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多梳拉舍爾花邊剪線工藝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紡織學報》2016年第10期
摘要:
針對多梳拉舍爾剪線花邊種類繁雜、剪線設計難度高、參考資料較少的問題,對多梳拉舍爾花邊剪線工藝設計進行了研究。首先按照剪線花梳成圈方式、剪線地組織結構和剪線工藝面的不同對多梳拉舍爾剪線花邊進行系統分類;然后根據多梳拉舍爾花邊花梳和地梳墊紗的關系,研究了襯緯型、壓紗型和成圈型花邊的花梳墊紗形成浮線原理;結合工藝正面剪線和工藝反面剪線的特點,分析了花梳成圈方式、地網組織和剪線工藝面的關系,并進一步研究了不同地網組織的花邊剪線工藝設計方法,最后從剪線橫列數和剪線斷頭長度等方面概括了多梳拉舍爾剪線花邊的剪線設計要求。
關鍵詞:
經編;拉舍爾花邊;剪線工藝;浮線;剪線工藝面
近幾年,國內多梳拉舍爾花邊市場發展迅速,工藝設計水平和生產水平大幅度提升,對花邊工藝的研究已經相對成熟,研究內容集中在非剪線類花邊的花型設計[1]、結構設計[2]和計算機輔助設計模型與仿真[3]等。多梳拉舍爾剪線類花邊與普通花邊不同,具有層次豐富、花型精致、地網通透的裝飾效果,被廣泛應用于女士內衣、時裝、裝飾性花邊和婚紗等高檔產品中。目前市場上流通的剪線花邊風格較單調,種類繁雜無序,對多梳拉舍爾花邊剪線工藝缺少系統性的理論研究。現有的對經編剪線工藝的研究主要限于少梳賈卡拉舍爾剪線織物(又稱浮紋織物),包括提花原理[4]、結構設計[5]和計算機仿真[6]等,但因浮紋織物生產設備成本高,操作難度大,提花梳櫛少,使其市場占有率較低。林朝旺等[7]提出了多梳剪線花邊的生成方法,但僅涉及后處理工序,并未研究工藝設計;賀克杰等[8]分析了多梳剪線花邊的工藝設計特點,但未研究剪線花梳與地網組織的墊紗關系和剪線工藝面的設計。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了多梳拉舍爾剪線花邊的分類方法,并分析了不同地網組織和剪線工藝面的剪線設計,用以指導經編企業進行多梳拉舍爾剪線花邊的設計和生產,豐富剪線花邊種類,提高剪線花邊質量。
1多梳拉舍爾剪線花邊分類
多梳拉舍爾剪線花邊與普通花邊相同,由花型和地網組成,如圖1所示。花型是影響花邊外觀和風格的主要因素,地網起襯托花型的作用。多梳剪線花邊的風格主要受花梳的成圈方式、地網組織結構和剪線工藝面影響。
1.1花梳成圈方式
根據花梳的成圈方式不同可將多梳拉舍爾剪線花邊分為壓紗型、成圈型和襯緯型[9]。成圈型花梳在機器上位于地梳之前,在花型正面花梳延展線覆蓋在地組織上方,花型立體感較強;襯緯型花梳在機器上位于成圈地梳后面,在花型正面花梳延展線被壓在成圈地梳延展線和地梳線圈圈干之間,形成的花型較為平坦;壓紗型花梳位于壓紗板前面,地梳位于壓紗板后面,壓紗花梳的延展線浮于地組織之上,花型凹凸感較強。成圈型剪線因使用的花梳紗線受限而應用較少,故在實際生產中以襯緯型剪線和壓紗型剪線為主。
1.2剪線工藝面
經編織物包含工藝正面和工藝反面,工藝正面為圈柱面而工藝反面為延展線面[9],多梳拉舍爾剪線花邊的提花面為工藝反面。花梳在剪線橫列區形成浮線,浮線剪斷后在浮線起始橫列和結束橫列處留下剪線斷頭。花梳形成的浮線被地網覆蓋而浮于工藝正面時,剪線斷頭位于工藝正面而形成工藝正面剪線;花梳形成的浮線位于工藝反面時,在提花正面形成剪線斷頭,即為工藝反面剪線。工藝正面剪線與工藝反面剪線可形成不同風格的剪線花邊。
1.3地網組織
