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必然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福建省廈門市位于臺灣海峽西岸中部、閩南金三角的中心。廈門市現轄思明、湖里、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等6個區,其中思明區、湖里區位于廈門本島,以仙岳山、呂嶺路為界,南部為思明區,北部為湖里區。島外大陸呈海灣形態環抱廈門本島,由西向東分別為海滄、集美、同安、翔安4區(如圖1所示)。廈門市全市土地面積為1573.16平方公里,其中廈門本島土地面積為141.09平方公里(含鼓浪嶼),海域面積約390平方公里。2014年,全市戶籍人口203.44萬人,常住人口381萬人。
一、工程概況及功能定位
廈門市軌道交通4號線(翔安機場站——嵩嶼碼頭站)為軌道交通線網中的島外環海灣軌道交通快線,線路覆蓋島外海滄、集美、同安、翔安四區,串聯嵩嶼客運碼頭、廈門北站、翔安機場等重大對外交通樞紐,承擔廈門市域環灣區的快速客流交換,屬于大中運量軌道交通快線。4號線線路全長約71.27公里,共設站19座,與線網其它線路間規劃10處換乘,平均站間距3.96公里(如圖2所示)。
二、建設的必要性
1.落實城市總體規劃,促進廈門環灣城市帶形成的需要根據2014版廈門城市總體規劃,廈門市將形成規劃以跨島發展戰略為核心,拓展形成“一島一帶雙核多中心”的空間格局,加快島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島內外一體化(如圖3所示)。“一島”即廈門本島;“一帶”即環灣城市帶,串聯漳州開發區、角美、龍海、海滄、集美、同安、翔安、金門、南安等區域;“兩核多中心”即廈門島市級中心、東部市級中心和海滄、集美、同安、翔安等4個區級中心。總規中明確了未來城市發展方向,向環東海域拓展,“推進翔安新城建設,重點發展翔安新城、廈大翔安校區,加強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配套。”然而,廈門市城市特點鮮明,市域面積偏小,為典型的分散組團城市。受本島面積所限,廈門市傳統城市中心無法持續擴張發展,城市跳出本島、面向全市域發展是唯一的出路。廈門市歷次城市變遷都在逐漸強化城市“跨海環灣”的發展策略。根據最新城市總規,廈門市由一直以來的本島單心輻射結構調整為“一島一帶兩核多中心”的大山海城市格局,愈發強調島內外的聯系,以及島外區域的重要性。根據廈門市城市總體規劃(14版),規劃2020年廈門環灣地區(海滄、集美、同安、翔安)建設用地面積較09版增加0%;而規劃人口較09版增加了25%;人均建設用地指標為由09版的138平方米降至110平方米(見表1所列)。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島外環灣地區建設用地發展為集約型,而人口增長則為激增型。而人口的急劇增長將帶來交通需求的激增。4號線串聯海滄、集美、同安和翔安片區,是島外環灣快線,將極大地改善環灣地區交通需求的急劇增長所帶來的交通壓力,促進該地區的城市發展,推動環灣城市帶的形成。
2.構建廈門軌道交通2022年“三向出島,環灣聯絡”骨架線網,發揮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效益的需要根據廈門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至2022年規劃布局形成“三向出島,環灣聯絡”的網絡框架,規劃線網中1號線、2號線、3號線為廈門本島三向出島聯系集美、海滄、翔安三組團的軌道交通放射線。4號線為聯系島外四組團(翔安、同安、集美、海滄)之間的軌道交通環灣線。4號線與1、2、3號線構建了廈門2022年“三向出島,環灣聯絡”骨架線網。根據國內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經驗,軌道交通只有形成網絡后才能更好地吸引客流,發揮軌道交通的網絡效益。2022年廈門市軌道交通骨架網中共有5條線路,基本覆蓋廈門市域范圍內的本島和島外四大片區,此外,4號線可與三大出島放射軌道線(1、2、3號線)、6號線分別在廈門北站、馬鑾中心站、洪坑站、官潯站換乘,大大地增強線網的通達性,提高網絡化運營效益。因此,本項目的建設是構建廈門市軌道交通骨架線網,增強線網的通達性,發揮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效益的需要。
