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小企業的信貸融資探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中小企業自身的綜合條件是制約其信貸融資的主要原因1.臺州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所限。臺州中小企業雖然數量眾多,但每個廠平均資產只有350多萬元。企業資產規模小,實力有限,有些企業廠房、設備都是租的,負債能力相當弱。中小企業資產少,負債能力承受能力比較低,中小企業生產大多是大型企業沒有顧及的領域,企業類型多,資金一次性需求量小、貸款頻率高,要求資金到位快,加大了融資的復雜性。中小企業以多樣化和小批量著稱,資金需求也具有批量小、頻率多的特點,這勢必造成融資成本費用增加,融資單位成本大大提高,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中小企業融資費用率比規模企業融資費用率平均高出35%以上。2.中小企業信用環境差,金融部門普遍存在“懼貸”心理。當前,臺州中小企業整體信用意識還較落后,企業誠信度較低,特別在當前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下,企業經營艱難,無力還貸的中小企業為數不少,有些企業主還出外逃債,銀行貸給中小企業的貸款不良率居高不下,融資環境較差。同時,隨著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規避金融風險是銀行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各銀行對新增貸款實行責任追究終身制,誰貸款出去的錢誰就必須負責任,這樣銀行對中小企業由“懼貸”至“拒貸”則不足為奇。臺州中小企業群體信用的缺失,逃廢商業銀行債務現象嚴重,大大挫傷了商業銀行金融支持的積極性。如何改變中小企業資本規模小、管理人員素質低、管理不規范、技術力量薄弱、生存能力弱的現狀,是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重要方面。
(二)金融扶持不足使中小企業信貸融資供給得不到保障銀行為了貸出去的錢安全,在貸款上以謹慎原則為先。銀行資金作為特殊的經營產品,涉及到國民經濟全局性,政府制定嚴格的經營規則,保證其流動性、安全性、避免金融風險給整個社會帶來嚴重后果,理所當然。這要求銀行必須以謹慎原則經營信貸業務,在此原則的指導下,風險性較高的中小企業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往往導致一些非常有前途的中小企業由于沒有資金周轉,喪失極好的發展機會。臺州中小企業主要是以加工業為主體的粗放型經濟,產品科技含量普遍低,許多企業是屬于不符合政策扶持的產業,經營不穩定,市場風險較大,而銀行則要在資金安全的基礎上放貸,并保持最佳盈利水平,在放貸中往往傾向于大型企業、國家重點支持項目,而壓縮風險大、效益低的中小企業的信貸規模。
(三)國家政策的原因使中小企業信貸得不到保障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央行也采取了一些舉措,靈活應用貨幣信貸政策,采用利率浮動方法對中小企業予以支持,這一方案對中小企業信貸融資起到了一定的正面的支持作用。但是我們也要清楚地看到,一些不利于中小企業融資的因素很多。銀行偏愛將大量資金貸給有政府作為保障的國有企業,如交通、市政基建工程等,因為政府工程資金安全系數高、風險小,這就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產生很大的影響。盡管近年來中小企業從銀行借貸的數額增長比較快,但所占百分比仍較低。另外,政府要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實行可持續發展,對落后產能企業進行信貸限制,對綠色環保行業進行信貸政策支持,而落后產能往往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在缺乏資金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對落后產能進行技術改造困難很大,要想獲得銀行貸款自然困難重重。
(四)政策法規不完善使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受到影響臺州民營經濟發達,中小企業的數量和對臺州的經濟貢獻占據著絕對的比重,但是臺州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法規卻不健全,政府對民營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還遠遠不夠,中小企業在某些方面仍然受歧視,社會服務體系還沒有跟上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政府管理體制不順,人為限制過多等,也是造成目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所在。
二、臺州中小企業信貸融資需求分析
(一)臺州作為民營經濟的發源地加大了信貸融資的需求臺州是股份制經濟的發源地,臺州中小企業是當地絕對的經濟支柱。臺州中小企業經濟總量的比重占臺州經濟的98%左右,遠遠比同省寧波的68%,紹興的76%的比重高。臺州民營經濟經過多年的發展與壯大,在新世紀仍將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并呈現一些新的特點:首先,在企業規模上呈現出滾動式發展可觀局面;其次,在技術創新上,向注重人才引進和產品深度開發方面發展;第三是涉及領域更加廣泛,從勞動密集型行業向資本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行業拓展。臺州經濟結構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以中小民營企業經濟為主體,二是臺州民營企業大多處于快速成長期。經濟結構的調整導致民營中小企業對金融服務需求提了更高的要求,諸如貸款規模將大幅度提高、融資方式也將多樣化、金融服務更加強調多樣化與快捷化。就服務于當地民營經濟的民營銀行而言,其規模和金融服務能力與當地發展中的民營中小企業金融需求相比仍顯不足。這種現實的或潛在的金融服務供、需矛盾的解決,迫切需要對當前的金融組織形式進行創新。這同時也表明,民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也內在地要求地方性金融機構相應發展與壯大。因此,臺州在現有3家民營商業銀行的基礎上,擴大其規模,增強其服務能力,擺脫其服務滯后的局面,是深化市場改革、調整臺州經濟結構的客觀需要。
