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社區管理和服務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簡單闡述了社區管理與服務的內涵和發展,分析了高校社區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對在新形勢下高校社區管理、服務中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和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工作加以探討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
高校社區;社區管理;社區服務
社區服務體系,是指以社區為基本單元,以各類社區服務設施為依托,以社區全體居民、駐社區單位為對象,以公共服務、志愿服務、便民利民服務為主要內容,以滿足社區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社區居民生活質量為目標,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主導支持、社會多元參與的服務網絡及運行機制。加強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民心工程,是面向21世紀我國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切實加強城市社區建設,加強社區服務體系的建設,對于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擴大基層民主,維護社會穩定,推動城市改革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指出:“就總體情況而言,我國社區服務體系建設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社區服務設施總量供給不足,社區服務設施建設缺口達49.19%。社區服務項目較少,水平不高,供給方式單一。社區服務人才短缺,素質偏低,結構亟待優化。社區服務體制機制不順暢,缺乏統一規劃,保障能力不強,社會參與機制亟待完善。”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而改革的穩步推進需要社會的安定和諧。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涉及社會管理的提案較往年增多,社會管理問題成為兩會熱門話題。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社區已成為實現社會安定和諧的基本實施單元,是實現社會整合及運行功能的重要陣地。社區建設管理與服務置身于公眾服務視野之下,社區服務越來越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社區居民對社區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只有滿足社區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社區居民生活質量,化解社會矛盾,才能提高公眾的滿意度,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在我國,社區建設雖然是一個新課題,但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速,隨著經濟、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入,社區建設在各地城鄉的發展規劃中,已經提到了各級領導的議事日程上,并與千家萬戶居民產生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高校的社區建設工作,也正是在這樣一種改革的浪潮中開始了其新的進程。高校社區建設管理與服務是社會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城市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它涉及到政府、駐社區單位以及社區全體居民,是高校管理社會化的立足點和基礎。高校社區作為城市社區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對社會的貢獻不容小覷。加強對高校社區的管理和建設對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城市社區、實現社會的安定和諧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就高校社區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在新形勢下高校社區管理、服務中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和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工作加以探討并提出建議。
1指導思想
在當代社會發展進程中,社區建設的水平,已經成為衡量社會文明與發展進度的一個重要標志。高校社區是我國計劃經濟時期獨有的城市社區類型,高校就是一個小型社會,它有其獨特的政治、經濟及文化屬性及社會管理服務職能,并逐步形成了高校辦社會的辦學模式。高校辦社會,當初似乎是順理成章的。然而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它已經成為高校增強發展活力的一個沉重負擔。高校社區建設的首要工作,就是要為學校的發展逐步“卸包袱”。加強高校社區建設,讓高校領導從本應由社區承擔的為居民(包括教職工及愛人、親屬、子女)服務的繁雜事務工作中解脫,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學、科研工作中,促進高校的健康發展,已成為高校與政府領導的共識。因此,在高校社區建設中,必須堅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逐步建立面向全體社區居民,主體多元、設施配套、功能完善、內容豐富、隊伍健全、機制合理的社區服務體系,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2加強與政府部門的配合,進一步完善高校社區建設
高校社區在管理體制上有著特殊性和相對的獨立性。由于高校在管理體制上的特殊性,以往當地政府較少參與高校的建設和管理,現在,政府和高校都意識到共同建設高校社區的必要性及緊迫性,政府部門正在加強對高校社區的管理和參與。于是形成了全新的由街道委派專職社區工作者和原高校居委會的成員組成的高校社區管理服務體系,即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正在過渡中、具有管理實體的高校社區。當然,這個新的辦事機構處于過渡階段,在這個過渡階段還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高校的積極參與、社區工作者和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平穩過渡,高校社區才能逐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支持與參與高校社區的建設。此舉是從高校負責的有關社會化建設管理向社會化的自治服務管理過渡。在政府和學校的引導下,高校后勤集團正在逐步發揮著社區建設、管理與服務的部分作用。目前,高校的社區管理從制度上已經日趨完善,更重要的工作是進一步落實、實施,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延伸服務內容。
