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業設計專業的基礎教學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目前已發展出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景觀園林設計、建筑設計、珠寶設計、室內設計、軟裝設計、展示設計、界面設計、服裝設計等多個分支專業,并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行業的細分不斷產生新的設計門類。構成基礎課程也應該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改革,從而為專業學習奠定基礎。
一、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專業應用
構成基礎課程作為設計類基礎學科的,教學內容與剛引入我國時差別不大。課程內容的設計思路應緊緊圍繞“觀察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內部結構與組織----歸納出創造美的方法和規律----利用歸納所得方法和規律進行創意設計”這一思路進行,著重培養學生觀察自然事物并發現其中美的存在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提煉出產生美的視覺規律,并對造型、色彩和形體進行抽象和概括訓練,課程內容的安排應遵循從感性感受到理性的,從具象描繪到抽象表達的原則。在教學實踐中,打破以往的平面、色彩、立體構成的課程結構,根據工業設計的專業特點將其分為二維和三維兩部分,二維注重對二維空間、二維造型規律、色彩基礎的訓練,為產品設計中的結構與布局設計、產品界面設計、產品色彩設計等提供基礎訓練。三維側重三維空間、三維造型規律的訓練及對材料的認知,為產品設計中的產品造型設計提供基礎訓練。課程以課題的形式展開,課前向學生任務書,使學生充分了解課題訓練的內容、要求、目的及考核標準,讓學生知道做什么、為什么這么做;課上向學生講解與該課題相關的理論基礎知識,讓學生知道怎么做;作業成果以學生匯報、教師點評的形式進行,讓學生了解自己做的如何。
二、教學方法注重啟發與引導
理論知識的講解:一切實踐練習需要明確而充足的理論知識作為支撐,目前大部分教材著重對構成的基本法則進行介紹,內容比較空泛。教師需要對設計史、藝術史、設計的現狀等有充分的了解,綜合多方面知識向學生透徹講解構成藝術的產生、發展、影響及應用。主動探索學習: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去觀察、分析事物,在訓練中使用新材料、新方法進行創作,引導學生欣賞建筑、繪畫、雕塑等不同的藝術作品,發現構成藝術的應用及對這些作品的影響,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課堂討論:給予學生充分發揮意見和提出問題的平臺,可對某一件作品、某一種方法進行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題匯報:課題開展的過程中學生以分組的形式進行,作業結果以匯報的形式進行,學生需要充分表述設計思路、理論依據、設計過程及設計目的。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三、教學形式與科技輔助設計相結合
結合課題訓練準備不同的教學設施,除了傳統的平面繪畫和折紙訓練外,充分發揮科技輔助設計手段,讓學生了解材料與工藝,將設計方案付諸實踐。如基本型抽象訓練課題中可采用傳統的繪畫方式進行;空間布局訓練可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進行;面的訓練中可根據材料特性(KT板、木板、瓦楞紙、油泥、粘土等)為學生提供刻刀、曲線鋸、切割機、刮刀等工具和設備;三維空間訓練可結合3D打印機進行作業結果的輸出,除此之外,鼓勵學生使用不同的材料、工藝和技術進行設計嘗試。構成基礎作為基礎課程,與后續的專業課程形成緊密的連帶關系,通過構成基礎課程的學習,培養專業學習中必備的審美和造型能力,同時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式向專業方向遞進,為之后的專業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作者:呂珊 鄧海靜 單位:東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