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生產中農資投入的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高毒、高殘留農藥進入農業環境
隨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祥云縣農藥用量從1950年的1t增加到2012年的524t,2012年平均農田農藥施用量達19.65kg/hm2,農戶在農業病蟲害防治上片面要求快速見效(如:氧化樂果、對硫磷(1605)、甲拌磷(3911)、內吸磷(1059)、甲胺磷等),高毒、高殘留農藥不僅在大面積上應用,而且單位面積上用量越來越多、濃度越來越高,造成農業環境污染,對人體危害加大。
1.1.1直接造成毒害。農藥的毒性有一個有效期,各種農藥的殘留期不一樣,蔬菜施藥以后,一定時間內不能采食,個別農戶為了追求短期利益,噴藥后即收獲上市,消費者食后會發生中毒現象;在桑樹的病蟲害防治上不能合理用藥,采用帶毒的桑葉喂蠶,會立即使蠶產生中毒;高毒農藥進入水源同樣也會使人、動物中毒死亡[6]。
1.1.2引發致癌、致殘、致畸。化學農藥進入生物體還有慢性中毒的毒效,通過累積性中毒在人體內逐漸積累會引發癌癥,傷害神經機體,還會滲透到人的生殖系統,傷害生理功能,甚至使胎兒畸形。
1.1.3有毒有害物質超標,農產品質量下降,影響農產品價值。國外對優質無害化農產品需求量大,農產品一經供應國外市場就會價值倍增,產生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但進入國外市場的農產品必須確保質量安全符合檢測標準,一旦不達標,有可能就地銷毀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1.1.4添加劑影響健康。廣大消費者都不僅滿足于數量上的要求,更注重質量上的等次,比如對飼料養殖的豬、雞等總是心有顧慮,就連農民自家食用的豬都只喂糧食,而把用飼料養的牲畜銷往市場,部分不法商家為了追求經濟利益,把瘦肉精、促生長素、尿素等作為添加劑混入濃縮飼料,這類有害物質殘留于豬、雞等進入人體,有可能會引起病變。
1.2白色污染使農田生態環境惡化
塑料薄膜覆蓋技術,中國1978年從日本引進,通過試驗、示范成功后在全國多種農作物上推廣應用,推廣面積相當大,祥云縣自20世紀80年代引進首先應用于水稻育秧,防止低溫造成爛秧,以后逐步推廣用于旱地覆蓋,據統計,截至2012年,祥云縣當年農用薄膜使用量為1275t,地膜覆蓋面積11295.33hm2。目前,祥云縣農業生產上使用的為普通聚乙烯超薄塑料膜,雖然具有增溫保濕作用,但是它們在土壤中不能降解,長期殘存的薄膜會隔斷土層,阻止空氣水分流通,導致農作物根系無法自由擴展,影響農作物生長發育。農業生產用膜加上亂丟棄的生活塑料袋,每年進入農田環境的塑料薄膜數量相當大,如果不在使用過程中有效地加以清除,逐年積累,必定會破壞農田,造成農作物減產直至絕收,也給周圍環境帶來了白色污染。
1.3工業“三廢”危害農業環境,對生產、健康構成威脅
近年來,祥云縣由于工業的快速發展,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對農業生產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廢氣中的CO2、CO、SO2、粉塵;廢水、廢渣中的汞、砷、鉛、鎘、鉻等重金屬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都對農作物、人、畜等造成傷害。所以在要求工業發展的同時,必須進行“三廢”的治理,爭取工業、農業的發展步入一個良性的軌道。
2應對措施
2.1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促進資源循環利用,能量合理流動,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也只有在發展中才能求得解決,先入為主是最好的發展,發展的同時要保護好農業環境。
2.1.1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旨在解決作物需肥與土壤供肥之間的矛盾,有針對性地根據作物需求養分的種類和數量加以補充,其目的是實現各種養分的平衡供應,達到減少肥料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各級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應以土壤測試及肥料田間試驗為基礎,在合理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提出不同養分肥料的施用數量、時期和方法,最終使農產品品質得以改善,勞力得以節省。
2.1.2提倡增施腐熟有機肥。引導廣大農戶可以充分利用周圍的畜禽糞便、脫水污泥、河底淤泥、樹枝(葉)、作物秸桿等富含有機質的廢棄物經發酵一段時間后施入土壤中,逐步對土壤物理性狀增加改良不會形成鹽堿地,同時也提供作物生長的部分養分,而且也對有機廢棄物進行了處理,形成了生態循環產業,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2.2加強農業生產資料投入的監控與管理,從源頭上把好農產品質量安全關
2.2.1加大農業生產資料投入的監管力度。加強市場監管,對農藥、種子、肥料等農資市場秩序加以規范和整頓,嚴格按照相應的法律法規如《農藥管理條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種子法》建立生產資料進貨、銷售臺帳登記制度,特別是對蔬菜、水果的農藥使用。
2.2.2加大對違法違禁生產、銷售和使用行為的懲處力度。提倡采用生物措施來控制病蟲害,如噴施生物農藥、推廣秸稈還田等,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作物栽培及家禽家畜飼養中農藥、化肥、生長激素等的投入,營造合理安全使用農業生產資料的良好氛圍和環境。對于銷售和使用高毒、高殘留、有害農業生產資料者,要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
2.3加大宣傳力度
2.3.1高度重視輿論宣傳。深入廣泛地通過各種形式向農產品生產加工的企業和個人宣傳農產品安全知識,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業標準知識,農業生產資料投入品科學使用等內容,增強他們的質量安全意識,樹立正確的質量安全觀念,提高種—養—加安全生產技術水平。
2.3.2加強農民的教育培訓。加強農技培訓、“綠色證書”培訓,將生態環境保護基本知識、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系列標準和生產技術等納入培訓內容;幫助農民引進抗性強,優質高產的良種。大力提倡施用有機肥料,鼓勵農民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農業科技人員要搞好病蟲測報及綜合防治的指導工作。
2.4推行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圍繞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大力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
2.4.1圍繞市場準入關,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加強對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配送中心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抽查和查驗。在這些場所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點,配置專用檢測儀器,配備專門檢測人員,用以開展農產品質量的安全檢測。
2.4.2推進追溯和承諾制度。要按照基地→生產→銷售的每一環節可相互追查的原則,建立農產品生產、經營記錄制度,在全縣范圍內推行產地編碼管理,逐步實現生產記錄可存儲、產品流向可追蹤、儲運信息可查詢。
2.4.3進一步加大無公害農產品種植基地建設力度。通過建立安全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和綜合示范區,強化安全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的應用,充分發揮其在安全生產技術普及與推廣中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引導生產者和經營者按照國家現有農產品標準和地方標準進行生產和加工,并相應提高農產品的分級、包裝、保鮮、儲運的標準化水平。
2.4.4要積極實施農產品名片戰略,爭創名牌產品。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管理辦法》《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大力發展順應形式的無公害食品、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培育一批新的名牌,實現名牌效益,鼓勵相應企業進入超市開辟銷售專區,引導群眾消費無公害農產品。
作者:單斌斌李紅菊單位:云南省祥云縣農業科學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