3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
目前,社區服務已經囊括了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個社區也制定了大同小異的工作制度和辦事指南,涵蓋了黨員服務,居委會工作,統戰工作,居家養老,綜合治理,社區服務,人口計生,社會保障服務,助殘服務,社會救助,衛生保險,優撫服務,就業保障,安全服務等方面內容。就目前工作的進展狀況而言,政府與學校對高校社區的領導關系、社區管理體制等都需要進一步理順,政府要及時協調和解決高校社區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只有各級政府加強與高校及高校社區的協調和配合,加強共同建設的力度,高校社區建設才能夠健康發展。高校社區工作者則要不斷提高政策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的能力,強化服務意識,加強服務主動性。如何提高高校社區管理質量與服務水平,需秉承四大理念:第一,全面性的服務對象;第二,多樣化的服務內容;第三,便捷化的服務方式;第四,高效率的服務平臺。
因此,構建出以人為本的科學化社區便民服務體系,為社區全體居民提供多層次的物質文化服務及多樣化的精神文化享受,以提高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高校社區的服務對象不僅僅是高校教職工,還包括教職工家屬、子女及高校周邊的一些居民,他們文化層次不同,需求也不盡相同,而社區人手有限,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簡化服務手續,調動社區居民自我服務的積極性至關重要。社區服務的重點之一是人文關懷,高校中有不少年紀大的教師,子女出國或在外地,單身一人,行動不便,又不愿意經常麻煩鄰居,天氣驟變時容易出現意外,社區應登記造冊,定期派專人探望,更能體現出人文關懷的內涵。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政府已經重視到居家養老服務,社區也應將此項工作列入重點。社區服務應覆蓋全社區居民,高校居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大學生和研究生,他們是社區中的活躍群體,他們的需求應該給予重視。而現在的社區服務由于人員編制少,基本上沒有包括對大學生的服務,對他們的服務工作主要是高校教育職能部門和后勤集團。高校社區應強化社區的服務功能,考慮加大對他們的服務力度。社區應與高校后勤集團和學生會多溝通和配合,并吸收學生中的積極分子投入到志愿者隊伍中,聘請學生干部到社區擔任一定職務,給予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工作的機會,加大學生的參與度,才能及時反饋信息、保持溝通渠道暢通。
4依托高校優勢,建設文化社區
高校作為高級知識分子集中生活、工作、研究、交流的場所,不僅有良好的文化氛圍,還有環境優美的校園,是休閑文化、放松身心的最佳場所,高校社區可充分利用其有利資源豐富居民業余文化生活,滿足社區成員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對于一個以高校為主體的社區,要依托高校,綜合利用高校社區豐富的文化資源多舉辦以社區為單位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許多高校在原學校老干處活動中心的基礎上,以愿意參加社區服務工作的退休人員為骨干組成各類活動小組,鼓勵離退休人員和社區居民中有不同愛好的人員參加到各個活動小組中,如京劇,太極拳,舞蹈,合唱,腰鼓,兵乓球,羽毛球隊以及志愿者隊等。通過多項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加強了社區居民之間的交流,融洽了校內外社區居民的關系,營造了居民間團結友愛的社區氛圍,為構建和諧社區做出了貢獻。
5深化安全意識、建設平安社區
平安是人民群眾的基本愿望,是社會發展的保障,是最大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基礎在社區,建設安定和諧的社區環境是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重要舉措。高校社區要把創建平安社區的目的、意義、創建的內容向居民廣泛宣傳,讓大家認識到共建安全社區是每個人的義務,共管安全社區是大家的職責,使社區居民自覺自愿地參與平安建設。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城市化進程加速,土地征用,房屋拆遷、青年就業等社會矛盾也呈現多樣化。青少年教育、流動人口管理等社會問題已成為新形勢下社會治安工作的熱點難點問題。這些問題在一些高校社區的出現,加重了高校社區維護社區穩定、使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責任。
社區要經常排查存在的不穩定因素,排解糾紛,定期研究治安狀況,制定對策和措施,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確保治安工作的落實。從領導機制、工作思路、工作措施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構建治安防控體系,加強社會治安防范管理。加強民主法制宣傳教育,在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要走群眾路線,充分發揮調解委員,居委會,社區民警,樓長,居民小組長,治安志愿者的作用。增強防范意識,加強鄰里關照,發揮居民的自治作用。請法律工作者為社區居民開展法律咨詢、法制宣傳、法律服務,使社會矛盾糾紛得以及時化解,營造社區安定良好氛圍,以社區平安促進社會穩定。社會主義的辦學方針,決定了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高校社區建設中,必須創造各種條件,強化育人環境,努力服務于黨的教育方針。只有這樣,才能明確高校社區的建設方向,使高校社區建設向更高的層次發展。高校社區集建設、管理、服務于一體,在由舊的管理體制向新的管理體制過渡的過程中,必定有許多關系需要理順,需要高校與政府部門密切配合,發揮自身的優勢,利用自己的資源構建全新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高校社區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郭媛.福利多元主義視角下我國養老服務供給主體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5(3)
2周紅旗.高校社區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
3辛宗源,趙姝.從新加坡經驗看城市社區建設管理服務[J].湖南農機,2014(9)
作者:張豫江 徐桂蓮 單位:中國地質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