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多媒體教學在水質工程學中的應用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結合教學實踐,對多媒體教學應用在《水質工程學》課堂教學中的優勢進行了總結,并對目前多媒體教學在該課程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了探討,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水質工程學,教學效果
《水質工程學》是高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的一門核心主干課,該課程的主要授課內容為物理化學處理和生物化學處理,圍繞水質概念、水質標準、水處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工藝系統等內容,對水處理新技術和新工藝及其未來的發展前景進行探討,為學生將來從事本專業的規劃、設計、施工、運行管理以及科研等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論基礎和應用基礎。該課程的特點是實踐性強、內容多而抽象、難度大,如果只采用傳統的“粉筆+黑板”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不好。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地擴大教學信息量、擴展教學空間、活躍課堂氣氛,有助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符合現代教育發展中課堂教學改革的要求。作為該門課的任課教師,筆者深感這種現代化教學方式給課堂教學帶來的諸多好處,同時也對多媒體教學中凸顯出來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思考,提出了改進的方法。
1多媒體教學應用在《水質工程學》中的優勢
1.1在有限的學時里面擴大了教學信息量
《水質工程學》雖是專業核心課,但在“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培養目標下,學時也有所壓縮。目前我校安排的教學學時為96學時,是在全國專業指導委員會指導下結合我校教學現狀,將原培養方案中的給水工程(下)和排水工程(下)兩門課程有機整合而成的一門綜合性課程。根據課程實施大綱的安排,該課程覆蓋了給水工程和排水工程中涉及到的物理、化學及物理化學處理工藝原理、生物處理理論與技術、水處理工藝系統,內容多且抽象,如果僅使用傳統的“粉筆+黑板”教學模式,教學效率低,再加上學時有限,很多內容只能點到為止。通過使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可以節約黑板板書的時間,在相同的時間里極大地擴大了教學信息量。
1.2利用多媒體擴展了教學空間,使教學內容具體直觀、淺顯易懂
針對給水排水工程中的各種工藝流程圖、構筑物結構圖和一些原理示意圖,傳統的板書教學不僅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而且抽象難懂,而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把抽象難懂的知識通過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多種方式向學生闡釋,比如現場的照片、視頻和水處理單元的工作動畫,再結合教師的手勢、鼠標或激光筆,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加深對抽象內容的理解與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便于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果
相比于傳統的“粉筆+黑板”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在PowerPoint課件中交叉運用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多種素材,教師還可以在課件使用的過程中穿插板書、討論、提問互動等環節,創造出一個生動有趣、富于變化的課堂情境,增加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1.4多媒體教學利于展現學科前沿,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水質工程學中涉及的工藝、材料和設備在不斷更新,教材雖然也在更新,但很難體現本學科的最新技術和信息,多媒體教學可以有效地彌補這一不足。教師可以把出差調研過程中收集到的給排水新技術的照片資料,也可以把在科研活動中積累的成果或心得體會通過多媒體方式展示給學生,并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現利用CNKI,萬方,webofscience,EngineeringVillage等中外文數據庫進行給排水學科高質量文獻檢索的方法,鼓勵他們多從網絡數據庫中獲得更為前沿的專業信息。教學實踐表明,當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展現前沿的學科信息時,學生表現出更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即使教師傳授的知識在當時看來是最新的,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被更新淘汰,所以教師傳授給學生自主學習、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該是比信息本身更重要的教學目標。雖然多媒體教學直觀生動形象,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在使用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筆者結合《水質工程學》的課堂教學實踐,進行了一些思考和改進。2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2.1教師應把握好多媒體課件的授課節奏,在課件制作中富有創造性
多媒體教學具有集成性、快捷性等諸多優勢[1]。這一方面能使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增大、教學速度大幅度提高,但另一方面卻造成了在此環境中學生視聽并用,精神高度集中,身體更容易疲倦。已有研究表明,多媒體教學中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傳統教學中縮短了1/3[2]。針對這一問題,多媒體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吸收的節奏,具體來說,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追求講地快、講地多,而是應該做到循序漸進、快慢結合,使學生對知識點的接收能遵循感覺→知覺→短時記憶→反復刺激后形成長時記憶的過程。此外,教師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過程中應該富有創造性,不能一味的“書本搬家”,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應該對教材進行取舍、拉伸和再創造,在體現知識結構內在邏輯性的同時提高趣味性,另一方面應該按照問題引導法或發現法組織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去思考,進而避免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比如,在給水廠的工藝部分,為了避免純文字和流程圖的方式,在制作課件時可以把每一種構筑物通過圖片和動畫給學生進行展示,在此基礎上,再把它們組合起來對水廠工藝流程進行介紹,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整體而系統的印象。
