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飼料工業發展情況與前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青海飼料工業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末,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相繼建成了一批跨行業、跨部門的飼料廠、飼料加工車間及個體飼料加工點。初步形成了包括飼料原料、飼料加工、飼料添加劑以及行業管理、飼料科研、飼料人才培訓及飼料檢測組成的飼料工業體系。根據2005年底調查統計,青海省飼料生產企業(飼料加工點)74家,其中時產5-10噸的大型飼料企業4家,時產≥2.5噸(年單班產量0.5萬噸)的中型飼料廠13家,時產≥1噸(年單班產量低于0.5萬噸,≥0.2萬噸)的小型飼料廠24家,時產1噸以下的飼料企業(包括個體加工點)31家,年單班生產能力為22.4萬噸,生產的飼料產品主要有混合飼料、全價配合飼料、濃縮飼料、預混料、草顆粒、草塊和動物源性飼料骨粉、肉骨粉及磷酸氫鈣等產品。青海省現有飼料原料菜子餅生產基地4個,年生產規模4萬噸;生產飼料原料骨粉、肉骨粉和磷酸氫鈣的企業15家,年生產能力2萬余噸,據2005年不完全統計,青海省飼料工業企業生產的各類飼料產品總量達14.5萬噸。其中配合飼料10.01萬噸,飼料原料菜子餅2.03萬噸,肉骨粉2.2萬噸,飼料添加劑0.65萬噸。實現工業產值達2.15億元。
2青海省飼料工業的發展特點
2.1飼料生產穩中有升,飼料工業生產持續增長。與1997年青海省的飼料工業調查統計相比,雖然飼料生產企業數量減少了23家,但配合飼料產品年末單班加工能力由12萬噸,提高到2005年末的22.4萬噸,提高了87%,年平均增長10.8%。混和、配合飼料的產量由7.35萬噸上升到10.01萬噸,提高36.2%,年平均增長4.5%。并且飼料企業通過技術改造,生產設備有了較大的改進,特別是大型飼料加工廠的設備配套率和自動化程度顯著改善。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技術人員比例明顯增加,有力地加快了飼料工業的發展。
2.2產品結構趨于合理,飼料質量明顯提高。原來主要以生產低檔混合飼料為主,經過多年不懈努力,現在能夠生產各種不同畜禽品種,不同生長階段和不同營養需求的全價配合飼料、添加劑預混合飼料和濃縮飼料等系列產品。通過近年來的飼料質量安全抽檢表明,飼料產品合格率逐年提高。2005年抽檢各種飼料111批次,合格110批次,合格率為99.19%。與1995年相比,抽查的合格率上升了29個百分點。同時在養殖企業配合飼料及飲水中連續幾年尚未檢出鹽酸克倫特羅等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違禁藥品和有毒、有害物質。
2.3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骨干企業的作用更加明顯。2005年青海省實際生產配合飼料10.01萬噸,其中排名前3位飼料骨干企業近幾年通過技術改造,引進先進設備,強化內部管理,提高產品質量,飼料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逐步提高,生產的配合飼料達4.3萬噸,占青海省總量的44%,產品輻射到全省各地以及周邊省區。而小型飼料加工廠(車間)的低檔混合飼料市場呈逐漸萎縮的趨勢。一些骨干企業在發展好主導產業的同時,以飼料為依托,積極與省內科研、技術推廣部門以及某些地區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進行牛羊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飼草料種植加工等合作項目,形成強強聯合,逐步向集團化、規模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
2.4飼料科研和技術推廣成效顯著。近年來,飼料科研成果顯著,特別是在高寒地區反芻動物營養研究、小麥、青稞和菜子餅等飼料資源開發,反芻動物飼料配方、奶牛預混合飼料研究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優勢,具有較強的研發能力。有些科技成果應用到飼料產品中,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促進了養殖業和飼料工業的發展。
3飼料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養殖水平低,市場開發不足。養殖業以分散養殖為主,缺乏有規模的養殖企業,農牧民的觀念滯后,缺乏科學養殖知識,養殖水平不高,對營養全面的全價配合飼料認識不足,主要以自產自配料為主,優質飼料入戶率偏低,飼料市場相對狹小,飼料的產銷量與青海省畜牧業發展形勢不相適應。
