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力工業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的電力工業從1882年至1949年,經過67年裝機容量只達到1.85GW;而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的半個世紀中,中國的電力工業取得了迅速的發展,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到1998年全國裝機容量已達到277GW以上,躍居世界第2位。特別是進入本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電力平均每年新增裝機容量17多GW,實現裝機容量8年翻一番,終于緩解了近50年的持續缺電局面,使電力供應有所緩和;同時從1998年開始撤消電力部、成立國家電力公司,以此為標志,在中國結束了由國家壟斷電力的局面,由此向建立統
一、競爭、有序的電力市場邁進,逐步與國際接軌,與國際電力改革潮流一致。電力供應緩和的出現、國家電力公司的成立及電力市場的起步,是我國電力工業在20世紀末所出現的具有歷史性意義的2件大事。
縱觀20世紀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一個突出特點是,電力的使用已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由于電力具有便于轉換能源型式,能高度集中和無限劃分,清潔干凈和易于控制,可大規模生產和遠距離輸送等特性,使電力發展和應用的程度,即一個國家的電氣化程度成了衡量其社會現代化水平高低,以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
特別是在進入以信息、電子、生物技術為代表,從集中到分散,從等級結構到網絡結構,從簡單選擇到多種選擇的21世紀,電力將繼續發揮其他能源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而且對電力的依賴程度將更高,對電力供應的數量和品質也將提出更大、更高的要求。
雖然從1997年開始到1998年,全國電力供應緊張的狀況有了緩和,局部地方出現了電力供大于求,但是我國的用電水平還是很低的。到1998年,全國人均占有裝機容量0.22kW,發電量只有927kW·h,這一水平只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為發達國家的1/6~1/10,與富裕的小康生活水平對電力的要求也相差甚遠。電網結構薄弱,特別是500kV網架在大部分電網中尚未真正形成,電網的安全性差,可靠性低,自動化水平不高,電網調峰容量不足,損耗大,供電質量差,遠遠不能適應21世紀信息時代對電力供應的數量和質量的要求。
因此,進入21世紀后,我國電力仍將以較高的速度和更大的規模發展,電源和電網建設的任務仍很重,同時,電力的發展還要合乎可持續發展戰略,并受到環境的嚴重制約;還將接受全球范圍內電力體制改革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挑戰,使之在技術上、管理上適應電力市場化體制和競爭需要;將迎接全球和地區經濟一體化挑戰,使電網互聯范圍不斷擴大。
1.我國電力發展展望
黨的十五大提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2大課題,一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二是保持社會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我國電力工業同樣也面臨著這2大課題,或者說2個方面的任務。
首先是電力工業要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以足夠的電力來保證國民經濟和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任何國家在工業化時期,電力都是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保證,是基礎。
電力的發展促進電力市場的形成,特別是電網的建設與發展,將為電力市場的建設提供物質基礎;也只有發展了電力市場、完善市場機制,才能進一步促進電力的健康、快速、高效的發展。
根據上述電力這〖JP2〗2大任務,按照我國經濟發展分三步走的戰略,到2000年在解決溫飽之后要基本達到小康水平,到2010年要達到富裕小康水平,到21世紀中期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傊?,在這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仍處于工業化和現代化時期,因此對電力的需求仍然非常旺盛,要有更大規模的電力建設來滿足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建設對電力的需要。
摘要:進入21世紀后,我國電力仍將以較高的速度和更大的規模發展,電源和電網建設的任務仍很重,同時,電力的發展還要合乎可持續發展戰略,并受到環境的嚴重制約;還將接受全球范圍內電力體制改革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挑戰,使之在技術上、管理上適應電力市場化體制和競爭需要;將迎接全球和地區經濟一體化挑戰,使電網互聯范圍不斷擴大。
關鍵詞:中國電力工業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