地網組織一般作為花型組織的襯托組織,配合花型形成特定風格的花邊織物。地組織完全循環較小,墊紗運動較簡單,可利用賈卡梳櫛提花形成具有網眼、厚效應和薄效應的花式地網剪線花邊,或者利用地梳櫛墊紗形成網眼地組織剪線花邊,常見的有六角網眼地組織和彈力網眼地組織。
2剪線工藝的實現原理
多梳拉舍爾剪線花邊的地組織與花型組織區分明顯,地組織由2~4把地梳[9]進行規律性地針前和針背墊紗形成,花紋組織由多把做復雜墊紗運動的花梳櫛編織而成。在需要剪線的區域利用缺墊組織在工藝正面或工藝反面形成浮線,后整理時利用挑線機器將浮線挑斷之后用剪線機剪去浮線,僅在浮線的起始橫列和結束橫列處形成較小的斷頭,剪線后的織物地網輕薄、通透,花紋輪廓清晰,立體感強烈。
2.1約束態與自由態
多梳拉舍爾花邊的花梳一般作較大的針背橫移形成花紋層,地梳作小循環的墊紗運動形成地網層,編織花紋組織時,花梳紗線通過襯在地梳圈柱和延展線之間或者被約束在地梳線圈延展線下方,即紗線處于約束態;編織剪線區域時,花梳紗線通過缺墊組織形成浮線而擺脫地梳線圈的束縛,即紗線處于自由態。不同成圈方式的花梳在花紋組織區的約束點數不同,在剪線區域內形成浮線的方式也不同。襯緯型花梳的紗線周期地襯入地梳線圈主干與延展線之間形成花紋,襯緯紗線與它橫越過相交的每個地組織延展線相連形成若干交結點,交結點數即襯緯紗在花紋區域內第i個橫列形成的約束點數Xi。Xi與花梳和地梳針背橫移針距數及針背橫移方向有關。若襯緯花梳針背橫移針距數為n1,地梳針背橫移針距數為n2,則襯緯紗線的約束點數Xi可表示為Xi=|n1-n2|[9]:針背墊紗由機頭向機尾方向移動時,n1>0,n2>0;針背墊紗由機尾向機頭方向橫移時,n1<0,n2<0。壓紗型花梳形成花紋時,紗線僅在針背橫移的兩端繞結在地梳線圈基部延展線的下方[10],壓紗組織延展線在工藝反面覆蓋在地梳延展線上面,在花紋區域內每個橫列的約束點數Y是一個常數,Y=2。成圈型花梳作成圈運動,利用長延展線形成立體花紋,花梳紗線僅在套圈時被前一橫列的地梳線圈圈弧覆蓋,針背橫移的延展線浮于地梳線圈之上,在花紋區域內每個橫列的約束點數Z也是一個常數,Z=2。在剪線橫列范圍內形成浮線時,花梳在某些橫列不做針鉤墊紗僅在針間擺動[7]形成缺墊組織,紗線未被地梳線圈約束而在布面上呈直線懸掛狀態,即紗線處于自由態,可完全浮于工藝反面或工藝正面,在剪線區的每個橫列約束點數F=0。以上各組織的約束狀態如圖2所示。假設花紋組織大小為4橫列4縱行,地網組織為開口編鏈,襯緯型、壓紗型、成圈型和缺墊浮線組織的約束狀態如圖3所示。其中,襯緯型約束點數X=4×4=16,壓紗型約束點數Y=2×4=8,成圈型約束點數Z=2×4=8,缺墊型約束點數F=0。
2.2剪線工藝面影響因素
多梳拉舍爾剪線花邊可在工藝正面剪線也可在工藝反面剪線,具體工藝面的確定取決于花梳延展線與地梳線圈延展線的上下關系(將提花正面即工藝反面作為上層)。當花梳延展線位于地梳延展線上面時,在剪線區形成的浮線懸掛于工藝反面,即為工藝反面剪線效果;當地梳延展線位于花梳延展線上面時,在剪線區形成的浮線被地梳延展線覆蓋,即為工藝正面剪線效果。剪線工藝面受花梳成圈方式、地組織結構及花梳與地梳的配置關系等影響。壓紗型花梳與成圈型花梳配置在地梳櫛前面,地組織一般為賈卡提花的花式地網,花梳延展線在地梳線圈延展線的上方,所以壓紗型剪線與成圈型剪線通常為工藝反面剪線。襯緯型花梳不能作針前墊紗,只能配置在成圈地梳后面,可通過賈卡梳櫛提花形成花式地網,也可利用地梳成圈形成網眼地組織,常見的為六角網眼和彈力網眼。賈卡梳櫛位于襯緯花梳前面時,襯緯花梳延展線被賈卡提花組織延展線覆蓋在下方,形成工藝正面剪線效果;賈卡梳櫛位于襯緯花梳后面時,襯緯花梳延展線覆蓋在賈卡提花組織延展線上方,形成工藝反面剪線效果。地組織為六角網眼組織時,剪線工藝面取決于襯緯地梳與花梳的配置關系,當襯緯地梳配置在花梳前面時,剪線區的花梳浮線被襯緯紗覆蓋在下方,只能形成工藝正面剪線效果;當襯緯地梳配置在花梳后面時,可形成工藝反面剪線。地組織為彈力網眼時,由于兩把對稱成圈的地梳一般配置在襯緯花梳前面,所以只能形成工藝正面剪線。多梳拉舍爾剪線花邊剪線工藝面與花梳成圈方式、地網組織及花梳與地梳的配置關系如圖4所示。
