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計算機技術對紡織品教課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理論探討與實踐操作不同步。在紡織品教學中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的比較多,尤其是通過一定時間的積累,理論達到一定的水平,但是,理論知識過枯燥,學生難以消化掌握,并應用實到時操作之中,學生對該課程的教學效果的普遍反映是只學了一大堆網絡名詞、概念和結構圖,有些學生懷著極大的興趣學習這門學科,但是幾節課下來,興趣已所剩無幾了。一學年總結下來,理論和實踐方面好像都沒學到什么東西。水平仍然停留在只會使用IE瀏覽器“、上網”和“聊天”階段。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加之學生個人理想、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弱化,就會造成學習不主動、專業不專業、混日子的現象相當嚴重,有些學生的個人特長、愛好、技術特色都被埋沒,沒有得到及時的補充和提高。
(2)教學模式的相對陳舊。在當前的紡織品教學中,盡管有計算機CAD輔助教學,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仍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于計算機軟件的運用沒有結合實際的需要采用現場的教學運用,尤其是在紡織物的狀態分析、圖像處理上,理論相對復雜,操作難以一步到位,學生學了后面就會忘記前面。有些教師教學經驗不足,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實驗設施等多方面沒有形成綜合的硬件、軟件以及外部技術條件的運用,在考核方法上也沒有系統化的綜合管理,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研究性學習能力等多方面缺乏培養,造成紡織品教學中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不能適應整體的發展需求。
二、探討計算機技術在紡織品教學中的綜合運用
(1)綜合教學手段的技術更新。在紡織品教學中,計算機技術的運用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關鍵環節,要通過多方面的綜合處理,尤其是突出對紡織品教學的專業知識特點,在具體的教學中形成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綜合教學模式,從教學手段、教學活動、組織實施等多方面全面加強。一是結合教材的需要,針對紡織品教學中的每一個知識點,形成具體的、詳實的教學安排,通過計算機技術更好的處理教學問題。對于紡織工程專業的《紡織品CAD》課程;在學習本課程前,應先掌握《織物組織學》、《紋織工藝基礎》、《紋織物結構設計》等課程的有關知識。二是注重課程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系統講授與實物面料、實驗演示、設計實習與指導相結合,學生討論互評設計作品。教學手段上可以采用基礎理論課輔以多媒體、面料實物及視頻實例教學;設計技能結合實習指導等方式。三是實踐教學環境的運用。通過在教學中的實驗室、設備和軟件環境,在教學中讓學生學習ZIST系統、ZCAD系統、JCAD系統,教學和練習需在實驗室機房進行;設計作業過程需要使用機房,課內安排部分上機時間,其他時間學生自行上機設計操作。學生收集資料、設計初稿、創作和后期整理以課外實踐時間為主,所需課外實驗課時約20-40學時。課程考核采用作業形式,按規定的要求獨立完成作品,以工藝合理性和設計效果綜合評分,其中基礎理論和練習成績占總成績40%,設計創作作品成績占總成績60%,并結合平時成績綜合評定。
(2)合力提升課程教學方法。在紡織品教學中,通過計算機技術教學的基礎鋪墊,全面改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理念,可以實行產學結合,校企結合的方式。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以便學生能夠頂崗實習。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爭取建立工學交替的教育教學制度,這樣既為學生掌握必要的職業訓練和做好就業準備提供了條件,又可以把在工作崗位上接觸到的各種信息反饋給學生,不斷更新課程教學內容,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力求達到主體與主導的互動,學生與教師的共鳴,學法與教法的共振,知識與能力的辯證統一,認識和情感的同步發展,從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與效率,實現教學相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3)圖像處理技術的教學創新。在紡織品教學中,要通過計算機技術的實踐教學活動,形成圖像處理的綜合技術,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點,掌握紡織品教學的側重點,并結合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模式,將紡織品的具體教學運用到每一個環節。譬如在教學織物懸垂性的測試內容時,首先將試樣放置在支持臺上,等待試樣形成穩定的懸垂形態后,由CCD攝像頭進行采樣,經過圖像卡A/D轉換成為數字圖像,然后以灰度圖像格式存儲在計算機的存儲器內,形成整體的教學管理模式。
三、結語
在紡織品教學中,可以結合當前各項技術創新與指數需求,圍繞計算機技術與系統運用的綜合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形成強烈的探究意識,并熟悉紡織物的形狀設計、規格使用、特性分析等,更好的促進專業技能的提升。
作者:聶太平單位: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紡織服裝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