3.擴大廈門市軌道交通網絡覆蓋范圍,提高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提升居民出行效率的需要根據廈門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至2022年規劃布局形成“三向出島,環灣聯絡”的網絡框架,規劃目標網含5條軌道交通線,其中,1號線、2號線、3號線為廈門本島三向出島聯系集美、海滄、翔安三組團的軌道交通普線。6號線一期為島外海滄、集美、同安各組團間的軌道交通普線。4號線為聯系島外四組團(翔安、同安、集美、海滄)之間的軌道交通快線。到2022年,4號線是唯一一條串聯島外四區并構建“環灣”軸線的軌道交通線路,4號線的建設提高了島外四片區的軌道交通線路覆蓋率,填補了翔安片區內南北向無軌道交通線路的空白。與此同時,4號線也是唯一一條軌道快線,可與1、3、6號線分別形成換乘,沿線居民可通過一次換乘到達廈門本島核心區域和海滄區,通過二次換乘可到達本島東部地區,大大提高了居民出行的便捷性,從而提高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提升居民出行效率。因此,4號線的修建是擴大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覆蓋范圍,提高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提升居民出行效率的需要。
4.加強區域主要樞紐集疏散客流,實現廈門北站和翔安機場兩大區域主要樞紐間的快速軌道交通聯系的需要根據廈門城市總體規劃,廈門市將規劃輻射廈漳泉都市區的一體化交通樞紐,布局廈門北站、翔安機場等區域主要樞紐(如圖5所示)。其中,廈門北站將成為匯集福廈高鐵、福廈鐵路、廈深鐵路、龍廈鐵路的大型綜合客運交通樞紐。翔安機場規劃定位為東南沿海地區重要的門戶樞紐機場和國際貨運口岸機場,國內重要的國際機場、區域性樞紐機場、對臺主要機場口岸。規劃選址于廈門市、泉州市和金門交界的大嶝島,規劃等級為4F級,4條跑道。規劃2025年廈門航空旅客吞吐量達4500萬人•次,2045年將達7800萬人•次。廈門北站和翔安機場作為廈門區域主要樞紐,僅依靠道路疏解無法滿足樞紐的客流集散和多層次交通需求,需要適時建設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打造內外通達的綜合交通體系,實現翔安機場、廈門北站等對外樞紐和城市內部軌道交通干線網絡的無縫對接,為廈門市對外客流快速到達廈門北站和翔安機場提供便捷、快速的軌道交通服務。根據廈門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到2022年,廈門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將形成以本島為中心,輻射島外翔安、同安、集美、海滄四組團的普線主骨架網絡,實現廈門城市各組團之間的軌道線網全覆蓋。此外,在普線主骨架網絡全覆蓋的基礎上,兼顧速度和時間要求,通過快線(4號線)串連翔安機場、廈門北站兩大區域主要樞紐構建快速交通走廊,以滿足多層次、高標準、更廣范圍的居民出行需求,打造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實現區域主要樞紐之間的聯系。因此,盡快啟動4號線的建設,是加強區域主要樞紐集疏散客流,實現廈門北站和翔安機場兩大區域主要樞紐間的快速軌道交通聯系的需要。
5.是節能環保、促進廈門市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城市交通系統直接影響著城市居民的居住與工作環境,所產生的直接影響主要有兩方面:占地及環境污染。而發展軌道交通與發展道路交通相比而言在這兩方面均具有很大的優勢。軌道交通比道路交通更節約土地,采用清潔的電力能源和城區地下敷設方式,在減輕汽車對城市交通噪聲和廢氣污染的同時,也會促進沿線環境質量的提高。此外,從能源消耗情況來看,軌道交通耗能低、污染少。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引發能源需求速增,城市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軌道交通運力大,運行速度快。據統計,軌道交通單位能耗比公交節約30千焦,比小汽車節約2131千焦。因此,軌道交通能更有效地利用能源。同時,軌道交通對大氣污染的影響程度遠遠低于其它交通方式。選擇速度快、容量大、占地少、無污染的軌道交通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系統骨干,可有效拉大城市發展框架,擴大城市規模,推動經濟發展。4號線的建設順應廈門市經濟發展需求,符合城市生態保護規劃要求。因此,本項目對于貫徹節能環保政策、促進廈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三、結語
對于政府投資項目,項目建設必要性是項目前期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府部門決策是否進行項目投資建設的重要依據之一。廈門軌道交通4號線建設對于促進廈門環灣城市帶形成,發揮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效益,擴大廈門市軌道交通網絡覆蓋范圍,提高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提升居民出行效率,加強區域主要樞紐集疏散客流,貫徹節能環保政策,促進廈門市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廈門軌道交通4號線的建設是必要的。
作者:劉飛 單位: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