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問題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分析玉溪廣大農業科技人員、涉農企業在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方面的要求、想法和建議,找出當前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緊扣三項政策原則,突出抓好5項任務,抓緊實施3大項目”的玉溪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問題;對策;玉溪
為深入了解玉溪市現行基層農業科創新體系存在的問題,為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提供科學決策依據,玉溪市農業局組織專題調研課題組,對農業創新體系建設問題進行了專題調查調研。在梳理相關政策、文件的基層上,擬定了多個限定性和非限定性調研內容,分別在玉溪市農科院、玉溪農職院及通海縣、新平縣、紅塔區等3縣區以座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調研,共組織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座談會5場,并隨機抽取有代表性的68名科技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組織有代表性的農業企業主座談會3場。課題組經過認真梳理調查結果,分析存在問題,提出了“緊扣三項政策原則,突出抓好五項任務,重點實施3大項目”玉溪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作建議。
1存在問題分析
1.1科技機構推動創新的積極性不高
座談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給出的四個影響國家科技機構科技創新力的主要障礙性因素中,科技人員創新積極性不高被排在第一位。主要是激勵機制不活。干的不看的,看的不如說的,干多干少一個樣,多干多出錯,少干沒有過。其次是制度不健全,人人信奉不干活就不會出問題,少干活也不會少拿錢大鍋飯思想,即使有一些制度,也缺乏時效性和可操作性,“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難于打破。
2.2企業的創新實力有待積淀,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待激發,創新的社會環境有待改善
2.2.1面對創新,企業不僅顯得很無助,而且很茫然。在與企業的座談中,反映比較集中關鍵詞就是:“想創新”、“不知道如何創新”、“企業無力創新”、“希望政府支持創新”。用企業的原話講就是:“非常想創新,就是不知道如何創新”;“企業的力量有限,地方小,高端人才難引入,引來也養不起”;“企業使用國外品種必須支付高昂的專利費,自主研發新品種很有必要”;“企業規模小,在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新技術應用上,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的支持”等等。
2.2.2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有待改善。座談中反映比較多的意見是:農業企業的非生產用地審批難。另外,有企業反映,農業設施是企業很重要固定資產,但是融資時,農業設施不能作為固定資產抵押貸款,原因是農業設施沒有產權證。
2.2.3支撐企業自主創新的公共服務平臺有待加強。以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轉移、技術孵化、公共數據服務和信息服務平臺等為內容的企業創新促進服務平臺建設嚴重滯后于發展需要。面對創新,企業很難找到必要的創新支援,什么事情都得企業自己做,不僅增加了創新成本,而且會經常遇到一些企業沒辦法解決的問題,造成創新過程的腸梗阻,致使創新達不到預期的目的,使得企業要么畏懼創新,要么以作假的手段糊弄創新支持部門。
2.3創新資源分配不合理,整合難度大,合力難以形成
企業是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但就現行狀況看,支撐創新的人才及其相關的科技資源大量集中在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創新資源配置不合理,企業創新能力不足是當下較為普遍的問題。從問卷結果看,91.2%的受訪者認為:“企業是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但僅有主體不行,還應充分發揮其他科技機構在科技創新中積極作用”;并且70.6%的受訪者認為:“國家農業科技機構,應與企業組成科技創新聯盟,支持和幫助企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主體作用”。目前,科技機構與企業聯合的情況還不是很普遍,科技人員在這方面的經歷還不是很多。
2.4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條件差、能力弱,人員被拉用問題突出
人員知識老化、專業不對口、信息和知識交流渠道不暢和缺乏必要知識更新協同機制,致使人員素質與發展需要不匹配;人員勞動關系分散隸屬于地方鄉鎮政府,被地方政府中心工作拉用和不務正業,在崗不在位的現象突出;基層農業推廣體系建設與改革項目實施后,基層體系的設備條件和工作條件雖有一定改善,但受制于管理體制等原因,設備落后、工作條件差、服務能力弱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在與基層科技人員的座談中,很多科技人員反映:“鄉鎮一級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是在完成政府中心工作的前提下,抽空做本職工作”,他們“三分之一的時間從事本職工作,三分之二的時間圍著政府的主要工作轉”。
3意見和建議
結合當前的宏觀政策背景和玉溪實際,積極、穩妥、有序地推進農業現代化條件下玉溪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應緊扣三項政策原則,突出抓好5項任務,抓緊實施3大項目。
3.1緊扣三項政策原則
3.1.1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原則。充分發揮政府在推進農業科技創體系建設的主動性和引導作用,把促進農業科技創新作為政府促進農業產業建設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企業直接面對市場,信息靈、反應快、利益攸關等優勢,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大型企業創新骨干作用,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推進應用型技術研發機構的市場化、企業化改革,建設國家創新體系。
3.1.2堅持以改革促發展的原則。創新不僅僅是技術的創新,更包括體制機制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等。創新發展的巨大潛能蘊藏在制度變革之中,要以結構性改革促進結構性調整,用好創新這把“金鑰匙”,著力推進體制創新,建立有利于科技創新體制和制度體系。
3.1.3堅持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原則。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打破行政主導和部門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技術創新項目和經費分配、評價成果的機制。3.2突出抓好5項任務
