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設作為推動我國水利事業發展和我國社會經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但對其為所在區域內生態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卻不可忽視。因此,對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我們應該做到正確看待,并積極對促進水利建設與生態環境間關系和諧的相關措施進行探索研究,減少因水利工程建設所造成的環境和河流的破壞,才能積極推動人類與自然環境間的和諧發展。
0引言
水利工程的建設對于我國發電、防洪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推動我國工、農業不斷發展的同時,也為我國水利資源的有效合理分配和利用提供了機會。但任何事物都具有的兩面性的性質,要求我們必須對水利建設為我所帶來的影響進行正確看待,既要承認水利建設的發展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有推動作用,還要承認水利建設對我國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特別是負面影響。
1我國水生態環境現況
水生態系統作為地球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類社會的生存發展有著直接影響。水生態系統在隨著人類歷史不斷的發展進步,逐步成為由以水為核心的天然因素和經過人類改造后的自然因素所結合形成的有機統一體,其所包含的不僅僅是水資源、土地資源和生物資源等自然因素,還包括著人類歷史發展進步所形成的各類建筑等人工因素,這些方面的內容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對人類歷史的發展和進步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只有當水生態系統的作用得以正常發揮時,才能夠建立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才能促進人類歷史文明的進一步發展。目前,隨著人們對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研究的深入和建設數量的增多,已經對原有的水生態系統造成了破壞,并形成了一種新的水生態環境的平衡模式。而新舊水生態環境間平衡性的不兼容,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水生態系統發生一系列大的改變,一味的進行水利工程的建設,而忽略其對生態環境所可能帶來的影響,將勢必會受到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因此,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前,必須要對目前水利建設、對水生態環境系統所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充分的調研和考量,在此基礎上制定相關的水利工程項目建設計劃和決策,并在進行實際建設時,能夠根據水生態環境問題的變化及時對建設計劃和方案進行調整和完善,實現環境友好型水利設施的建設[1]。
2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現況
目前,由于我國生態環境資源的有限和再生速度的緩慢,使得我國在當前社會經濟各方面都得到高速發展的情況下,生態環境資源短缺的問題逐漸暴露并愈發凸顯,因此推進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進程和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對于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水利工程的建設發展,在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推動下,已經獲得了較大的進步。一方面,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規模和范圍開始向著大規模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水利建設項目的開展提供了經濟和技術基礎,施工力度也隨之不斷加大,以期實現當前對水資源的不斷全面開發和利用,解決目前社會經濟發展中水利資源分配的不均衡及短缺等問題。相應的,在不斷進行水利設施建設的過程中,施工建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卻日益嚴重,反而加劇了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資源短缺的問題。因此,在當前的資源環境中,就需要在進行水利工程項目建設時,提升對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以及生態環保生產技術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的利用率,以便減少因水利工程建設對周邊環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和破壞,在實現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之間和諧發展的同時,實現對水利資源的綠色開發、綠色利用[2]。
3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分析
目前,我國水利工程的建設發展已經在蓄洪、水力發電、農業灌溉、航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在促進我國水利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由于水利工程的修建大部分都是在基于自然河道的基礎上進行建設的,對河流周邊長期演化而來的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破壞,對河流沿線的生物多樣性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隨之所帶來的就是對陸生生態環境、水生生態環境及氣候等相關環境的較大負面影響。
3.1水利建設對陸生生態所造成的影響
