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交通運輸低碳化發展趨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湖南交通科技》2016年第4期
摘要:鑒于在發展低碳經濟的背景下公共交通運輸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交通運輸行業減碳形勢的嚴峻性,分析了目前公共交通運輸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影響因素,提出了交通運輸低碳化發展的途徑和相應的措施,并探析了低碳經濟下公共交通運輸管理的改進方向,以期加快低碳交通的現代化建設,實現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低碳經濟;公共交通;運輸管理;節能減排
0引言
我國的交通運輸事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和服務性行業,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促進交通運輸事業的低碳經濟發展,成為進一步提升交通運輸系統運行能力的關鍵措施。交通運輸業的低碳發展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交通理念,主要是指優化交通運輸系統內部結構,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效率,在降低能耗和減少碳排放量的基礎上,實現交通運輸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有效地提升交通運輸管理的效率,就需要以低碳經濟為背景進行交通運輸的全面管理。
1公共交通運輸管理存在的問題
1.1交通規劃缺乏系統性
目前,我國城市規劃主要以土地利用為主,但由于在規劃過程中,各部門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從而導致建筑用地往往達不到預期設想,同時土地利用率也大大降低,由此造成了城市土地規劃的隨意性、低效性,使得城市規劃不合理,資源浪費嚴重等。在城市規劃質量和土地利用效率降低的同時,交通效率也會隨之下降,出現城市交通擁擠、停車場地缺乏等一系列現實問題,從而導致了高耗能、空氣重污染,違背了低碳經濟發展原則。
1.2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形勢嚴峻
⑴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情況令人擔憂。據國際能源組織測算,2005年我國因石油消費產生的二氧化碳中,來自公路運輸(非公交系統)行業的排放已占到21%。
⑵在運輸車輛能源使用效率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以貨運汽車為例,我國車輛百噸公里油耗比發達國家要高30%。
⑶基于城市化的需要,我國交通用能將持續增長,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碳排放壓力還將持續增加。
1.3影響因素眾多在公共交通運輸的過程中,影響其節能減排的因素眾多,在各種指標體系中依舊存在未達標的現象,在智能化交通管理以及清潔能源使用方面仍有待增強。影響公共交通運輸的因素較多,所以為了確保低碳經濟的健康發展,對低碳交通相關運行指標進行全面分析十分重要。
2交通運輸低碳化發展的途徑
為了全面實現低碳經濟下的交通運輸管理,就要對當前交通運輸體系進行改進和完善,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的協調發展,具體途徑如下。公共交通進行規劃和組織,并實施綜合調控,從而保證公共交通運輸能夠有效地運行,解決城市交通擁擠的問題。⑵對交通基礎設施進行完善。高等級的基礎設施有效地提高了交通出行效率,從而達到降低交通碳排放的目的。增加更好的交通工具,以吸引民眾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加快公共交通向低碳經濟的方向發展。⑶對私人交通設置權限,以降低公共交通的成本,擴大公共交通的覆蓋面等。
3低碳經濟下公共交通運輸管理
3.1促進公共交通運輸體系建設
對于單位時間內道路客流的通過率來說,公交車和地鐵遠高于小轎車,使得道路的利用率提高,對能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降低,所需的停車場也少于小轎車。因此,首先可以通過采取交通運輸管理辦法,以增加公共交通、抑制私有出行為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城市私家車的出行數量;其次,加大城市公共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優先發展地鐵和公交車,并擴大其在城市的覆蓋面積,對于交通樞紐載客流量較大的,則可以通過引流的方式,將不同路線分散開來,實現流量的分散運輸,從而在整體上提高運輸效率和服務質量,進而實現各種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比如:軌道、鐵路、公路,采用公交車、地鐵為主,出租車、小轎車為輔的交通運輸方式。
3.2加大公共交通運輸的宣傳
為了更好地促進并吸引城市居民對公共交通的選擇,交通管理部門需要嚴格階段化的運輸費用設置,盡量拉大與私人交通之間的差距,可以通過政府補貼,稅收減免甚至降低公共出行費用等方式實現。此外,還可以加大對低碳化出行的宣傳力度,將公共交通具有污染小、占地面積小、安全等優點,而私人交通出行則不僅占地面積大、數量多,而且排放污染氣體較多等信息灌輸給城市居民,從而促使更多人選擇城市公共交通。
3.3從生產技術角度提高車輛燃油經濟性
提高汽車燃油效率,節約能源,減少能源消耗帶來的“溫室效應”,將成為汽車制造廠家的重要研究課題。通過制定燃油經濟性的獎懲制度,設置各類汽車分階段的油耗限值,提高汽車生產廠家的研發積極性,以減少交通污染。這些都必須通過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和行政管理手段來實現。
4結語
低碳經濟下的公共交通運輸管理意義深遠。在管理過程中,首先要注重交通規劃和公共交通運輸體系的建設,同時遵循低碳管理標準,限制碳排放,從而加快低碳交通的現代化建設,以實現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另外,還要不斷加強城市公共交通的宣傳,增加公共交通的出行分擔率,擴大公共交通的影響力和覆蓋面。
參考文獻:
[1]王巍.淺論交通運輸管理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21):115-117.
[2]宿鳳鳴.關于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的認識[J].綜合運輸,2012(6):21-23.
[3]馬鳳軍.經濟角度下的交通運輸管理[J].交通世界,2013(24):236-237.
[4]王逢寶.如何構建低碳公交體系[J].交通與運輸,2011,27(1):24-25.
[5]蔣惠園,陳芳,蔡濤.交通運輸管理專業發展對策[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4(4):61-63.
作者:徐玉巧 單位:寧夏道路運輸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