3.2.1培育和壯大創新的市場主體。要圍繞玉溪農業的主導產業,以促進農業經營方式轉變為目標,以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生產加工企業和農業服務業發展為抓手,落實各項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積極引導和促進涉農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3.2.2加強產業技術支撐體系建設。要以公共性、基礎性、前沿性技術開發和儲備為抓手,以重點產業的首席專家團隊建設為支撐,加強產業技術支撐體系建設。要充分發揮國家科技機構在公共性、基礎性、前沿性技術開發和儲備方面的職能作用,圍繞產業重點,穩定機構和隊伍,改進研究選題,健全和完善經費保障和績效考核激勵機制,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的創造活力,為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要在加強和完善國家和省級農業產業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的同時,結合玉溪實際,圍繞煙、菜、花、果、藥等重點產業,建設具有玉溪區域特點、技術水平國內一流的玉溪農業產業技術支撐體系。
3.2.3深化基層農業科技推廣機構改革。要以做大、做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有效解決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為抓手,切實解決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小、散、弱,素質不高,服務能力不足,服務不到位的問題。要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契機,及時將基層農技推廣組織從基層政府的事務性羈絆中解放出來。要深化基層農業科技推廣機構改革,以縣域為單位,整合人、財、物、資源,成立人才資源統一調度、設施設備共有共享、信息知識自由交換的縣域綜合性農業科技推廣中心,有效避免和解決農業科技推廣資源縣鄉分割、鄉鎮分割等小、散、弱狀態和信息不暢、同行之間難以交流等制度性知識屏蔽問題。
3.2.4加強創新平臺建設。要以重點實驗室、農業區域試驗站和農業試驗示范園區建設為重點,加快研究與試驗開發(R&D)平臺建設。要充分利用民營資本機制活、反應快等特點,鼓勵民營資本參與研究與試驗開發平臺建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育種創新體系,推進種業人才、資源、技術向企業流動,做大、做強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培育推廣一批高產、優質、抗逆、適應機械化生產的突破性新品種。以提升農業加工和銷售企業的市場反應能力和適應市場需要的創新能力。以解決企業用地難問題為突破口,集中布局、科學規劃、規范組織、精心指導,積極推進農產品加工、銷售創新園區建設。充分發揮市內涉農院校和培訓機構在農業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圍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加強玉溪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基地建設。按照為企業提供問題解決型方案或為農戶提供一站式科技服務的思路,完善創業環境,降低創業門檻,以縣域或較大建制鎮域為單位,積極推進區域農業科技創新綜合服務中心建設,使其既成為創新提供一站式集中服務的農業科技大超市,也成為催生民營科技服務業健康、快速生長的孵化器。整合現有農業科技資源,提高科技資源利用的有機統一水平,集中構建一批國家重大農業創新基地和具有全省或國際輻射能力的創新服務平臺。
3.2.5大力發展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競爭充分的社會化服務。科技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產業附加值大、輻射帶動作用強等特點。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的客觀要求,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推動經濟向中高端水平邁進的關鍵環節,對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具有重要意義。和全國一樣,玉溪科技服務業處于發展初期,存在著市場主體發育不健全、服務機構專業化程度不高、高端服務業態較少、缺乏知名品牌、發展環境不完善、復合型人才缺乏等問題。深入貫徹落實國發〔2014〕49號文件精神,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完善政策環境,培育和壯大科技服務市場主體;創新科技服務模式,延展科技創新服務鏈,促進科技服務業專業化、網絡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切實提高服務能力,是未來加快玉溪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要結合農業實際,以改善涉農企業的創新環境,積極培育和促進科技服務業發展為抓手,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積極推進科技服務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為企業創新安上騰飛的翅膀。要在保持和穩定國家科技服務機構的基礎上,支持具有資質的民營組織從事農業公益性服務,扶持發展農民專業技術協會,引導和支持科研機構與企業建立科技創新聯盟。要以試驗、技術服務、技術轉化、咨詢服務、知識產權等為重點,采取孵化支撐、購買服務、貸款貼息、項目支持等辦法,加快發展,做大做強民營科技服務業。
3.3抓緊實施3大項目建設思路
3.3.1玉溪市農業科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以集中和整合政府現有的相關硬件資源,形成集中的服務場所為載體,以搭建相應的管理、孵化和經營等制度平臺,創新服務運行模式為保障,以向農戶或企業提供完整的“問題解決型”創新服務方案為目標,整合、吸引相關科技機構、科技服務企業和社會組織集中開展農業科技創新服務,為農戶和企業的創新活動提供一站式服務,使農戶和企業跑一個地點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3.3.2哀牢山農業多樣性保護中心建設。以哀牢山區氣候多樣性導致的野生資源多樣性、作物類型多樣性、作物品種多樣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樣性保護為核心,以哀牢山區少數民族農耕文化的深度開發和農業資源多樣性的旅游開發、科研利用為重點,實現資源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高效雙贏。
3.3.3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園區建設。以菜、果、藥、花等產業的技術試驗平臺和重點技術展示園建設為重點,充分利用現有園區資源,特別是國有園區資源,采取一園多點的建園模式,實現技術研發、生產小試和示范引導等科技創新工作的園區化,為眾多民營企業和民營科技機構的農業科技創活動新提供規范、開放的實驗創新服務。
作者:黃蓮英1;楊雨蒙2;袁麗華3;李艷蘭4;楊慶華5 單位:1.云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玉溪市分校,2.玉溪市雨虹現代農業科技促進中心,3.玉溪市農業科學院,4.玉溪市農業科學院,5.玉溪市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