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直流激電在某多金屬礦勘查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大功率激電是尋找金屬硫化物礦床的一種有效方法。本文對某地區銅鉛鋅礦的激電資料進行了綜合整理和研究,分析了該地區銅鉛鋅礦的激電異常特征,并在激電中梯掃面異常上,進行激電測深工作,對測深數據進行反演處理,確定了異常體的空間展布形態,并得到工程驗證。為激電法研究提供一個可參考的實例。
關鍵詞:激電中梯;激電測深;極化體;反演
前言
某地銅鉛鋅礦地球物理勘探主要應用直流激電尋找和發現異常,近而對該區礦化規模做出一個評價與判斷,為鉆探等工程提供靶區,指導該區下一步找礦工作的進行。在工作中,利用視極化率ηs和視電阻率ρs特征劃分鉛鋅礦化富集帶,在有利成礦地段選擇具有找礦意義的異常進行工程驗證。首先采用了時域激電中間梯度裝置開展面積測量,然后在激電異常區的有利部位進行激電測深工作,以確定激電異常源及推測礦化體的空間形態。根據鉆孔驗證,取得了較好的找礦效果。
1.礦區地質概況及地球物理特征
1.1礦區地質概況
礦區地層主要有大石寨組上段(P1d2)和滿克頭鄂博組下段(J3m1)及第四系。大石寨組上段(P1d2):分布于礦區北-北西部。下部為變質粉砂巖、粉砂質板巖;中部為粉砂質板巖、大理巖,地層走向50°~60°,傾向北西,傾角65°~70°;上部為安山巖、英安質疑灰巖等。其中大理巖及其頂底板板巖為礦區主要富礦圍巖;滿克頭鄂博組下段(J3m1):出露于礦區南東部,巖性以流紋質晶屑巖屑角礫凝灰巖、火山角礫巖為主,英安質疑灰巖及流紋巖次之;第四系大面積分布于礦區中部河床及溝谷兩側,由殘坡積碎石、腐殖土、洪沖積砂礫、亞黏土及風成黃土等組成。礦區地質構造與區域地質構造具有一致性,以北東向構造為主。北東向斷裂構造:出露于礦區北東部,主要標志為北東向展布的矽卡巖帶和酸性巖脈沿大理巖頂底板或大理巖中的層間構造展布;北西向斷裂構造:截切北東向構造,對礦床有一定的破壞作用。侵入巖:主要出露燕山晚期二長斑巖(ηπ53-2)巖株(或巖枝),屬烏蘭楚特花崗巖巖體(γ53-2)邊緣相的分枝,巖性為灰白色、淺褐色二長斑巖。總體走向近南北,分布于礦區北西部,系礦區矽卡巖及多金屬礦床形成的主要熱源和礦源體。
1.2地球物理特征
巖礦石的物性特征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應用前提,也是資料解釋的重要依據[1]。本次工作對物性參數測量采用面團法。測定參數為極化率(η)和電阻率(ρ),統計了礦區巖礦石的參數變化范圍和平均值。由以上巖性物性特征測定結果及物探異常顯示可知,區內各類巖礦石電性參數值變化較大,礦石與背景值巖石的電性差異明顯,其中以矽卡巖和含礦巖石的極化率最大、電阻率相對較高,顯示相對高阻高極化地球物理特征,會形成明顯的激電異常,具備開展直流激電方法的物理前提。
2.直流激電勘探方法及其成果
解釋該礦區采用激電中梯測量,網度為100×40m。以尋找和發現銅鉛鋅(礦化)體的激電異常;在地表礦化線索明顯且發現激電異常的部位布置測深剖面,以獲取激電異常性質和其空間特征等信息。
2.1激電異常特征分析
激電異常背景值ηsb和異常下限值ηsx用下式確定,ηsx取1.5倍均方差εηs。
2.2激電測深異常特征
解釋為了進一步分析異常的空間分布形態,在JD-1異常區布置了一條測深剖面,該測深剖面長度400m,剖面方向155°。從視極化率反演斷面圖中可以看出10-3號測深點均有異常顯示,異常分為兩層:其中頂部異常在標高980m~740m;底部異常在標高740m以下。頂部異常視極化率最大值7.2%,總體產狀較陡85°左右,局部近直立狀,總體傾向北西;底部異常視極化率最大值4.2%,產狀較陡,近直立狀。經鉆孔驗證:其中8-3號點頂部異常有多條礦體。在4-7號點,標高在980m~890m有多條傾向北西的礦體;在8-4號點,標高在910m~800m有多條近直立的礦體。總體來看測深反演剖面與實際礦體吻合較好。結語通過對鉛鋅礦普查區開展的直流激電中梯、直流激電測深地球物理工作,獲得了銅鉛鋅礦(體)的空間分布特征,且效果十分明顯。由于含礦圍巖與礦(化)體在激發極化特征上存在明顯差異,因而采用激電方法尋找相對圍巖的高極化體,方法選擇較好,找礦效果比較明顯。
參考文獻:
[1]傅良魁.激發極化法[M].地質出版社,1982.
[2]傅良魁.電法勘探教程[M].地質出版社,1983.
[3]李金銘.地電場與電法勘探[M].地質出版社,2005.
作者:徐紅軍劉常鴻王甲穆海琦黃笑 單位:核工業二四三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