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化學品管理標準及發展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國目前雖然建立了化學品管理標準體系,但有些方面還是相對薄弱,化學品管理標準化工作仍亟待補充和強化,以應對日趨嚴格的化學品管理工作要求。
(一)化學品風險評估標準化學品風險評估是化學品風險管理的核心技術手段,我國已逐步引入了風險評估的管理概念。2010年環保部頒布實施的《新化學物質管理辦法》強調了新化學物質管理要實現由危害評估向風險評估的轉變,新化學物質常規申報所需材料中也包括風險評估報告。2011年國務院修訂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中也要求對危險化學品進行環境危害監督和環境風險評估?;诨瘜W品管理工作對風險評估提出的日益嚴格的要求,亟需制定統一有效的化學品風險評估標準,為相應法規的實施提供技術支撐。
(二)化學品測試條件標準化我國已轉化吸收了大量國際通用測試方法標準并研制了基于我國特有物種的自主創新測試方法標準,而受試動物和測試環境等條件因素對這些標準的執行具有重大影響。目前國內對于用于毒性檢測方面的實驗動物使用缺乏相關標準,這對于實驗數據的國際互認具有一定的影響。我國測試條件的標準化工作目前處于起步階段,相對薄弱,今后會加強對測試條件標準化的研究工作,進一步規范測試條件,推動實驗數據的國際互認。
(三)化學品事故應急處理標準近年來化學品安全事故屢有發生,如物流領域的圓通毒郵件事件和環境保護領域的“山西特大苯酚泄露”等,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瘜W品事故與其它事故相比,其后果更嚴重,因此怎樣將化學品事故所造成的影響和損失減少到最小(即應急處理),已成為全社會所關注的問題。我國對化學品事故應急處理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和實際經驗,但尚未相關標準,化學品事故應急處理亟待規范。(四)化學品風險分析技術標準國際上對化學品管理的研究持續進行,聯合國還專門設立了相關論壇。人類對化學品及其影響的認知仍處于初級階段,目前化學品的人類試驗數據不足1/3,同時動物福利越來越被關注,化學品風險分析技術的研究從未間斷?;瘜W品風險分析技術標準研究將越來越側重于動物替代方法標準。
二、化學品管理標準化工作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化學品管理標準化工作已經取得較大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工作形勢依然嚴峻。
(一)法律法規較為薄弱,標準執行力度有待加強我國化學品管理方面的法律較為薄弱,日常化學品管理工作主要依靠標準支撐。目前尚未建立對化學品實施統一、專門的化學品管理國家法律,也沒有設立統一的國家級化學品安全管理部門,管理工作主要以各個主管部門頒發的條例和強制性國家標準為依據,這是政策法規和機構機制層面的重要缺失,是導致重復管理或者管理缺失的重要根源。應健全法規體系,協調各層級標準,嚴格執行,使之發揮應有作用。
(二)化學品環境安全標準建設不足化學品環境安全是指保證公眾賴以生存的水、空氣和土壤等生產和生活環境的舒適,不被化學物質污染和保證環境質量,保護生態環境中生存的動植物和其他生物,維持生態平衡,避免由于環境污染對當代和后代的生命和健康帶來危害。目前中國的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氣污染事件頻發,此外生態環境受到化學品的潛在危害,化學物質還在大量進入環境,對野生動物的生長、發育和繁殖造成不可逆轉的嚴重影響,對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生態文明建設構成嚴重威脅。我國環境安全標準建設處于起步階段,以環保行業標準(HJ)為主,國家標準相對薄弱且較為零散,對化學品環境安全管理工作的支撐作用較為薄弱。
(三)化學品健康安全標準建設不足化學品健康安全指保護在工作場所接觸化學品的職業人群健康,保護社會公眾的身體健康,防止化學品中毒以及保障食品等消費產品的安全,避免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的損害。在我國由化工生產引發的職業病中毒及發病率高,一些高危險化學品和強致癌物的使用沒有得到嚴格的管理和限制,使重大惡性職業中毒時有發生。我國化學品健康安全標準建設基礎較為薄弱,應加強針對不同人群的健康安全標準建設,保護一線工作者和消費者等的健康安全。
