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礦用皮帶機滾筒軸承拆卸方法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礦冶》2017年第5期
摘要:針對礦用皮帶機滾筒結構比較特殊,拆檢工況環境較差;使用調心滾子軸承,滾動體可以翻轉活動;軸承外圈與安裝位置之間為過盈配合的特點,本拆卸方法操作簡單方便,安全可靠,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可以滿足目前所有皮帶機滾筒軸承拆卸需求。
關鍵詞:皮帶機滾筒;拆卸方法;高效快速
0引言
皮帶機用于煤礦綜采工作面轉載機的快速推移和搭接,其中機尾滾筒的主要作用為皮帶換向,其結構如圖1,工況環境較差,高轉速、載荷重、軸距長。如果潤滑不及時或者出現漏油等就會造成軸承發熱變色,進而燒傷抱死。如何在拆檢時快速方便的更換軸承顯得尤為重要,傳統方法用銅棒或大錘頻繁敲擊,受力點不平衡,必須頻繁更換位置使其均勻受力,這樣操作者的勞動強度很大,需要幾個人輪流交換錘擊。同時因軸承受到頻繁沖擊力,軸承容易損壞。本文主要圍繞提高皮帶滾筒拆卸效率和質量的方法和工具工裝進行研究。
1現狀分析
目前采取的拆卸方法是:①首先拆卸掉端蓋及螺母套。②先利用液壓千斤頂或銅棒將軸及一盤軸承拆下取出(以軸肩為受力點)。③使用銅棒或大錘用長條方木從滾筒的另一面敲擊軸承的外圈拆另一盤軸承。此種拆卸方法的弊端主要是滾筒使用調心滾子軸承,外圈與滾筒軸承座之間為過盈配合,滾動體可以翻轉(如圖2)使內圈活動無法使用普通的拆卸工裝,操作者用長條方木支撐在軸承外圈上作為受力點,用銅棒或大錘頻繁敲擊,受力點不平衡,必須頻繁更換位置使其均勻受力,這樣操作者的勞動強度很大,需要幾個人輪流交換錘擊。同時因軸承受到頻繁沖擊力,軸承容易損壞。
2高效快捷的拆卸方法及工裝設計
針對皮帶機滾筒結構以及所使用調心滾子軸承的特點,利用雙壓板及支撐板和液壓千斤頂制定了以下拆卸方案。
3實際使用效果
該皮帶機尾滾筒拆軸承工裝,經現場使用驗證(如圖4、圖5、圖6),可隨產品靈活調整支撐板和壓板的位置,適應不同類型的拆卸需求,能夠通用;操作簡單方便,安全可靠,效率高。
4結語
傳統的拆卸方法效率很低,拆卸一盤軸承需要三名操作者工作30分鐘,并且軸承受到頻繁沖擊力,軸承保持架容易損壞,受人為因素影響,很難保證質量。采用此種方法及工裝拆卸僅需兩名操作者工作10分鐘即可完成,生產效率至少提高78%,操作者的勞動強度大大減輕;操作簡單方便,安全可靠。而且該方案采用液壓千斤頂軸承受力均勻,完全可以保證拆卸完成后軸承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孫志禮,冷興聚,魏嚴剛等主編.機械設計[M].東北大學出版社,2000.
[2]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JB/T5000-2007重型機械通用技術條件第10部分:裝配[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3]機械設計手冊編委會編著.機械設計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作者:李亞寧 單位:寧夏天地奔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裝分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