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社會實踐機制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文章從解析目前高職院校社會實踐工作存在的困惑入手,通過總結多年相關工作經驗,立足社會大環境尋找高職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諸多問題產生的根源。提出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科學發展應將大學生社會實踐融入課程體系改革。通過加快學校與社會、企業的接軌,充分利用校友和學生家長資源拓展社會實踐的平臺,真正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目標。
關鍵詞:
高職;社會實踐;研究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指出,實踐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高等職業教育更是以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辦學宗旨。大力發展高職高專社會實踐教育是提高高職高專育人質量,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學習觀,更好地實現知行合一的有效教育手段。
1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發展困境
1.1法制環境不健全削弱了各方參與熱情大學生雖已成人,但中國傳統價值觀認為只要是學生就需要家長監管、學校負責,而這種負責有時會只講道義不講法理。這使得很多企業單位和學校,因為擔心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安全責任不清,都不愿意主動參與其中。法制環境的不健全是阻礙大學生社會實踐發展的首要因素。
1.2目標定位不準確阻礙社會實踐發展指出:“既要向書本學習,也要向實踐學習;既要向人民群眾學習,向專家學者學習,也要向國外有益經驗學習”,強調了實踐和讀書一樣,都是大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但目前社會實踐卻屬于學生工作的一部分,是學生課余時間的鍛煉渠道。這種目標定位限制了社會實踐的內容、時間、人力和資金投入。很多高校社會實踐流于形式,很多高校畢業生欠缺實際工作能力,其原因歸根到底都是源于將社會實踐歸于教學目標以外的第二課堂,對社會實踐重視程度不夠。
1.3學生參與意識差影響社會實踐質量隨著普通高校的不斷擴招,高職高專生源的文化素質水平越來越低。很多高職高專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勤思善問的能力。面對社會實踐,他們更多的是不加思考地被動參與,既缺乏明確的目標,又沒有有效的措施。這是導致很多高職院校的社會實踐工作與本科院校同主題、同方法,卻不同質量的原因。
2高職院校可以整合利用的實踐資源
2.1將社會實踐融入課程建設,建立職業意識作為一種特殊的高等教育類型,高職高專教育更加突出與社會崗位的無縫對接。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通過增加專業實操課的學時來試圖完成這種對接,這說明我們沒有關注“職業教育”與“崗位培訓”的區別,這種“專業教育”的可能后果是:職業院校學生對“職業”認識不足,難以建立職業認同感,并造成學習者職業道德發展的障礙。如果將社會實踐融入專業學習,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行業調研、企業參觀、市場走訪等社會實踐活動,由任課教師直接指導,將實踐報告列入期末考核內容,那將真正實現知行做的統一。例如物流企業每年“雙十一”都會面臨兩周左右的業務激增、人員短缺狀況,這是檢測一個物流公司整體機制運行和人員管理的大會戰,更是學生進入企業短期實訓的良機。
2.2將企業文化引進校園生活,塑造職業習慣信息時代的到來已經從本質上打破了校園的圍欄,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更要求我們加快開放辦學的步伐。高等職業教育必須擺脫傳統的應試教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象牙塔模式,將教學與生活、生產、營銷融為一體,讓校園成為學生社會實踐的基地。例如以員工打卡制度代替教師點名制度,將一些校內教輔崗位作為學生校內實踐崗位,提供場地為學生微創業服務,專業課要求學生穿工服,服務類專業女生必須化淡妝,食品類專業學生參與學校食堂經營等。
2.3將社會實踐掛鉤校友資源,學習職業經驗高職高專院校傳統社會實踐的形式單一,內容缺乏新意脫離學生興趣,一大主因就是社會環境支持力度不足導致社會實踐載體缺乏。而社會環境支持力度不足中最大的表現就是企事業單位與學生互不了解。打破這一僵局的最好方式就是將社會實踐與校友文化建設緊密結合。做好畢業生的跟蹤、服務,并由畢業生搭建在校生服務企事業單位的平臺,這不但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社會實踐機會,學長的職業生涯也能讓他們學習到職業經驗,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牢固的根基。校友資源的挖掘方式很多,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在學校的主頁上設立校友留言欄、建立網絡班級。學校可以對積極參與學校各項活動和建設的畢業生進行公開表彰并郵寄紀念品,從而激發學生的愛校意識,形成校友資源的良性發展。
2.4將家庭力量引入社會實踐,提升經驗指導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出現了基礎教育階段家長全程參與,高等教育階段家長一無所知的現象。高等教育階段家庭角色的缺失對大學生尤其是高職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帶來了諸多潛在問題。大學生社會實踐可以成為大學期間溝通學生、學校和家庭的一個有效途徑。發掘“校親”資源,開展社會考察與調研,學生家長可以參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增進親子溝通,同時分擔指導教師的責任。實踐小組成員家長輪流提供實踐項目,更進一步增進了小組成員的相互了解和友情,拓展了學生將來尋找就業創業機會的人脈。
3高職院校社會實踐工作機制的創新方向
3.1改革社會實踐工作考核機制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尚未健全社會實踐考核機制。部分已建立社會實踐考核機制的學校普遍將考核職責放在團委和學生處。高職教育的特點和高職學生的學情,要求我們把社會實踐作為學生教育的一門必修課而不是課外選修活動。既然是必修課,那么社會實踐考核機制的考核主體就應該是每個學生,而不是每個系部;考核的結果就應該是學分,而不是獎勵證書。各院校應結合各自的專業特點將社會實踐融入課程建設,因校制宜地建立切實可行的社會實踐工作考核機制,使社會實踐和書本學習成為學生踏入社會的雙足。
3.2改革社會實踐工作組織方式目前各高職院校的社會實踐工作普遍存在學校出錢出力出指導教師,學生卻參與熱情低、活動效果差的囧境。究其原因就是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筆者建議將社會實踐的策劃人、出資人、指導人從學校轉移到學生、企業和家長方面,打破時間限制,提高實踐效果。
4結語
高職高專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改革與創新,必將成為高職教育改革融入全球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只有不斷加強高職高專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才能實現建設現代化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趙志群.對職業教育發展中若干重要理論研究課題的思考[J].職教通訊,2011(3).
[2]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魏淑紅 單位: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