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道路交通車速監測系統的校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目前,部分高速公路已逐步安裝道路交通區間車速監測系統,急待解決其量值有效溯源問題,但國內目前尚未道路交通區間車速監測系統的相關檢測方法。因此,我們在參考相關的國家計量檢定規程、國家公安行業標準以及國際建議的同時,根據當前區間車速監測系統的原理、性能及檢測技術現狀制定了地方計量校準規范,其校準項目包括:區間里程相對誤差、當前時刻誤差、時間間隔相對誤差、同步周期、時鐘日差。
1.區間里程相對誤差的校準
將測距儀器起點設置為按區間車速監測系統實際距離起始點,將測距儀器終點設置為按區間車速監測系統實際距離結束點,得到測距儀器顯示距離值,并讀取區間車速監測系統顯示距離。連續測量3次,取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計算區間里程相對誤差,結果應在-6%~-2%范圍內。
2.當前時刻誤差的校準
調整監控終端使其處于正常抓拍工作狀態,標準時鐘通過同步裝置利用實車試驗方式觸發系統進行抓拍,讀取標準時鐘示值及被測監控終端自動疊加的違法時間示值,連續進行3次校準,被測終端時間示值與標準時鐘時間示值差值的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其結果應不超過±0.1s。4.同步周期的校準調整監控終端的本地時間,使其與北京時間產生較大偏差后,觀察其是否能恢復正確時間顯示,記錄恢復正確時間顯示所經過的時間T。連續進行3次校準,結果中的最大值應不超過5min。
二、道路交通區間車速監測系統校準相關問題探討
依據地方計量校準規范JJF(川)109-2013《道路交通區間車速監測系統校準規范》,我們對部分高速公路區間測速系統進行了檢測。在檢測過程中,發現有以下問題需要注意:
1.里程計量問題
被測區間里程不應過長,最好為(1~10)km。用皮尺或測繪儀器來計量里程,人工消耗太大且不合實際情況。在實際測試區間里程時,我們用非接觸式速度計測量里程,但要求地面必須無水面形成且地面不能凹凸不平,否則會影響測量結果。測試車輛的行進路線也會影響到測量里程的結果。在實際測試區間里程時,測試車輛應保持在同一車道內勻速行駛。以測試車輛在檢測斷面超速行駛觸發系統抓拍并處理,從而系統得到區間顯示距離。但在系統記錄進出檢測斷面的圖片信息中,測試車輛離系統實際起始點不一致,會影響實際里程的計量結果。在實際測試區間里程時,檢測斷面前的路面有10m間隔的標識線,可以根據標識線判斷偏離位置,并加以修正。
2.當前時刻計量問題
以測試車輛在檢測斷面超速行駛觸發系統抓拍并記錄圖片信息,從而在系統提供的圖片信息中讀取標準時鐘時間示值及被測監控終端自動疊加的違法時間示值,解決了當前時刻校準的同步性問題。
三、總結
在正常開放通行的高速公路測試時,需要在檢測斷面前后清空一定路段進行測試。據實際操作經驗來看,非測試車輛壓路緩行方案不確定性因素多、安全保障性較差,而通過高速公路管理方———高速公路管理局批準的非測試車輛短時間封路是可行的測試保障方案。
作者:李齡鄭子偉單位:成都市計量監督檢定測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