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臨港經濟圈發展戰略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雜志》2014年第二期
1加強海洋經濟合作,打破地方本位主義和保護主義,促進共贏
廣東不僅是我國改革開放先行地,也是我國海洋經濟參與全球化競爭的主要區域。2011年,廣東省海洋生產總值達9807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的18.6%,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逾21%,連續17年蟬聯全國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冠軍。近年來,《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廣東省海洋功能區劃》得到國務院批復,湛茂陽地處珠三角與北部灣聯結點,作為廣東內連大西南、外通東南亞的黃金通道,擁有發展海洋經濟的巨大潛力。隨著全球性產業調整升級步伐的加快,既有產業基礎又有土地、港口優勢的湛茂陽更是吸引重化工業轉移的理想之地。湛江東海島上,鋼鐵、煉化兩大巨無霸項目相繼落地;茂名2250萬噸煉油改擴建已一次點火成功;陽江核電站等大型電力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以只爭朝夕之功,圓滄海桑田之夢。廣東省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建設“湛茂陽臨港經濟圈”,隨著《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實施,茂名濱海新區和湛江東海島的重化產業形成優勢互補的產業鏈,可以利用良好的岸線資源和土地資源,發展物流、生活服務和生態旅游,成為湛茂陽核心區域的重要支撐點,為解決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探索新途徑。臨港經濟圈發展規劃是典型的跨行政區域的規劃,依靠各行政主體自覺自愿、不折不扣地執行規劃是不現實的,靠上級政府強制推行也是有難度的。要重視湛茂陽臨港經濟圈頂層制度設計和組織的協調作用,結合區域經濟定位、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間結構特點,突破行政區劃約束,從整體上規劃經濟區的布局和建設,更好地發揮整體效益。從經濟圈長遠發展的高度出發,著力解決行政壁壘問題,加快構建精干、務實的都市圈經濟社會一體化組織協調機制。應充分發揮環北部灣、泛珠三角經濟圈各地的比較優勢和基礎條件,確定在地域分工格局中所承擔的任務和角色,做到既能充分發揮地區優勢,又能避免產業結構趨同,建立合理的空間經濟格局,優化生產力宏觀布局。建議廣東、廣西兩省(區)政府助推建立粵西—北部灣城市聯席工作會議制度,完善緊密協作框架協議。切實發揮政府的推動作用,成立一體化的協調領導機構。建立經濟圈常設協調機構,研究制定產業布局、重大項目、基礎設施、市場體系、生態保護和資源開發等重大建設問題。
2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集聚效應
集聚理論認為:生產的空間集中,是現代化大生產的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現代化大生產的必然趨勢。企業的空間集中,可產生組合效應,從而產生規模經濟效益,即形成相當大的成本優勢,使這一區位優于其它區位。湛茂陽處于北部灣—泛珠三角經濟圈交匯之處,擁有優越的區位優勢和寬闊的環境承載能力,隨著近年海南、廣西快速的發展,一個把環北部灣打造成聯接東盟市場、輻射中國西南大部的新的經濟圈呼之欲出。如果缺失了湛茂陽,北部灣經濟區這一西南地區出海大通道與開放前沿陣地實際上是打折扣的,不利于西部大開發的深入推進。而僅有廣西沿海的北部灣經濟區是不完整的,湛茂陽臨港經濟圈與北部灣經濟區接壤,湛茂陽2200多公里的漫長海岸線上,分布著150多個港口泊位,期中湛江港作為交通部確定的西南港口群主樞紐港。從集聚效應角度考量,湛茂陽納入環北部灣經濟圈范圍是明智的。這樣既可大大增強北部灣經濟區的影響力與競爭力,又可以減少環北部灣地區省域間的重復建設與資源浪費,一舉兩得。目前,湛茂陽臨港經濟圈知名度較小、經濟基礎較為薄弱、帶動輻射能力有限、發展空間較為狹小、缺乏強有力的中心城市帶動……主要原因為:一是交通落后;二是產業落后;三是高技能人才缺乏;四是資金短缺。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沒有將海洋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沒有港口就不會有大產業落戶,沒有大產業,就不會有人才和資金聚集。沒有產業和資金,大交通網絡的建設就失去了可能和意義。所以,依靠港口發展臨港經濟,建設宜居城市發展便捷的立體交通網絡是聚集人才的根本之舉。完善交通設施網,尤其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應按照現代化物流運輸體系網絡化和多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的要求,集中抓好主骨架、主通道和主樞紐建設,對于沿海岸線的開發建設和管理利用,應作出統一的總體規劃,合理分工布局,力求避免一哄而上,重復建設,惡性競爭。諸如國家層面規劃的包茂高速,南部臨海高鐵,粵西國際機場等之類立體高速快捷通道應早日動工興建。
3結語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加快推進,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等一系列合作機制的建立和實施,粵桂瓊三省區已開始共同探討環北部灣經濟圈策略。此舉既關系到廣西、廣東、海南各省區的自身發展,也關系到國家整體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湛茂陽臨港經濟圈的納入有利于推動環北部灣—泛珠三角經濟圈區域合作,促進區域社會經濟全面進步。
作者:孫健章寧單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化學工程學院 茂名市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