3.2飼料企業生產規模小、品種少、效益低下。青海省絕大部分飼料企業普遍開工不足,導致飼料企業單位生產成本過高,無法形成規模效益。現僅有幾家大、中型飼料加工企業的生產設備先進,配套性能良好,能夠生產不同品種的全價配合飼料外,大部分小型企業設備簡陋,飼料品種單一,技術含量低,只能生產低檔混合飼料,產品質量不穩定,經濟效益不理想。
3.3宏觀管理能力低,市場監管力度不夠。由于州(地)、縣農牧部門對飼料管理職能不明確,缺乏有效的監管,飼料產品的生產、經營不規范,市場上無標準、無標簽、無產品合格證和無生產許可證的“四無”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流通量大,侵害子養殖戶的經濟利益,危害了廣大消費者身心健康,嚴重影響了飼料工業的穩定發展。
4發展飼料工業的有利因素及發展前景
雖然我省的飼料工業存在著發展水平低,生產規模小等諸多不利因素,但是全省的飼料工業也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困難與挑戰并存。近年來國家出臺制定了促進飼料工業的優惠政策,使飼料工業發展有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我省上下大力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畜牧業生產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性逐步轉變,農牧民群眾對飼料有了新的認識,飼料入戶率逐步提高。實施“西繁東育”工程、退牧還草工程和正在實施的三江源生態保護工程有力的推動了飼料工業的發展。因此,飼料工業作為一個朝陽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十分廣闊。
4.1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保證了飼料工業的健康發展。為了促進飼料工業的持續發展,2002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農業部《關于加快飼料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家稅務總局印發了《關于取消飼料產品免征增值稅審批程序后加強管理的通知》(國稅函[2004]884號)文件,青海省政府于2003年11月以青政165號文件轉發了《關于青海省加快飼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為合理調整飼料產業布局,加快飼料原料基地建設,減輕企業稅賦,保證飼料工業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政策方面的保障。
4.2畜牧業生產穩定發展,促使飼料工業健康發展。一是農區實施了“西繁東育”工程。省上每年投入資金700—1000萬元,作為貼息補貼農牧民,每年從牧區販運農區育肥牛羊200多萬頭(只)左右,二是生豬生產穩定發展。幾年來由于豬肉價格持續走高,生豬出欄和存欄逐步增加,2005年末生豬存欄達到106萬多頭,同比增加5.83萬頭。三是奶牛養殖方興未艾。青海省大型乳業企業年加工液態奶4萬噸的生產線已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加之周邊省份也開始在青海省收購鮮奶,牛奶需求量上升,奶牛業呈現較快發展的勢頭,2005年底存欄奶牛及改良牛17.13萬頭,同比增加3.12萬頭。這些有利因素將有力的拉動飼料工業的快速發展。
4.3青南牧區越冬飼料貯備等工程項目,拉動了飼料工業的發展。1998年啟動實施青南牧區越冬飼料以來,共投入資金近1.37億元,生產、調運牛羊精料補充飼料7.4萬多噸,有力的促進了反芻動物飼料的推廣應用。在這一項目的示范帶動下,加快了反芻動物的育肥補飼,反芻動物飼料產銷量年增長10%以上。同時近年來實施的退牧還草工程和三江源生態保護工程,每年禁牧天然草場至少在66.66萬公頃以上,約有100萬頭以上的牛羊進入舍飼或半舍飼圈養,飼草和飼料需求量將大幅度增加,青海省的飼料工業發展潛力巨大。
4.4畜產品的價格持續走高,推動飼料工業的發展。根據調查了解,自去年以來,畜產品銷售價格穩中有增。豬肉銷售價格在高位運行,牛羊肉和牛奶價格上漲,每公斤分別為14.86元、15.62元、15.28元和1.5元,同比上漲2.68元、0.94元、1.69元和0.3元,漲幅分別為22%、6.4%、12.4和15%。畜禽養殖效益明顯。有力地調動了廣大養殖戶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飼料的需求量將明顯增加。通過以上綜合分析,目前青海省生產各類飼料產品僅為14.5萬噸左右,與畜牧業的發展形勢相比差距較大,預計青海省今后各種飼料的實際需求量達到100萬噸,才能基本滿足畜牧業發展的需要,因而飼料工業的發展具有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