第一,水利工程建設的施工往往需要對周邊地區的平原、草地、農田等自然植被土地進行征用或破壞,大范圍的植被破壞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或導致河流堤岸的坍塌等問題,而大型水庫的修建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嚴重時或誘發地震等嚴重地質災害。同時對于植被的大范圍破壞,對水利建設范圍內的生物棲息地物種群居的數量造成下降,并迫使大批物種不得已遷徙。第二,在進行水利工程的建設時,不僅需要對劃分永久占地,還需要進行施工時臨時用地的劃分,在施工過程中因各種機械或建筑材料的運輸,以及各類相關施工活動的展開,都會對范圍內的土地植被造成大范圍的破壞。除此之外,水利工程移民項目所需要進行的毀林開荒等相關項目,都會進一步加劇地表的植被破壞程度,從而造成該地區嚴重的水土流失,或因為水土流失問題,造成嚴重的滑坡、坍塌等事故,影響當地的水源質量。還存在因水利工程的攔河堤壩的建設,導致當地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鹽堿化降低當地的土地利用率。第三,水利工程建設中所涉及到的毀林開荒、破壞植被以及地下水位的上升,都使得水利工程周邊地區陸生動物生存范圍不斷被縮小,繼而引發物種多樣性的減少。另外,水利工程中水資源大面積攔蓄工程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當地大氣濕度的變化,導致原有的陸上動物失去其原有的生活環境和條件,造成生物的大批遷徙,最終影響該地的生態平衡穩定。
3.2水利建設對水生生態所造成的影響
水利工程的建設會導致河流的自然形態改變,造成部分河道原有的水流及水位下降,繼而造成河道上游和下游的水溫及泥沙含量變化,繼而引發河流沿線生態環境的變化,最終導致該地區地質及氣候環境的變化。第一,在水利工程建設施工期間所產生的污水、廢水及廢棄物等,經常出現不經過濾處理或降解處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中的情況,造成該流域水質的污染。而進行水利工程設施建設時,經常需要將該河道流域內的水流進行攔截,致使該河道區域內的局部水流流速變慢,導致該地區大氣循環速率及水質自凈速率下降,進而易發該地區中重金屬含量的超標和污染。第二,天然河道在長期的形成過程中已經在周邊地區及水域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態系統,而水利設施的建設大部分都是直接建立在天然河道上,以便對水域水量進行有效攔截,這就使得河道沿線及水域內原生植物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造成生物多樣性的減少。第三,水利工程的建設除了會對天然河道造成上述影響,還會對河道內的水質水溫產生影響,特別是進行水庫水利工程的建設時。由于水庫內水域具有面積較大、水質流通速率較慢且水體較大的特點,使得水庫內水域面積受太陽輻射的聚熱作用較強,水溫會逐步升高,不利于魚類的生長繁殖,特別是對河道下游的魚類繁殖影響較大,或致使其產卵期的推遲。另外,水利工程的建設,造成的水域隔斷,導致部分洄游繁殖性魚類的生長繁殖環節被阻斷。最后,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廢水及廢棄物在河道內的直接排放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水質污染,造成水生物生長環境的破壞。第四,水庫、水力發電站等水利設施的建設,會在短時間內造成該河段的水域面積的增大,直接導致水面蒸發量的加大,促進大氣循環中的水汽含量,增加降水天氣現象,從而對該地的氣候造成影響產生一定的變化[3]。
4促進水利工程建設中進行環境保護的相關措施
水利工程的建設對環境變化所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不僅僅體現在我們所討論的生態環境方面,還對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文的發展都有著顯著地影響。因此,人類在對水利資源進行改造的同時,也在間接的受到改造對自身所產生的影響,因此,在進行水利工程的建設時,需要特別注意對生態環境的協調保護。
4.1建立相關生態保護制度,加強生態保護意識在進行水利工程施工之前,相關施工設計組應事先根據水利工程修建地的生態環境對水利工程修建的利弊權衡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做到因地制宜的規劃,盡可能的將水利施工建設所帶來的生態環境破壞程度降到最小。對于水利施工所造成的水利移民項目,需要制定完善的移民政策,使水利移民也能夠享受到水利設施建設后所帶來的各方面的效益。在施工期間,要不斷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觀念的強調和宣傳,保證施工過程中盡量降低對環境所造成的破壞。建設完成后,要盡快對建設期間破壞的植被進行修復,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
4.2將生態保護意識落實到各個方面在進行水利設施建設時,需要把生態保護意識落實到生態建設中的各個方面中去,以生態和諧的理念做指導,保護動植物原有的棲息條件不受污染和破壞,降低建設過程中所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概率。除此之外,還需要建立相應的后續環境影響監察和反饋模式,對水利工程建設區域的環境變化進行跟蹤調查,便于對環境不良影響的及時發現和及時糾正,將對生態環境的危害降至最小。4.3采用環保建設材料和新興環保建設技術對于水利工程的建設,要積極引進先進的建設技術,并對原有的技術不斷進行改善和創新,將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案例作為借鑒,根據我國具體環境特點,進行調整和改造,創造出適合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的生態保護建設方案,進行合理建設。除此之外,還需要在施工過程中積極使用環保施工材料,降低施工污染[4]。
5結束語
水利工程建設所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因此,在進行水利工程的建設時,一定要做好水利工程與周邊生態環境之間的和諧發展,逐步實現生態和諧的水源生態系統的建立。并且需要建立完善的環境評價機制,及時對周邊環境問題進行監測和解決,為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江南.水利工程建設對水生態環境系統的影響及解決措施[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4(04):29,41.
[2]張麗.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綜述[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08):185-186.
[3]胡春祥.簡析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與對策[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7(01):6-7.
[4]蔡松年.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及保護對策探討[J].中國水能及電氣化,2013(09):45-47,65.
作者:曹億 單位:安徽省澤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