3剪線工藝的墊紗設計
多梳拉舍爾剪線花邊的工藝設計較普通多梳拉舍爾花邊的設計要復雜一些,需根據機器梳櫛配置、地網組織和剪線工藝面在剪線橫列范圍內采用不同的墊紗組織形成浮線。
3.1壓紗型剪線工藝設計
壓紗型剪線花邊在配有壓紗板的多梳拉舍爾經編機上生產,一般配置賈卡梳櫛,通過地梳成圈形成編鏈配合襯緯型賈卡梳櫛編織花式地網,因壓紗花梳配置在前梳,只能在工藝反面剪線。由圖2可知,在每一橫列壓紗花梳只與地梳線圈纏繞位置處產生2個約束點,花梳延展線覆蓋在地梳線圈之上,在剪線區內壓紗花梳不進行針前墊紗形成缺墊組織,若剪線橫列范圍內針背橫移矢量和為0,則形成的浮線在起始橫列和結束橫列位于同一縱行;若剪線橫列范圍內針背橫移矢量和不為0,則浮線在起始橫列和結束橫列位于不同的縱行上。
3.2成圈型剪線工藝設計
成圈型剪線花邊與壓紗型剪線花邊工藝設計類似,成圈花梳配置在前梳,賈卡梳櫛與地梳配合編織花式地網,只能在工藝反面剪線。由圖2可知,在每一橫列成圈花梳的延展線只與前一橫列地梳線圈圈弧處產生2個約束點,在剪線區內成圈花梳只進行針背橫移形成缺墊組織。當剪線橫列范圍內針背橫移矢量和為0,形成的浮線在剪線起始橫列和結束橫列位于同一縱行;當剪線橫列范圍內針背橫移矢量和不為0,則剪線起始橫列和結束橫列位于不同縱行。
3.3襯緯型剪線工藝設計
多梳拉舍爾襯緯型剪線花邊既可用賈卡梳櫛形成花式地網,也可用普通地梳形成網眼地組織,根據梳櫛配置關系和地組織結構的不同,既可在工藝反面剪線,也可在工藝正面剪線。
3.3.1賈卡提花地網
多梳拉舍爾花邊機配置賈卡梳櫛時可形成花式地網(如圖4所示),賈卡梳櫛配置在襯緯花梳前面時形成工藝正面剪線,賈卡梳櫛配置在襯緯花梳后面時形成工藝反面剪線。在剪線橫列范圍內襯緯花梳進行缺墊,必須與成圈地梳無相對橫移,否則花梳紗線會被夾持在成圈地梳延展線與圈柱之間。通常賈卡梳櫛墊紗數碼為0-0/2-2//,成圈地梳墊紗數碼為1-0/0-1//,剪線區襯緯花梳始終在2個編鏈縱行之間進行缺墊,形成的浮線在起始橫列和結束橫列位于同一縱行,但是編鏈組織具有逆編織方向易脫散的特點,形成的織物穩定性較差,為提高穩定性,地梳需要在間隔一定數量的橫列之后進行一針的針背橫移,亦稱為橫鎖,此時襯緯花梳也要沿相同方向進行同針距的針背橫移。賈卡提花地網的剪線設計如圖5所示。
3.3.2網眼地組織
多梳拉舍爾襯緯型花邊機無賈卡梳提花時,通常用地梳編織均勻的網眼地組織,常見的有六角網眼和彈力網眼2種。襯緯型網眼地組織剪線設計如圖6所示。六角網眼地組織至少需要2把地梳,成圈地梳墊紗數碼為1-0/0-1/1-0/1-2/2-1/1-2//,襯緯墊紗數碼為0-0/1-1/0-0/2-2/1-1/2-2//,花高必須為6的整數倍。工藝反面剪線時,襯緯花梳與成圈地梳無相對針背橫移,在剪線區形成缺墊組織時墊紗數碼為0-0-/0-0/0-0/1-1/1-1/1-1//。工藝正面剪線時,襯緯花梳在剪線區既無針前橫移也無針背橫移,墊紗數碼為0-0/0-0/0-0/0-0/0-0/0-0//。彈力網眼組織一般采用2把反向成圈的地梳,墊紗數碼分別為1-0/1-2/2-1/2-3/2-1/1-2//和2-3/2-1/1-2/1-0/1-2/2-1//,只能在工藝正面剪線。
