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志愿精神培育對策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技術與創新管理雜志》2015年第二期
本次調查以西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安科技大學等六所高校大學生為對象,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獲取樣本。實際發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81份,有效回收率95.25%。問卷調查主要是為了獲取第一手的數據,把握一種現象,為分析問題提供實證依據。本調查數據用SPSSStatisticsV19.0進行分析。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精神是行為的內在依據和可靠動力,所以志愿行動中存在的問題,也是志愿精神培育中的問題。下面筆者將對大學生志愿精神培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1.1大學生志愿行動類型單一、缺乏深遠意義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有特定的性格特征:有激情、有理想、求知欲強、希望被尊重、希望將自己所學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因此在組織大學生志愿行動時,應充分考慮其性格特征,最大程度地根據實際需求迎合其興趣志向,使其能夠將所學專業與志愿行動相結合,在志愿服務的同時,能提高自身素質、獲得尊重和認可。從調查數據可知,在實際操作中,目前現有志愿行動大多類型單一,專業性服務較少,缺乏社會影響。筆者從以下五組數據的統計結果進行分析說明。在對參與過志愿行動的大學生進行調查時,見表1所示在問題“你參與過的志愿行動所屬類型”的回答中,29.0%屬于社區發展,27.1%是日常幫助,11.8%屬于無償專業服務或咨詢,9.4%是環境保護,6.3%是重大事故緊急救援,2.4%屬于國際合作,5.5%屬于其他見表2所示在問題“參與過的志愿行動所屬狀態”的回答中,45.7%的是生活化項目,22.6%屬于主題節日項目,12.9%是國家或地方政策性項目12.4%是大型活動項目,其他占6.5%。綜合以上兩組數據發現,從志愿者參與志愿行動的類型、所屬狀態,不難看出目前大學生參與過的志愿行動類型較單一,專業性行動較少,活動產生的社會意義不大,不僅對受援者幫助有限,也無法使大學生實現自我成長和人生價值,更無法擴大社會影響,推動社會進步和人類發展。
1.2大學生志愿組織自身存在的問題至于當前大學生志愿組織存在的具體問題,在問卷調查中可以得到直觀體現。對問題“您認為當前大學生志愿組織主要存在哪些問題”的回答中,被調查者最多可選三項,通過數據分析。排在前四位的分別是:組織結構松散、管理效率低,官僚化傾向明顯,缺乏社會支持系統,鮮有激勵機制(見表3)。大學生志愿組織本身存在的這些問題間接導致了志愿行動類型單一、缺乏深遠意義。志愿精神培育中存在問題原因是多樣的,既涉及社會因素,也涉及學校因素。本文僅對以上兩個問題進行闡述,并提出相對應的對策。
2大學生志愿精神培育問題的對策分析
2.1豐富活動類型,提升志愿活動質量首先、政府部門加大物質投入,在傳統志愿行動的基礎上多挖掘和開展既是社會發展需要、對人民有益、專業性又強的行動。還要結合當前社會發展實際與高校合作,根據不同大學生的特點,把志愿行動與參與學生所學專業相結合,同時充分利用寒暑假期和節假日,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逐步挖掘具有大學生特點的志愿服務品牌項目。例如:法律援助、環境保護、食品安全鑒定、醫療援助和其他專業技術無償咨詢項目。同時,要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和內容。志愿組織要從自身的特點出發,選擇適當的服務內容和靈活多樣的服務方式,充分調動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豐富多樣、專業性強的活動不僅可以擴大志愿行動的廣度和深度,還可激發大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在將專業知識用于服務他人的同時,獲得成就感及認可和尊重,客觀上促進志愿精神的內化和傳播。其次、高校要將大學生志愿活動納入高校教育教學計劃中,為志愿活動提供高素質人才。志愿行動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志愿者的服務水平和能力。因此,有必要將大學生志愿行動以一定的時間、質量的要求明確寫入大學教育教學計劃中,將社會實踐課程與志愿活動相結合,并計入學分。首先,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志愿者進行集中或者分散培訓。培訓包括綜合知識培養和技能培訓兩方面。綜合知識即關于志愿服務的一般性知識。技能培訓,主要指提高志愿者的服務技巧和服務能力。其次,高校應擴大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招生規模,細化專業分類,根據實際需要培養適合“第三部門”工作的人才,也可以為其他非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提供社工專業的選修課,為有興趣和有意參與或從事志愿工作的大學生提供相關學習機會。同時給予適當的物質補償,使學生免去因參與志愿活動造成的經濟負擔,這不僅保證了志愿者參與行動的持續性和長期性,也有助于志愿行動的正常有序開展。志愿行動質量的提升有助于志愿精神的培育。
2.2多管齊下、加強志愿組織的專業化管理
2.2.1提高志愿組織內部人員專業素質首先,聘用專門人才逐步實現專業化管理。雖然依靠組織力量推動是中國志愿服務得以迅速發展的基本路徑,但仍有必要強調大學生志愿組織通過專業化管理以實現獨立運作,努力優化自身結構,使人員配備合理化,管理服務高效化。其次,重視對志愿者的選拔和培訓,提升志愿者整體素質。要從志愿者的初期招募、培訓和后期管理等環節加以規范,建立嚴格科學的準入機制。
2.2.2精心規劃志愿行動,提高志愿行動質量校團委對全校性的志愿組織、志愿行動負主要責任,同時對于各基層的志愿行動有領導和管理的義務。在開展志愿行動時,高校志愿組織要從實際出發,精心規劃,發揮自己的優勢,力爭做到“重實效、重特色”;加強管理,使志愿服務行動有序進行,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提高服務行動的層次和影響力,打造其志愿服務的品牌。志愿組織的工作水平直接影響志愿者的素質、志愿行動的質量和志愿精神的培育。
2.2.3建立大學生志愿組織規范的競爭機制志愿組織是志愿精神培育最直接的載體,志愿組織在全社會的作用和形象直接影響公民對志愿事業的態度和看法。一個能夠促進社會和個人發展的志愿組織無疑需要有高效率和卓越的運行機制,只有這樣才會起到榜樣和激勵的作用,使志愿精神進入全體公民的內心。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志愿服務,要允許競爭、鼓勵競爭,通過建立良好的競爭機制促進志愿組織健康發展。因此,志愿組織應該建立正常的“進入”、“退出”機制,經過社會服務的競爭而優勝劣汰。只有這樣方能保證志愿服務具有生機與活力。
3結語
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說:“在我們建設一個更加美好、更加公平和更加安全的世界進程中,志愿者精神將繼續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學生志愿精神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種直接體現。本研究在調查的基礎上,分析大學生志愿精神培育中存在的問題不僅涉及具體的活動類型還涉及志愿組織自身建設。針對以上問題提出的相關對策有利于大學生志愿精神的培育,也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更有利于樹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公民社會的建設。
作者:周斌牛佳欣單位:西安科技大學人事處西安科技大學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