(四)化學品特性數據缺失和實驗室管理標準作用發揮不完全化學品特性數據是化學品風險評估和化學品管理的重要基礎和依據,目前國際國內化學品特性數據缺失均較為嚴重。我國尚未加入數據的國際互認體系,我國的化學品試驗數據也未被國際認可,由此造成的數據壁壘也對化學品管理工作造成一定障礙。我國雖已制定了基于OECD的良好實驗室規范系列標準,但標準的作用發揮不完全,加入國際互認體系仍需大量工作。
(五)化學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不足無論是傳統的“從搖籃到墳墓”的生產到廢棄處置的過程,還是現階段提出的“從搖籃到搖籃”的化學品循環經濟概念,都涉及到化學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而我國現有的標準主要集中在生產和運輸等環節,在消費和循環再生等方面管理力度不足,對化學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過程有所欠缺。這為化學品的潛在危害暴露埋下了重要隱患。
(六)化學品管理標準更新不及時我國化學品管理工作主要依托于標準和法規政策,但這些法規和標準的更新不夠及時。如現行《危險化學品名錄》為2003年有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頒布實施,在2012年啟動了修訂工作,但至今未正式實施。國家標準也同樣存在相對滯后問題,一是大多數標準標齡較長,標齡5年以上(即2009年及以前)的標準有277項,占比74.3%;二是標準制修訂程序和周期較長,從立項到平均耗時3年多,但國際規章修訂周期一般為2年(中文版比英文版滯后1年),導致國家標準相對滯后。
三、化學品管理標準化工作發展建議
(一)健全標準體系,強化主管部門協調聯動,加強監管力度現階段化學品管理標準化工作當務之急是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同時要協調各主管部門管理職能,加強各部門間的聯動,解決管理職能交叉和空白問題,加強監管力度,消除安全隱患。此外要充分調動行業協會和企業的積極性,配合化學品管理工作。
(二)加強信息化標準建設,促進信息共享中國尚未建成完整統一的化學品信息采集和共享的平臺或數據庫,各主管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不暢,權威性不夠,同時查閱國際數據較為不便,這些都對國內化學品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制約。因此加強化學品管理信息化標準建設,促進信息共享和傳遞,整合和過濾信息資源,統一的化學品管理信息化標準能提高化學品管理的工作效率,優化工作效果。
(三)建立反饋機制我國化學品管理工作是由各主管部門自上而下進行的,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自下而上的訴求暫時沒有通暢和統一規范的反饋途徑,導致主管部門不能及時了解標準執行效果和基層反饋意見,久而久之會使標準不適應化學品管理工作的發展。因此應建立規范有效的反饋機制,充分收集各相關方對化學品管理標準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對相關工作做出相應調整,促使化學品管理工作進入良性循環,促進化學品管理工作的長足發展。
(四)加強實驗室能力建設我國化學品檢測實驗室能力建設起步較晚,現有的GLP實驗室承載能力遠不能滿足巨大的數據需求量,管理部門面臨嚴重的數據缺失問題。此外,國際間數據互認是化學品管理工作的重要發展趨勢,但我國至今尚未建立協調統一的GLP實驗室國家認可制度,這對推進我國加入經合組織GLP國際互認體系,實現化學品安全檢測數據的國際互認構成了嚴重阻礙。
(五)加強宣傳和人員培訓標準和政策法規等是化學品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據,但各相關方尤其是一線作業人員和消費者對這方面的了解和認識往往不是很充分,使得一方面容易削弱管理效果和力度,出現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公眾對化學品認識片面,出現“談化色變”,如近期的PX事件。為加強化學品監管,嚴控化學品風險,同時使公眾消除對化學品的恐慌,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相關標準的宣傳,普及化學品及化學品管理的相關知識,樹立正確的安全意識;同時加強對一線作業人員的職業培訓,使其嚴格按標準操作,嚴防化學品安全事故。
作者:曹夢然溫濤王曉兵陳會明劉君峰張蕾單位: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化學品安全所常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安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