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審計無保障,工作開展難在很多中小企業中內部審計不是獨立部門,沒有制度依據和工作支持,審計的獨立性、真實性、客觀性、公正性沒有保障;有的企業審計設立在財務部門之中,人員由財務部門的人員兼職,不能獨立開展工作,只是在需要時臨時抽調,應負場面,審計變成了自己查賬;內部審計從業人員不具備審計資質或者應有的知識和技能,審計工作無法達目的;審計結果和出具的報告難以真實反映企業經營狀況和問題,更提不出改進建議,失去審計的意義,不為企業所有者信任;有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混亂,無法提供審計所需的真實、完善信息,導致審計風險;內部審計結果本身不具備公信力,導致審計工作既不能服務于企業的融資需要,又不能為經營管理提供可行性建議,為決策提供咨詢;尷尬的處境和不明確的作用是中小企業審計難以發揮作用的癥結所在;內部審計工作局限在對財務數據的查證上,缺乏事前了解、調查經濟活動的前沿,沒有參與經濟活動管理過程,難以發現問題;當涉及下屬單位的績效考核、年薪兌現等切身利益時,就淡化管理審計,使工作具有片面性。
(二)制度不健全,作用難發揮在建立審計單位或設立了審計崗位的中小企業中,很多單位在審計制度建設和執行方面存在問題,審計的參與度不高,很多部門和員工不配合審計工作;領導層對審計結果的利用不充分,難以實現以審計促管理的目的;發現問題不是設法推諉、掩蓋,就是“炒魷魚”了事;沒有從根本上分析癥結,完善管理。
二、解決問題的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工作經驗給出以下建議:
(一)正確認識,全員參與從企業的所有者、管理者開始,自上而下推行內審工作,端正對內部審計的態度,正確認識內審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明確內審的職責;改變錯誤認知,真正把內審工作納入生產經營管理過程,發揮內部審計的過程監督、風險控制、決策咨詢服務、效率評價作用。全員參與不是大家都來審計,而是全員支持審計工作,為之提供全面、完善、詳實的資料和信息;主動咨詢,發揮審計的服務作用;對于發現的問題和建議認真落實,實現流程改進、效率提升、管理優化的目的。這就要求企業的所有者、經營管理者具備清醒的頭腦和較高的管理素養,同時也是促進企業管理者主動學習,不斷更新觀念,提升自身素質;促使全體員工主動關注、融入企業,與企業共成長。
(二)建立機制,保證良好運行在正確認識的基礎上,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可以使之直接隸屬最高決策層。比如董事會,直接對其負責;保證審計的獨立性,使內部審計工作做到獨立、公正、客觀;同時發揮決策咨詢作用,提高審計成果的利用率。制定內部審計流程和制度,并嚴格執行,做好獎懲,最好與經營績效掛鉤;促使全體人員配合審計工作;對于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本著查漏補缺、完善管理、提升效能的原則認真分析原因、冷靜處理,不能簡單粗暴,不能依據未定性的結論做出有礙內部和諧的決定,更不能借機生事。
(三)提升從業者素質,實現提升管理,服務企業發展的目標內部審計從業人員的個人素質對審計有很大的影響,是其履職的保證。就當前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而言,提升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企業需要做好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一方面要引進人才,特別是專業技能人才——注冊會計師,這是內部審計得以實現的基礎之一;另一方面要培養內審人員的綜合素質,這是他們為企業提供高質量審計成果、深入發現分析問題,綜合分析行業發展、社會環境、企業生產經營特點,為企業提供咨詢建議,促進企業完善管理,提升競爭力的保證。
(四)引進企業內審工作外包機制對于很多中小企業來說,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培養專業的、高素質的內審員確有難度。由于企業的規模、發展狀態(企業的初創期、發展期、成熟期區間)等原因,許多企業不能擁有自己的內審機構和團隊,又要保證內審工作的有序、有效開展,聘請外部審計機構實施內部審計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內審外包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中小企業的首選,它解決了中小企業成立內審團隊的經費、人員、工作流程、工作效率、獨立性等一系列問題,為中小企業帶來了便利的內審服務;甚至延伸合作,為企業出具具有高誠信度的審計報告,為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便利。
總之,中小企業由于其規模、行業、發展程度、管理體制、經營特色、領導者素質等原因,內部審計工作被誤解、不重視甚至被忽視,不可否認的是它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地位不明、制度缺失、職責不定、人員稀缺等種種原因,使得其工作的開展困難重重,審計風險頻發,審計結果未盡客觀公正,且利用率不高。但以完善管理、發展企業為目的的企業內部審計是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只要企業所有者、管理者從發展企業出發,不斷提高認識。正確對待內部審計,給予支持;引進人才,提升從業者素質,建立高素質的企業內審隊伍,或者實行內審外包,引進高資質的審計團隊;認真實施流程控制,發揮內審的管理監督、風險控制、管理完善、咨詢服務職能,就能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作者:徐超單位: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云南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