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技術在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國家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互聯網+”作為發展戰略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對互聯網行業進行創新創業,高校創新創業活動也開展得如火如荼。本文以此為基礎,探討信息技術應用于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具體策略和方法,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信息基礎;高校學生;創新創業
引言
大學生屬于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對于整個國家的長治久安都有重要影響。在我國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攀升,而社會工作崗位卻并未得到相應增加,畢業生就業難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開展創新創業,既是緩解就業問題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有序方法,將信息技術應用在高校創新創業中,為創新創業賦予了更多可能。
1信息技術應用在創新創業的意義
在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下,對于社會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為了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口號,各個高校都在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也存在一系列新問題。要讓創新創業教育取得更為理想的成效,必須要從課程教學模式、保障體系等多方面進行構建,運用信息技術,為課程體系構建提供新的依托。網絡資源豐富多樣、取之不盡,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通過信息技術,能夠引入網絡中的創新創業資源,為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提供新的資源和渠道支撐。此外,高校創新創業活動不僅為了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具備創新創業能力,還要能夠讓他們掌握創新創業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具備愛國主義情懷和創新能力,通過應用信息技術,讓學生掌握與創新創業相關的政策、法規等,并幫助他們明確規劃自己的未來發展,這樣,學生不需要過分依靠教師即可自己完成任務,學會辯證看待創業和就業的關系,成為復合型、全面型人才。信息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力量,對于大學生而言,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決定著他們未來的發展,將信息技術和創新創業相結合,能夠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構建出針對性、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實現線上和線下教學同步化,避免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心理,提高他們的自主思考能力。
2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育現狀分析
在當前的知識爆炸時代,高等教育應當將重點放置在學生創新能力鍛煉上,不能過分拘泥于專業知識教育。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知識獲取難度越來越低,以往的學習方式已經行不通,身處這個特殊的時代,必須高度重視學生創新習慣和創新能力培養,并幫助他們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不能過分拘泥于專業知識學習和教師傳授。在當前的高校課堂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即“年級越高,出勤率越低”,究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枯燥乏味的課程講授方式讓學生不感興趣,最重要的還是因為過于關注理論知識點傳授。創新創業活動改變了這種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強調在獲取專業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實現創新能力提升,這與人才強國、科教興國戰略如出一轍。如今,我國正處于對外開放的新時期,國家號召各高校開展創新創業,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召開之后,草根創業成為當前創業的主流,為了促進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國家推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縱觀當前的情況來看,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活動的熱情非常高,但是,受到各種主觀和客觀因素限制,創新創業的成果也大受影響。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各高校、省市都會定期舉辦創新創業競賽,在社會層面,也構建了諸多創業平臺,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提供服務,盡管政策、賽事、平臺都非常豐富,但是,在資金、師資力量和主觀因素的限制下,很多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還是以失敗告終,總體來看,學生創新創業的傾向較大,但是具體行為成果卻不甚理想。具體來看,高校創新創業知識體系相對陳舊、教學模式也比較單一,相當一部分高校在創新創業活動時,依然采用填鴨式的灌輸方式,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和陳舊的教育內容,反而會打擊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師資力量薄弱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創新創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涉及多方面的知識、內容,創新創業對于高校教師的綜合能力、個人素質都有嚴格要求,在高校中,普遍缺乏兼具理論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創新創業活動大多由輔導員或者專業教師來兼任,專業性不足,成效自然不甚理想。此外,盡管學生有主動參與的意愿,但是受到考證、考試等因素影響,他們還是將主要精力放在專業知識、四六級考試上,即便有業余時間,也大多用于娛樂,很少有用心關注創新創業活動者,在象牙塔中,學生感受不到激烈的競爭,也就認為創業并不重要。
3信息技術應用于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探討