2.2多媒體教學不能“一放到底”,需要和其他教學媒體相互協同
在多媒體教學中,容易出現多媒體課件“一放到底”的現象。雖然傳統板書授課存在一些弊端,但是這種授課方式卻是《水質工程學》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板書授課能提煉一堂課的精華,顯示出課程的結構和層次,指示出課程的關鍵和重點,特別有利于數學推導等邏輯性和理論性較強的知識的講解。此外,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和表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恰當的啟發技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放慢速度、重復或換說法的方式能強調和更好的解釋重點難點。總結起來,《水質工程學》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各種教學媒體的協同作用如圖1所示。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僅僅靠多媒體課件這一種教學媒體,課堂授課時只是站在講臺上給學生“一放到底”地展示多媒體課件,毫無疑問會使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受到影響。為了克服多媒體信息量過大容易造成的學生精神疲勞,教師還可以通過在屏幕側方走動,采用相應的手勢、表情、體態、語氣配合屏幕內容引起學生的興趣,甚至有些情境下可以走到學生中間進行啟發和講解。因此,在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該把多媒體和其他教學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協同作用,相互補充配合,充分地發揮各教學媒體的優勢,尋求各種教學媒體在不同教學內容中的合適作用點,并合理地進行組合,演練出快慢得宜、重點難點突出的教學流程。圖2為《水質工程學》中“污水廠的常規處理工藝”一節的課堂教學過程的組織結構流程圖教學實踐證明,通過設計課堂教學過程,教師可以把多種教學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整個教學過程既脈絡清楚、重點難點突出,又信息量豐富。而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不同的講課節奏,進一步區分出講授的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2.3教師應該通過一定的方式訓練學生養成在多媒體環境下正確做筆記的習慣
筆者發現,在新的多媒體教學環境下,學生們不再像在傳統板書教學中那樣奮筆疾書,而是變為拿出手機“咔咔”的拍照,這種用手機“記筆記”的現象現在越來越普遍,甚至有人調侃:教師的教學水平的高低跟一堂課下來學生手機電量的損耗成正比。還有一部分同學采取的是考試前拷貝老師的課件去打印來代替做筆記。學生傳統做筆記習慣的喪失,很大程度上和多媒體教學的快節奏、大信息量相關,在多媒體教學中,由于屏幕的翻頁速度要快于傳統的板書教學,學生記筆記的速度跟不上,即使能夠勉強跟上,也會因為記筆記而影響全神貫注地聽講和聽課質量。但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課堂筆記相當于是把“復述”和“組織”等諸多過程融合在一起,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相關的實驗研究也已表明,對做過筆記的內容進行記憶的概率是沒有做過筆記內容的7倍[3]。雖然在調查中,部分學生表明在課后對照著拍下的照片細心整理復習也會取得不錯的學習效果,但是由于課后整理筆記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有些來不及整理的筆記存在手機里面越來越多,就更不愿意去翻看了。即使是把教師的課件拷回去的同學,也只是隨意翻看一下,或者打印出來看一下就過了,這些知識沒有經過他們自己的歸納整理,印象不深,很容易忘記,長此以往,還容易養成學生的惰性。針對以上問題,教師應該采取一些方法教會學生在新的教學環境下做筆記。首先,在制作課件時,重點表現的應該是形象的圖片、動畫、視頻等生動的內容,盡量少用文字,顯示的文字應該精煉簡單,相應的具體解釋和闡述教師可以通過口頭表達的方式進行,這樣一方面可以使課件內容生動有趣,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克服不愿動手做筆記的惰性。同時,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教師可以通過把投影文字中需要做筆記的內容加粗或用特殊的顏色標識,并同時放慢語速或者重復強調來提示學生進行筆記,同時給予學生相應的時間。并盡可能在授課過程中對掌握程度要求不同的知識點進行提示。此外,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增加一些板書作為學生做筆記的示范。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和訓練,學生就會逐步適應教師授課的思路和習慣,學會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正確做筆記。
3結語
多媒體教學比傳統教學方式有極大的優勢,但它也對教師在課件制作、多種教學媒體協調、訓練學生正確做筆記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地更新教育理念,積極地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根據新的教學環境促進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改變,才能更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以上內容是筆者在《水質工程學》課堂教學中關于多媒體教學的一點實踐和思考,以后還要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繼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健,王海明,李鳳娟,等.淺談現代多媒體技術在“互聯網+教學”中的應用———以《工程力學》課程為例[J].科技視界,2018(5):158-159.
[2]劉靜.試論多媒體教學對提高學生注意力的影響[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7):17-18.
[3]李向明,吳守軍,何建強.多媒體教學對大學生課堂筆記影響的調查與思考[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14(8):24-27.
作者:廖 熠 梁 超 司馬衛平 寧欣強 唐恒軍 單位:四川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