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機械設計的雙語教學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教材及教學內容選擇
為了保證雙語教學的順利進行,選擇好教材是前提。由于機械設計基礎涵蓋了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兩門課程內容,兩類教材有各自特點。根據課程自身特點,在教材選取上進行了優化和整合。機械原理主要講授機械中常用機構工作原理、設計方法和實際應用,在教材的選取上,比較了國內出版發行的若干有關機械原理的雙語教材后,選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RobertL.Norton編著的《DesignOfMa-chinery》。這本英文原版教材既體現了機械原理教學內容的國際化風格,又通過注釋和附錄等方式方便中國學生的學習和使用。機械原理雙語教學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在使用上仍然要注意兩大問題。一是與國內通用教材的教學內容、體系和結構存在很大差異。二是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規范存在不同,因此,可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對教學內容適當壓縮。具體來說,在該教材的使用上保留了“Introduction”“KinematicsFundamentals“”CamDesign“”GearTrains”4章。機械設計是一門設計性課程,選用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由M.F.Spotts,T.E.ShoupandL.E.Hornberger編寫的《DesignofMachineElements》(8fhEdition)。該書內容豐富,適合中國機械類本科生的教學要求。具體來說,在該教材的使用上保留了“Principlesofma-chinedesign”“Screwjoints”“Geardrive”“Wormdrive”“Beltdrive”“Shaft”“Rollerbearing”“Couplingsandclutches”8章。通過優化和整合后,確定機械設計基礎雙語教學的內容共為12章。
二、教學模式及教學手段確定
根據卓越計劃要求“,參與高校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工程教育資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國際交流、到海外企業實習,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學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參與國際競爭能力[1]。”因此,在卓越計劃具體落實和推進過程中,需要創新教學形式和教學模式,多方式、多層次構建雙語教學平臺。國內有學者建議把雙語教學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簡單滲透層次,上課時用英語講述學科術語和關鍵詞等,給學生足夠多的機會接觸外語。第二個層次是整合層次,講課時交替使用中英文,讓學生學會如何用外語表達中文內容。第三個層次是雙語思維層次,讓學生學會用母語和外語來思考和解答問題[5]。對于機械設計基礎這門課來說,應該結合每章內容特點,選擇合適的雙語教學層次。根據大多數學生的英語水平,第一個層次是很容易達到的,應盡量達到第二層次,而要達到第三個層次,目前還不具備條件。卓越計劃著重指出要培養創新型、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切不可照本宣科,理論脫離實際,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大忌。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以致用,而不是僅僅學會求解題目、應付考試。在這種情況下,僅僅課堂講授是不夠的,還需要其他教學環節補充。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活動是在多媒體環境下完成的,制作了雙語課程的多媒體課件。制作課件的原則是課件文字采用中英文結合,少而精;盡量采用圖片、動畫和視頻等多媒體技術,展示給學生栩栩如生的畫面,把復雜而難以理解的科學道理變得簡單明了,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問題的理解能力。通過動畫、錄像的形式向學生演示,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另外,在雙語教學過程中,多媒體課件也是輔助學生聽、學的重要手段。學生課前預習課堂討論等多種方式結合,既可增加互動性和興趣,又可節約課堂教學時間,改善教學效果。
三、幾點思考
在卓越計劃背景下開展雙語教學的目標,是在課堂上能夠熟練運用漢語、英語兩種語言進行教學,師生共同進入真實的漢語和英語語境,并熟練地運用漢語和英語進行學科知識的教學與交流,達到師生均能運用兩種思維方式進行學科學習、思考和研究的目的。鑒于此目標和雙語教學現狀,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注重教師的外語水平和專業知識水平的提高。教師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要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因此,教師要通過不斷自學或是外出進修提高外語口語及閱讀能力,從而在課堂上把機械基礎的內容講解得更生動。否則,學生容易失去對雙語教學的興趣,影響對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掌握。注意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合理使用。在進行雙語教學時,使用自制中英文結合的多媒體課件,可以節省大量板書時間。應用視頻和動畫顯示部分教學項目,使授課內容變得生動。但是,講解速度不能太快,否則會影響教學效果。在教學實踐中,應始終堅持教學相長,通過課堂討論等方式來活躍教學氣氛。注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并基于學生平時各方面的表現綜合考核學生學習情況。
四、結語
卓越計劃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面向工業、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在卓越計劃背景下開展機械設計基礎雙語教學是一個新課題,研究和組織開展機械設計基礎雙語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李媛單位:遼寧科技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