3.1營造創新創業氛圍
創新創業氛圍營造需要政府、學校以及企業的共同努力,其中,政府是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主導者,對于高校創新創業體系構建具有決定性作用,對此,政府要高度重視,發揮出財政、社會保障、教育管理部門的主導作用,構建出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創新創業保障體系,為創新創業學生提供資金和政策保障。同時,政府還要完善創新創業的法律和法規,為學生提供商標注冊、稅務登記等方面的支持,構建信息網絡平臺,為創新創業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提供支持和保障,在學校、企業、學生之間搭建雙向就業選擇平臺,用網絡咨詢室、微信公眾號等,為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提供指導,并通過云平臺構建動態化的監測體系,全面了解學生的創新創業現狀及其中出現的問題。高校教師則需要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了解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再以此探討具體的解決方案,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服務。
3.2建設信息技術平臺
完善的信息技術平臺能夠為高校創新創業活動發展提供支持,對此,高校需要以新時期的信息技術為切入點,構建完善的網絡資源與教學平臺,完善教育體系。一方面,高校需要將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納入專業計劃和學分體系中,將其與教師的工作職責掛鉤,引導專業教師將文化課程和創新創業活動相融合,突出專業特色、深化育人模式。同時,還要根據教育部的需求進一步細化人才培養方案,開發出創客課程、創業基礎課程、創業實務課程以及創業案例課程,結合實際創新課程體系,打造出具有地域性的創新創業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構建課程體系要突出層次性,滿足不同興趣、專業、年齡學生的需求,為社會提供懂管理、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并結合“互聯網+”時代的需求,構建互聯網創新創業平臺體系,不斷完善、優化課程內容,探索新型教育模式,實現創新創業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
3.3開發信息化資源
如今,網絡直播在各個行業中生根發芽,網絡直播用戶逐年攀升,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成為網絡直播的堅實擁護者,針對大學生群體這個特點,在開展創新創業活動上,需要轉變傳統的教育模式,開設直播課程,聘請優秀的校外導師為學生傳授知識,學生可以通過彈幕與教師互動、溝通。同時,學校還可以通過網絡公開課、幕課等平臺,打造優質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在課程結束后,增設作業和習題內容,讓學生在課后也能夠隨時觀看視頻,鞏固所學內容,進一步激發出自身的創新創業興趣。為了規范學習模式,還可以構建在線課程學習認證制度,結合學生的線上學習情況進行檢索,檢索形式除了考試之外,還可以通過創業計劃書撰寫、論文撰寫、模擬企業創建等方式開展,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提高創新創業的開展質量。
3.4構建創業孵化基地
創業孵化基地也是創新創業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平臺之一。在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過程中,高校也要以信息技術為依托,堅持以服務為指導,遵循協同育人原則,爭取政府、企業、行業的支持,擴大創新創業園區,整合各類優質的教育資源,并形成鼓勵創業的激勵機制,借助企業、政府的支持構建創業孵化基地,引導學生交流經驗,獲取更多靈感,并為他們的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全程跟蹤。在學生遇到困惑時,為他們提供資金和政策上的保障,構建人力資源和科技資源集聚地,提升創業成功率。此外,還能以信息技術為依托,構建資源共享平臺,讓各類寶貴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可以得到高效、全面利用,減少對寶貴教學資源的消耗,在創新創業活動中,實踐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信息技術與創新創業活動之間的融合,離不開實踐體系落實。在這一過程中,高校要高度重視實踐環節,防止理論和實踐之間出現脫節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掌握各個專業創新創業活動對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引入新型案例,通過實地考察、課堂交流等方式,將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在學生參與實踐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尋求教師的幫助和支持,還可以隨時查看優秀的共享資源和創業案例等,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很好地解決創業活動中的問題,不僅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即便學生創業失敗,那么,在走入社會后,也依然具有競爭能力和創新意識。
4結語
信息技術與高校創新創業之間的融合,不僅有助于鍛煉學生創新創業精神,也提升了他們的信息獲取能力、學習積極性和個人素質,對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當前創新創業號召的指引下,各高校都在主動開展這一活動,并推出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競賽,在新的歷史時期,要主動適應時代挑戰,促進信息技術和創新創業活動之間的深度融合,從課程內容、教學平臺支持、師資隊伍保障方面進行改革與創新,解決學生在創新創業活動中的后顧之憂,為他們提供全程指導,強化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銜接,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堅實的依托。
參考文獻
[1]顧浩俊.高職院校開放式創業教育體系構建初探[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
[2]張興華.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建構[J].南方農機,2019(12).
[3]盧杭央.基于“專業+”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與實踐——以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智庫時代,2019(17).
[4]張麗靜.高職院校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黑龍江科學,2019(9).
作者:陽程宇 單位: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