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知識管理新模式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個人知識管理”的概念遠未普及,有些也只是停留在書本上的樹枝狀知識構架階段,容易導致有效信息被遺漏。為解決這一問題,本人在傳統方法的基礎上,總結出“知識生命體式認知”在個人知識管理方面的理論體系。給枯燥的醫學知識注入活力,就形成“醫學知識生命體”,從目標、宏觀、微觀、縱橫、整體、環境、時空等七層境界將“醫學知識生命體”的立體概念、位置環境概念及時空概念以多“D”形式進行立體轉換思維,可以梳理出較全的有效信息,利于做出正確判斷,提高自信心及業務能力。
【關鍵詞】
知識生命體;醫學知識;方法學;個人知識管理;立體轉換思維
1背景資料
1.1研究目的與意義醫生臨床思維的系統、全面、嚴謹、應變等理念是臨床決策的核心環節,好的“個人醫學知識管理模式”適用范圍廣,可以梳理出較全的有效信息,利于做出正確的判斷,提升自信心及業務能力,減少誤診誤治等醫療隱患,防范醫療風險,對醫生和患者都有利,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所以探討一個完善的個人醫學知識管理模式非常重要。
1.2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醫生學習的是共性知識,每次面對的都是個體,如何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是門藝術。因此臨床醫生應當從書本知識的局限性中解脫出來,在臨床實踐中重新對疾病進行認識和理解[1]。實際帶教中發現多數年輕醫生缺乏“個人醫學知識管理”的概念,漏洞較多,考慮問題欠全面、缺應變[2],容易導致有效信息被遺漏,誤診誤治較多[3],存在較大醫療風險。具體表現為多數低年資醫師知識儲備不少,但使用起來并非得心應手,有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導致“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造成漏診多、誤診多,該重視的未能重視,復雜問題簡單化;有時又缺乏底氣、沒有自信,能解決的問題不敢解決,簡單問題復雜化。提示低年資醫師進行系統的繼續醫學教育的方法學習非常重要[4]。
1.3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2009年國務院頒發了《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改革的著力點是全民健康覆蓋的制度建設,堅持理念創新、原則創新和路徑創新[5],創新型繼續教育模式逐步增多。思維導圖可以把一長串枯燥的信息變成彩色的、容易記憶的、有高度組織性的結構圖,其與人類大腦處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6-7];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可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8-10];轉化醫學思想利于培養出多層次的醫務工作者[11];中醫藥院校大學生自我知識結構體系構建,知識的取舍,邏輯推理與思辨,專業興趣與科研創新,自我表達與溝通交流等能力與素質應該重視[12];臨床綜合能力的培養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核心,實際臨床上創新性思維尤為重要,它可以造就創新型人才[13-15]。許多創新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關于個人知識管理方面的系統研究仍然是一個空缺。經查閱大量文獻資料、觀察聯想周圍事物、總結實際經驗教訓、不斷完善及提高等,逐步形成了一套管理知識的方法學理論基礎。
1.4探討解決方案許多構思最終匯集成“知識生命體式認知”這個方法學上,特點是給枯燥的醫學知識注入活力,形成特定的“醫學知識生命體”,出現骨架、肌肉、血管、神經和介質、環境、動態等,具體是從目標、宏觀、微觀、縱橫、整體、環境、時空等七層境界入手,將“醫學知識生命體”的立體概念、位置環境概念及時空概念以多“D”形式進行立體轉換思維,具備目標明確、全面、系統、嚴謹、直觀等特點,可以梳理出較全的有效信息,利于做出正確的判斷。“知識生命體”通過“蒂”依附于大的“知識生命體”之上,內部又通過蒂孕育了許許多多的“知識生命體”。“知識生命體”具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成群結隊、無窮無盡、適時變幻等特點。臨床診療活動中,每次面對的都是單個患者,所用的知識也都是個性化較強的知識。醫務人員可以套用該方法,對臨床上遇到的大部分問題都從七層境界入手考慮,就可以減少漏項,能梳理出較全的有效信息,做出正確判斷,提高自信心及專業能力,減少醫療隱患,防范醫療風險的發生。傳承中,開始有人說格局太大、邏輯性太強、充滿哲學、好似天書、花架子等等。其實醫生診療的過程就是梳理知識的過程,搜集及甄別有效信息的齊全程度關系著判斷的正確性。體驗者通過培訓學習,梳理知識的能力增強,有效信息遺漏減少,自信心及能力增加,醫療隱患減少,風險降低。平素每個人工作中面對的重要“知識生命體”并不太多,初步整理時較為費事,但對以后分析解決問題幫助很大,該思路應該成為習慣。
