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物流企業的知識網絡探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網絡中心性
根據Wasserman,Faus(t1994)在社會網絡分析中對網絡中心性的定義,網絡中心性類似于網絡成員關系多少也即在網絡中人際連帶是否存在分配不均的狀況,是衡量行動者因建立眾多重要的聯接關系而在網絡中取得重要戰略地位的程度。它是衡量個體或組織在網絡中結構位置的指針,可以表明網絡中連接關系的分布狀況以及節點的重要程度、社會聲望等。在集群企業的知識網絡中,網絡中心性就是判斷企業在網絡中所處位置的指標,同時,該指標也可用來測定企業在組織間網絡中的網絡位置(Tasi,2004)。
具體而言,處于網絡中心位置的核心企業擁有較多結構洞,他們構成了網絡中其他行為主體之間活動關系的中介,從該節點出發的邊的數量多,因此,中心性體現了企業在知識網絡中對知識活動的影響力,同時,中心性高的企業一般都具有獨特的資源或知識優勢。從拓撲學角度分析,伴隨網絡中心性的提高,企業在知識網絡中擁有的聯接渠道增加,企業對知識活動的影響力也隨之增加,這就意味著高中心性的核心企業可以通過知識轉移、知識共享等活動獲取高于其他企業的知識收益,同時享有信息優勢和控制利益(Burt,1992),從而取得相對于邊緣位置和網絡外圍企業的資源不對稱優勢。在此,高網絡中心性企業就成為網絡內大量信息和資源的交匯點。本文中,網路中心性被用來測度高技術集群企業在本地知識網絡中所處位置(網絡的中心位置、網絡外圍或者網絡邊緣位置),以及由此帶來的獲取和控制知識活動與知識資源的能力。
1.2網絡范圍(網絡規模)
高技術集群企業知識網絡的網絡范圍也叫網絡規模,它考察的是整體網絡層面,是對節點跨越機構、組織和社會邊界的普遍程度的衡量(Burt,1992)。它是一個被用來測量集群內某一企業已經建立的與其他合作企業(通常是本地企業)之間基于直接知識互動的聯接數量的絕對指標。來自供應商、客戶企業、學研機構、中介服務機構等組織的異質性知識能為企業創新提供多樣化的來源。知識網絡范圍的大小和其異質性決定了網絡中知識資源的規模和異質性。網絡范圍影響集群知識網絡中企業之間的直接聯系,同時也影響網絡知識存量和知識信息的獲取及處理能力。由此可見,這種直接聯系的關系越多,企業所擁有的網絡范圍就越廣泛。企業網絡理論認為,不同聯接關系會帶來不同的資源,因此這個測度指標也可以反映節點間聯系關系的多元性和異質性,從而可以使參與知識活動的企業在獲得知識的質和量上都有所增加。在建立聯接關系的過程中存在著選擇,因而也就存在著廣泛的競爭,通過競爭會使企業在對知識活動的對象選擇方面進行優化,激勵企業更加積極地獲取和有效利用知識資源。
1.3網絡密度
知識網絡的網絡密度是測度整體網絡層面的又一個重要指標,它代表集群企業彼此關系的平均力量強度,也就是相互聯接的緊密程度,反映行為主體之間的互動廣度。它可以用網絡中現存關系數和所有可能存在的關系數的比得出。在此,存在的關系數是基于網絡成員之間的知識互動得出的,因而互動關系越多,集群企業之間通過知識網絡取得的知識資源就越多。在知識網絡中,高網絡密度通常會為網絡中的企業帶來如下影響:首先,高網絡密度的知識網絡會產生大量節點之間的聯系和互動,縮短信息傳遞的平均路徑長度,從而網絡內知識資源能以更快的速度流動(Coleman,1990)并增加整體的知識轉移量有助于企業獲得更多彼此專有的知識。其次,如果網絡中所有行為主體之間都是孤立的,那么按照上述測度網絡密度的標準,網絡密度就是0,如果每一行為主體與其他行為主體都相連,那么網絡密度就是1(Kilduff&Tsai,2007),由此可見網絡密度可以表現為網絡的封閉性程度。密度越高,網絡的閉合性越突出,因而,高密度網絡具有封閉系統的某些功能特點,因而企業之間更易發展出彼此互信關系的共享準則和共同的行為模式,有利于知識擁有者建立知識聲譽(Reagans&McEvily,2003)。最后,Granovetter(l973,1974)認為高密度網絡會放大制裁的效果,致使網絡中某一企業的違規行為更易受到其他企業制裁,從而增大企業違規成本,產生有效的懲罰(Coleman,1990),有利于形成合作規范(Granovetter,1992)。由此可見,高密度網絡企業間作用力影響的途徑更加廣泛。
1.4網絡開放度
