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油田電站調試時供氣方案的選擇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渤海某油田分為A區和B區兩個區塊,油田主電站的燃料氣氣源位于A區的某平臺上,而主電站則位于B區的某平臺上。針對主電站和燃料氣氣源分離的這種情況,在平臺初始投產時,主電站如何成功調試關系到整個油田的正常投產。通過進行兩種供氣方案對電站調試時各個系統的適應性對比分析,并結合實際工況制約條件選擇合適的供氣方案,對主電站和氣源分離工況的電站調試具有參考意義。
關鍵詞:工藝流程;調試;海底管道;適應性分析;供氣方案
1項目概況
渤海某油田位于渤海西部海域,分為A、B兩個區塊。平臺現有設備已經不能滿足油田高效開發的需要,有必要對平臺設備進行改造,改造后主電站設置在B區,而該油田自產氣不能滿足自身需求,需要海底管道管網供氣,目前已經通過一根4″(10.16cm)支管向A區DP平臺補充燃料氣。
2供氣方案分析
在渤海某項目投產前,需要對B區的主電站進行調試,由于渤西南管網在A區登陸,還需要把海底管網的天然氣輸至B區供天然氣發電機調試。目前有兩種方案:①直接供氣,即通過新建的14″混輸海管直接把渤西南管網中的天然氣輸至B區;②間接供氣,即A區預投產四口生產井,與管網來氣混輸至B區。
2.1直接供氣方案
渤海某油田主電站設置在B區,管網天然氣在A區登陸后,通過新建的14″的海管輸至B區,經過B區燃料氣處理系統處理合格后供發電機調試使用。為此需對新建的14″海管進行分析[1]。
2.1.1調試期間的輸量
渤海某油田單臺天然氣發電機耗氣量為2.0×104Sm3/d,兩臺同時調試,新建的14″海管需滿足兩臺發動機同時調試的工況,輸氣量為4.0×104Sm3/d。
2.1.2調試期間海管的適應性分析
①直接輸氣穩態工況下的水力和熱力計算在進行天然氣發電調試時,管網氣源在A區登陸后再通過新建的14″海管輸至B區。現基于14″管道的穩態水力和熱氣分析,按1.8km長度計算。②直接輸氣的水合物預測及段塞流分析水合物分析預測:經分析在調試期間,當壓力由800kPaG降至760kPaG時,水合物的形成溫度區間在-31.1℃左右,而管線中氣體的溫度約為15℃,因此不會產生水合物。段塞流分析計算:在調試期間,除了在管道出口外,管內介質的流動形態基本為層流。所以,在正常的操作中,段塞流不會出現。經過以上分析認為,14″海管可以滿足在調試期間單獨輸氣工況。
2.2間接供氣方案
渤西南管網天然氣在A區登陸后,與A區井口物流混合進入新建的14″海管輸至B區,經過B區原油生產系統、燃料氣處理系統處理合格后的燃料氣供發電機調試使用。需對新建的14″海管進行分析。
2.2.1調試期間的混輸量
調試期間,兩臺機組同時調試的工況,即4.0×104Sm3/d。
2.2.2調試期間海管的適應性分析
①間接輸氣穩態工況下的水力和熱力計算
渤海某油田在進行天然氣發電調試時,渤西南管網氣源在A區登陸后與A區井口物流混輸至B區。現對A區至B區的14″海管進行分析,基于14″管道的管道穩態水力和熱力分析,按1.8km長度計算。
②間接輸氣水合物分析
預測及段塞流分析水合物分析預測:在一定的壓力和溫度下可以形成水合物。為了評估在生產過程中水化所造成的危險,下面將分析調試期間的工況。在調試期間的運行過程中,管道的工作溫度為64.8~66.3℃,壓力890~1000kPaG,混輸壓力和溫度在水合物生產曲線之外,因此沒有水合物的形成。段塞流分析計算:氣體速度和管道的持液率是形成段塞流的敏感因素,地形和輸送壓力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管道出口的流型是段塞流,所以混輸海管中段會出現塞流。調試期間最大段塞量體積為7.9m3,而接收段塞流的一級分離器中高液位至正常液位容積為80m3,可以處理段塞流。經過以上分析認為,14″混輸海管在調試期間滿足輸量工況。
3兩種供氣方案的工藝流程適應性分析
3.1直接供氣工藝流程
渤西南管輸天然氣在A區登陸后,經過燃料氣加熱器加熱后,直接進入14″海管輸至B區。經過計算,調試工況下A區的燃料氣加熱器功率滿足要求。B區一級生產分離器需要進行適應性的操作,分離器本體需要水封,目的是防止天然氣串入其他系統中,確保調試期間的安全。其他輔助系統滿足調試要求。
3.2間接供氣工藝流程
A區平臺需投產生產井四口,平臺的其他生產流程及公用輔助流程需要啟動。在調試期間,A區的應急機組及柴油機組可以滿足平臺的正常生產,其他輔助系統可以正常啟動,故A區可以滿足正常運行。B區的主工藝系統(原油生產流程,生產水處理流程,燃料氣處理系統)需要啟動,其他公用輔助系統需要相應啟動。原油生產流程在調試過程中,啟用一臺分離器可以滿足要求。經核算,生產水處理系統滿足要求。經過原油系統分離出的天然氣進入燃料氣處理系統,處理合格后供發電機調試使用[2-3]。經過對燃料氣系統各設施設備進行校算,燃料氣系統可以滿足在調試期間的要求。
4兩種方案對比結果
針對上述兩種方案進行分析比較。直接供氣方案:優點是簡單易操作,調試期間流程簡化,現場配合人員少;缺點是需要對A區的海管入口氣源壓力進行調整來滿足B區的一級分離器的壓力要求,對整個油田的產量無貢獻。間接供氣方案:優點是對油田在調試期間可貢獻產量約為4500m3油(調試期間約為45d),無需對A區的氣源壓力做調整;缺點是流程相對復雜,啟用的系統較多,操作復雜,需現場配合人員較多。經過以上分析可知,兩種調試方案都可以滿足發電機的調試要求。在保證油田產量的前提下,推薦間接供氣方案,需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平臺現場操作人員規范操作,經常巡檢來保證調試期間的持續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李勁松.某輸油改做輸氣海管的校核[J].腐蝕與防護,2013(12):1144-1146.
[2]陳希,宮西成,寇曉飛,等.海洋石油平臺主電站發電機組不斷電并車調試方案研究與實踐[J].中國海上油氣,2011(1):62-65.
[3]張永偉,范春壘,余明淦,等.麗水36-1海洋平臺應急發電機調試[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計量,2013(19):82.
作者:肖峰超 單位:中海油能源發展裝備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