屬感。這樣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從而降低核心員工的跳槽可能性。
參考文獻
[1]倪進峰,李華.產業集聚、人力資本與區域創新——基于異質產業集聚與協同集聚視角的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7(12):156-162.
[2]韓瑞.人力資本集聚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機理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17-06.
[3]汪思齊,王恕立.制造業雙向FDI生產率效應的行業差異及人力資本門檻估計[J].經濟評論,2017(02):100-112.
[4]鄧俊榮,龍蓉蓉.異質型人力資本對區域經濟增長作用機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7(12):116-121.
[5]劉志勇,胡永遠.異質型人力資本對技術進步的影響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8,29(2).
[6]周麗萍.長三角地區技術進步與人力資本對就業的影響[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15-6(2):31-34.
[7]郭娟娟,李平.出口技術復雜度、偏向型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J].亞太經濟,2016(04):116-123.
[8]封永剛,蔣雨彤,彭玨.中國經濟增長動力分解:有偏技術進步與要素投入增長[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7,34(09):39-56.
[9]楊旭,田艷慧,郝翌,張伊珍.測算我國技術進步率及其經濟增長貢獻率的新方法[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7(7):57-71.
[10]黃犚.技術進步對就業人力資本結構的影響[J].科技管理研究,2012(23):80-88.
[11]關占榮.一種受人力資本質量、技術進步影響的經濟增長模型分析[J].中國外資,2012(05):8-9.
[12]申登明,姜海林.人力資本對云南省技術進步的影響研究[J].當代經濟,2013(12):65-68.
[13]封永剛,鄧宗兵.中國人力資本投資效率的收斂性及影響因素研究[J].人口與經濟,2015(3):77-87.
[14]薛繼亮.人力資本、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的相互影響機理研究——基于尼爾森—菲爾普斯模型[J].經濟經緯,2015(01):125-130.
[15]朱國軍.人力資本集聚對技術進步的影響[J].經濟研究導刊,2015(09):196-197.
[16]李波.科技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存在性及門檻效應[J].統計與決策,2018(01):109-111.
作者:王智涵;王盼;王佳 單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