2理論體系概要
臨床醫生每次看病所面對的都是患者群體中的個體,其中對共性、個性之間的變幻及把握十分重要。“知識生命體式認知”在個人醫學知識管理方面的七層境界能夠有效解決這一臨床問題。
2.1目標是群體之中的“個體”,是“醫學知識生命體”的名字、方向標、指揮棒,也相當于接點、蒂,是生發中心及主干。可以是機體、系統、疾病病名、癥狀、體征、檢查報告等。目標明確了,才知道要干什么,才不會走彎路。
2.2宏觀是該“個體”的骨架,相當于主線和范圍。可在“戰略”的高度上有底氣、樹信心,能夠緊抓重點和主線,統攬全局。例如“機體”的宏觀為“八大系統”;“血常規化驗單”的宏觀為“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掌握了宏觀,就會有無非如此的感慨。
2.3微觀是主線上的各級分支及元素,是各部分的血和肉。這些就是“戰術”高度上的細節,應該有主有次、條理清晰、詳盡入微。例如“系統”的“器官、組織等”、“紅細胞”的“各項目”,也可根據情況深入剖析到相應“元素”。認知了微觀,就會有把握十足的感覺。
2.4縱橫是個體內部的關系,是“醫學知識生命體”的血管、神經和介質,是相互之間的有形聯系,更蘊含正負反饋的內在秘密,牽一發而動全身。認知了縱橫,才感覺到各處都不孤立。
2.5整體對個體“醫學知識生命體”的基本認知,就是找準目標把握方向、跳到局外明確骨架、深入內部認知細節、全身各處明白聯系、有機結合形成活體,這樣“醫學知識生命體”自身的立體概念就產生了。“醫學知識生命體”可以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無窮無盡、客觀存在、適時變幻,也可以成群結隊、成簇成片,串聯、并聯、其它等關系各有規律;任何一個都依附于大的“醫學知識生命體”之上,從中汲取營養所需;又都孕育著許多的下級“知識生命體”;各“知識生命體”之間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認知的過程也是由簡單到復雜、從局部到整體、或由錯誤到正確、不斷豐富、不斷完善、無窮無盡的過程。
2.6環境主要體現該“個體”同母體、環境及其它個體之間的關系,“醫學知識生命體”都上有所附、下有所含,它受所附母體位置及營養成分的不同而變化,也受外界因子的影響而不同,自身的內涵還影響著子代的孕育。這就是位置環境概念。例如同樣是“梗死”它發生在心臟、顱腦、肢體末端等處都有不同的后果;同一血樣本,來源、儲存條件、檢驗設備不同,化驗結果及意義也不相同。理解了環境概念,就懂了上老下小的責任和義務。
2.7時空主要體現“知識生命體”自身變化的特點。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都有生老病死,都有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有被誤解及無視的可能,新陳代謝也是永恒不變的規律。對個體“醫學知識生命體”的客觀認知也是如此,認知者和認知對象都在適時變化,把握好這些應變就是體現了時空概念。例如過去的癥狀體征對現在和未來有什么影響,如果希望未來如何,現在應該如何,體現出預防和預后等等。
總之,前三層境界屬于初級認知階段,后四層境界為高級認知階段。對所遇臨床問題盡量都從這七層境界入手分析,考慮問題就會目標明確、全面系統、思路清晰、嚴謹縝密、把握應變,就會推論有理有據,就能梳理出較全的有效信息,必要時借助它山之石,發揮醫療團隊的優勢,做出正確決策,提升自信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減少漏診、誤診等醫療隱患,提升低年資醫務人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楊耀武,孫沫逸,胡曉光.提高醫學生診斷分析能力的幾點思考[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3,19(5):287-288.
[2]陳曉紅.試論誤診研究與混沌理論[J].臨床誤診誤治,2004,17(4):233-235.
[3]王衛東,范貞,張云林.北京市5445件非訴訟醫療糾紛大樣本分析[J].中國醫院,2015,19(1):1-2.
[4]劉晶.繼續醫學教育在臨床工作中的作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3):1-2.
[5]陳竺.中國衛生改革發展與健康國家戰略[J].中華醫學雜志,2014,94(27):2081-2085.
[6]東尼•博贊.思維導圖寶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101.
[7]東尼•博贊.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張鼎昆,徐克茹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97.
作者:余舒恩 周競旭 單位:北京市懷柔區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