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業工程專接本課程設置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實踐環節的課程設置
1.1對接職業標準,課程標準的優化思路教育部聯合有關部門和行業協(學)會,共同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該計劃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卓越計劃”具有三個特點:一是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二是學校按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三是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與職業標準對接的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的實施與課程體系中課程內容的整體優化,是對卓越工程師計劃的應用,目標是強化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課程設置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關鍵。通過調研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并按照職業崗位分別確定了典型職業活動,根據職業崗位工作過程,通過研究工作任務、工作對象、工具、工作方法、勞動組織、工作要求、職業標準等要素,分析典型職業活動特征;以典型職業活動為線索優化專業課程內容,按照企業工作過程設計課程執行方案,以工作任務來整合理論和實踐課程內容,課程標準對接職業標準,并根據市場需求動態調整補充課程內容,從而優化與職業對接的專業課程體系。學生在學完專業課程后,可以直接參加見習工業工程師資格認證考試。
1.2“1+1+1”的實踐環節的構建所謂“1+1+1”的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框架是指兩年制的專接本學生的教學及實踐工作從時間上為兩個階段進行。即先期完成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進行基本技能的理論學習和課內實踐,再用1周到兩周的時間,針對職業標準對應的崗位能力,采用按照工作過程設計的實踐項目,到模擬工作崗位環境中,進行“教、學、做”一體化的集中訓練,進一步加深、細化、熟練已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提高職業素養,達到培養與職業對接的應用型高素質技能人才的目標。
1.3專業教學模塊的設計對接崗位要求,突出崗位職責導向,按照工作過程六步法,以學生為主體,在實訓基地進行項目驅動式教學。每一個學習單元由若干個來自于現場的工作任務組成。在教學設計上,將工業工程的6西格瑪管理理念和方法運用到教學模塊設計上來;用PDCA循環進行質量管理,并將評價項目融入職業標準和企業行為規范。如圖1所示,以《生產系統仿真訓練》課程為例,開發項目“開關柜裝配生產線平衡”。以開關廠總裝車間裝配生產線為研究對象,完成仿真分析開關廠總裝車間裝配線裝配作業,建立生產線優化模型,優化裝配線作業調度方案、緩沖區設置;完成操作者閑、余能量分析,仿真優化人機裝配作業模型,以獲得生產率的提高。涉及的專業基礎知識包括產品裝配工藝、工作設計與作業組織、生產作業計劃與控制、人因工程等。通過工程技術項目的綜合實踐,應了解實際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建立工程意識,鍛煉學生綜合運用機械、電子信息、工業工程等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獨立工作、自主學習、團結協作、履行職責、應對壓力的綜合素質。
2結束語
開發以工作過程為線索,與職業標準對接的工業工程專業專接本學生的實踐環節設置,以實現生產項目貫穿教學過程,使教學過程與項目建設過程緊密結合,為學生更好地通過專業學習提高工程能力奠定基礎。
作者:孫秀芳程光張建成單位:北京聯合大學機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