(二)民營銀行的發展促進了臺州中小企業的信貸融資需求臺州是全國唯一擁有3家民營銀行總部的地級市,臺州銀行,浙江泰隆商業銀行,浙江民泰銀行都是在臺州土地上生長發育起來的。民營銀行有國有商業銀行所沒有的靈活機制,不管從流程、業務、產品創新上都主動適應市場。它們放貸“短、頻、快”,靈活地跟著市場走。臺州民營銀行結合臺州經濟特點,創新貸款產品,為更多地滿足臺州中小企業的信貸需求服務。臺州民營銀行為臺州中小企業融資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民營銀行畢竟是小銀行,其貸款規模無法與國有銀行相比,這也就很難全面地滿足臺州中小企業的需求。
三、解決中小企業信貸融資供需平衡的措施
(一)從供給方面著手
1.銀行要改變服務方式,采取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方式。首先為中小企業金融服務設計產品。同時,五大國有銀行及相關股份制銀行也要改變傳統的服務方式。由于中小企業對融資的需求多樣,金融部門服務的方式也必須多樣化,做到服務到位,實行銀企雙贏的金融服務方案,使中小企業信貸覆蓋率得以提高,在中小企業資金困難的時候能夠雪中送炭,解決資金困難。其次是對貸款的手續進一步簡化。各銀行要樹立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思想,深入中小企業,加強雙方的信息交流,了解企業資金需求的實際情況和企業資產質量與經營概況,確保資金貸出去后心里踏實。開辟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信貸審批“綠色通道”,完善信貸業務限時辦結制度,減少人情關系的影響。第三,放寬信貸政策。在對中小企業評級授信的時候,要區分發達縣(市、區)與欠發達縣(市、區)的審批制度,增加縣(市、區)一級銀行的信貸授權金額數,對于一些經濟強鎮,銀行在信貸上可以授予特別的權限。中小企業貸款門檻要適當降低,信貸額度要根據中小企業的信用情況較大幅度地提高;在貸款抵押方面,擔保方式要積極創新,可以用股權、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和庫存、土地等有形資產來質押;各商業銀行要建立起高效、快捷、靈活多樣的貸款抵押管理體制,為中小企業實實在在地解決抵押物不足的問題。
2.發揮政府主觀能動性,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中小企業資金另外一個融資來源是政府的財政資金,即政府把暫時不用的財政資金借給企業,使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上交更多的稅收。從各國的情況來看,財政資金占企業融資資金的13%左右,具體數額由國家對中小企業的重視程度決定。美國財政資金占中小企業融資的11%,德國財政資金占中小企業融資的22%,日本財政資金占中小企業融資的26%,法國財政資金占中小企業融資的15%%,內容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風險投資基金投資、貸款援助等。
3.進一步完善配套擔保法律體系。由于我國中小企業擔保法律體系不健全,中小企業找貸款擔保企業比較困難,而銀行為了貸出去的錢安全,在貸款的時候要求擔保物作為抵押。擔保物范圍內的質押物,銀行給予辦理擔保手續,這需要與之相配套的抵質押權行使的法律法規。而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廠房是租的,家里的房產又往往是農村小產權房,銀行則不認可。將農村小產權房、企業機器設備、物品作價抵押引入信貸實踐,需要進一步建立與完善機制,特別是在執法方面,要加強對債權人權利的保護。
4.積極完善誠信體系建設。中小企業誠信體系是市場經濟信用制度的核心和基礎,誠信體系將成為金融監管當局有效控制信用風險、維護市場秩序的制度支柱。誠信也是企業融資的基礎。企業誠信,銀行則愿意放貸;企業不誠信,累計6次以上違期還款,就進入了黑名單,進入了黑名單的企業就很難獲得銀行的信貸資金。金融體系的數據來源和應用范圍具有明顯的局限性,要使誠信體系能更準確、更全面地評估中小企業及中小企業主的經濟行為,完善誠信系統的信用數據內容架構是關鍵一步。應以企業和個人誠信系統為主干,進一步擴充銀行以外的信用信息,完善誠信系統“一攬子”內容架構。
(二)從需求方面考慮
1.積極推進中小企業管理現代化進程。首先,要對中小企業進行科學的管理。在各縣市(區)建立起中小企業教育培訓中心,對中小企業業主進行現代管理意識、企業求新創新能力、科學管理能力的培養。加快中小企業產權改革,使中小企業建立起現代的科學管理機制,打破家族式、作坊式的管理機制,全面提高臺州中小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其次,要加強臺州中小企業誠信建設。當地政府要積極宣傳誠信教育,大力宣傳誠實守信的中小企業,在信貸上對守信的企業給予方便,在其他政策上對守信的企業給予照顧,在道德上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加強執法力度,并公正執法,公安、工商、法院等執法部門要加大對故意懸、逃、賴、廢金融債務案件執行力度,使失信者得不償失。建立“失信成本”高于“守信成本”的懲治機制。最后,強化對中小企業的監督。對中小企業信用建立等級評議體系,將失信的企業打進入黑名單,并在網上公布,使有不良信用行為記錄的企業主無法藏身。總之,企業誠實守信是解決其融資難的根本出路。
2.正視民間融資,疏通民間融資渠道。民間借貸和銀行借款是中小企業融資的最主要的兩種渠道,民間借貸長期以來就很普遍。民間融資可以避開中小企業向銀行借款難、貸款審批程序多、需要抵押擔保等限制,起到優化資源配置的補充作用,但是民間融資由于分散、隱蔽和涉及面廣,現階段對于民間融資還沒有一套完整的立法,只是靠社會信用來維持,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影響社會穩定。作為正規金融體系有益補充的民間融資必須規范,開正門,堵邪道,政府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使民間融資合法化、規范化。同時要加快建設民營小額貸款公司,典當公司,金融服務社,村鎮銀行等渠道的融資建設,吸引民間資金進入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促進金融體系的正當競爭,降低金融借貸成本。
3.積極建設中小企業融資的產權交易市場。現行的正規融資制度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貸款條件限制多,困難重重,上市融資更是天方夜譚,因此,發展金融創新,有效建立為中小企業融資的產權交易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理想的融資場所,已是當務之急。
作者:葉林德單位: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經貿管理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