網絡開放度關注的是集群企業與集群外部其他企業之間所建立的知識交流和知識合作等關系,這與網絡中心度和網絡范圍關注集群企業在本地知識網絡中的關系和地位不同。當網絡中的企業過分依賴于內部知識活動時就有可能陷入過度剛性和創新惰性(Uzzi,1997)?;诮洕蚧椭R經濟的背景,高技術集群企業知識網絡要順利的實現知識流動,就必須打破已往的地域界限和企業邊界的禁錮,使互動呈現出動態開放的、無邊界的狀態,最終取得競爭優勢。大量實證研究也證明,網絡開放度以及企業找尋外部市場的過程是保持集群知識網絡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開放度高的網絡能夠幫助形成企業之間互惠互利的關系,從而為企業增加異質性知識資源,進一步強化企業的戰略柔性能力。
2物流企業知識網絡的關系特征
2.1關系強度
關系強度是知識網絡關系特征的重要維度,它是測度知識網絡中企業與供應商、客戶企業和中介服務機構等特定利益主體進行針對知識資源的知識活動頻率的指標。關系強度是兩個因素的函數:一是關系所交換資源的數量;二是組織之間互動的互動頻率(Granovetter,1985)。依據Granovetter對“關系強度”的定義,從互動頻率、情感強度、親密程度和互惠交換四個維度,關系強度也可以被分為強關系和弱關系,強關系是指企業間頻繁的互動和密切的聯系所形成的關系,弱關系是指企業間相對松散的聯系。網絡中企業之間的這種關系聯接一方面有助于企業獲取隱性知識,另一方面導致參與方重視彼此之間的需求和行動的一致性。節點間的強關系有助于對知識網絡中隱性知識的轉移和共享,但對于顯性知識的轉移和共享缺乏有效性;而節點間的弱關系情況相反(Hansen,2002)。
2.2關系質量
知識網絡是基于信任與合作而形成的開放型組織,而集群企業中的網絡關系多是被一些典型的社會嵌入性因素所維系,如信任、尊重、承諾和非機會主義行為等。網絡的關系質量是測度集群企業知識網絡的信任度等關系質量,并體現在節點之間的高頻互動中。信任是建立在對另一方意欲何為的正向估計基礎上的不設防的心理狀態,它是個體估計另一個體采取某種特定行為的可能性的主觀概率。新制度經濟學認為,市場上的交易雙方如果缺乏信任將會導致較高的交易成本。信任是經濟交往的潤滑劑,有利于一個高效而結構靈活,同時又是沒有一體化弊端系統的形成。因此,較高的關系質量有助于鞏固關系資本,減少企業間的交易成本、知識活動中的機會主義行為和知識流動中的認知障礙(這種認知障礙主要源于知識本身的復雜性、內隱性和多樣性,以及知識網絡成員本身的異質性),提高互動過程中知識資源的可靠性,以及節點之間合作的積極性和合作機會。
2.3關系穩定性
知識網絡的關系穩定性主要考察集群企業和供應商、客戶企業、中介服務機構等組織進行知識交流和知識合作關系的持續程度,因此,關系持久程度可用來衡量網絡關系的穩定程度(鄔愛其,2005)。關系穩定性主要用聯接關系持續的時間長短來衡量,持續時間越長,則表明他們之間的關系穩定性越強。知識網絡中的行為主體在加入網絡伊始或是在網絡形成的初期,并不能很快的從網絡聯接和網絡關系中獲益,通過長期的交互作用之后,才能逐漸取得收益,在此過程中,保持節點間關系的穩定性就變得十分重要。穩定的聯接關系能夠使行為主體在知識流動中獲得持續的收益,有利于長期合作關系的建立和穩固,從而為知識創新奠定可靠的基礎。
3結論
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下,知識是企業獲得可持續競爭優勢的核心戰略資源之一。物流企業要想順利實現知識創新,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構建合理高效的知識網絡。正是在這種需求之下,基于社會網絡的結構特征和關系特征,物流企業的知識網絡得以形成。物流企業應當積極構建基于社會網絡的知識網,合理利用知識網絡中知識創新為企業帶來的新機遇,積極調整企業知識管理的戰略目標和方向,使企業能夠很好的適應和應對市場環境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從而不斷提高物流企業的知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作者:孫源單位: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