4拉舍爾花邊剪線設計要求
多梳拉舍爾剪線工藝浮線被剪割后會在布面上留下斷頭,如果剪線設計不合理或者后整理過程中浮線剪割不徹底會影響織物的品質。為保證多梳剪線織物的布面效果和整體風格,在工藝設計和后整理過程中需要滿足一定的剪線要求。
4.1剪線橫列數
剪線橫列數是指在編織方向上形成被剪割缺墊浮線的最小橫列數。當缺墊的橫列數小于剪線橫列數時,以過渡線的形式浮于織物表面,后整理時不剪割;當缺墊橫列數大于剪線橫列數時,浮線在后整理時被剪斷,只在缺墊起始和終止位置處留下斷頭。若剪線橫列數的取值過高,易使過渡區較短的浮線無法剪割浮在地網上面,影響地網的通透性;若取值過小,形成的浮線長度較短,不利于后整理剪線操作,且會增加布面上的斷頭數量,影響織物的美觀度。挑線刀片的寬度一般為0.8cm,為保證挑線的順利進行,工藝中設計的剪線長度大于2cm[8],假設剪線花邊的縱向密度為35橫列/cm,則剪線橫列數的取值為70個橫列。
4.2斷頭長度
多梳拉舍爾織物為體現花型的立體感和豐滿感,花梳原料一般較粗,壓紗花梳常采用312dtex以上的錦綸復捻有光絲,襯緯花梳常采用156dtex以上的錦綸高彈絲[7]。當超過剪線橫列數的浮線被剪斷后在浮線的兩端留下斷頭,斷頭位置的紗線單絲與單絲之間失去抱合力,復捻紗失去捻度而松散,在斷頭位置形成一個蓬松的團簇體。如果斷頭剪割不徹底,形成的團簇毛球體積較大,會影響織物的外觀效果,如圖7所示。所以后整理過程中浮線要剪割得比較徹底,斷頭長度盡可能短。
5結論
本文分析了多梳拉舍爾剪線花邊的布面特點,按照剪線花梳的成圈類型、地網組織結構以及剪線工藝面等將多梳剪線工藝進行類別劃分,規范了多梳拉舍爾剪線產品分類。研究了多梳拉舍爾剪線工藝的剪線原理和剪線工藝面的影響因素,通過分析壓紗型、成圈型和襯緯型花梳形成缺墊浮線時的墊紗規律,以及在賈卡花式地網、六角網和彈力地網上進行剪線時的工藝設計方法,拓寬了多梳拉舍爾剪線產品的設計范圍。提出了多梳拉舍爾剪線工藝的剪線設計要求,用以指導設計人員開發出品質優良、風格獨特的多梳拉舍爾剪線產品,實現了多梳拉舍爾剪線工藝快速、高效的設計。FZXB
參考文獻:
[1]范金金,吳志明.拉舍爾花邊中傳統牡丹花紋的構圖設計[J].紡織學報,2015,36(3):43-47.
[2]馮巖,吳志明,陳方芳.用于ML機型的拉舍爾蕾絲面料花型設計與工藝實現[J].紡織學報,2014,35(6):50-55.
[3]叢洪蓮,雷惠,蔣高明.無地網多梳拉舍爾花邊的設計與仿真[J].紡織學報,2013,34(9):62-67.
[4]程龍,蔣高明.經編浮紋賈卡提花原理[J].紡織學報,2014,35(1):40-45.
[5]張姿葉.浮紋型賈卡經編織物結構與設計[D].無錫:江南大學,2010:5-24.
[6]張姿葉,蔣高明,叢洪蓮,等.浮紋型賈卡經編針織物的計算機仿真[J].紡織學報,2011,32(2):53-57.
[7]林朝旺,程石康.一種經編花邊剪線產品的生產方法:中國,CN103306042A[P].2013-09-18.
[8]賀克杰,張艷.28針多梳拉舍爾剪線花邊工藝設計與生產實踐[J].針織工業,2015(4):17-20.
[9]蔣高明.經編針織物生產技術[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0:426-452.
[10]蔣高明.拉舍爾花邊結構與仿真研究[D].東華大學,2007:37-83.
作者:李欣欣 蔣高明 單位:江南大學教育部針織技術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