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湘西工業經濟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工業是主導,是國民經濟的命脈,也是縣域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湘西州瀘溪縣堅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力推行“工業強縣、產業富民、環境創優”的發展方略,不斷突出工業主導地位,有力地推動了縣域經濟的迅猛發展。但由于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影響,瀘溪工業也存在許多突出的矛盾和問題,怎樣化解發展中的難題,如何以科學發展推動瀘溪工業經濟筆者為此做了以下一些探討。
一、瀘溪工業經濟發展的基本狀況
建國至今的60余年,瀘溪工業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一是從1949年到1979年的創業、探索階段。全縣工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變強。1949年的工業增加值是36.2萬元,到1979年增長至828萬元,增長近22倍,年遞增11.2%;二是1980年到1999年的穩定增長階段。此階段瀘溪工業發展較快,工業增加值由1980年的922萬元增長到1999年的8735萬元,增長8.5倍,年遞增12%;三是2000年到2009年的快速發展階段。工業增加值由2000年的9511萬元增長到2009年的138859萬元,增長13.8倍,年遞增34.8%。此階段瀘溪工業總量規模擴大較快,經濟效益明顯增強,工業在縣域經濟中的地位也越來越突出,并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工業經濟強勢推進。2009年,瀘溪完成全部工業總產值45.9億元,比上年增長20%,比2005年增長3.3倍,年平均增長43.4%,連續二年居湘西州首位,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先進單位”。規模工業由2005年的28家增加到50家,產能過億元的企業達到12家,其中產值過10億元有1家。2009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2.5億元,比上年增長18.4%,比2005年增長3.55倍,年平均增長46%。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13.9億元,增長40.5%,比2005年增長3.8倍,年均增長37.9%。
2.工業成為縣域經濟第一推動力。2009年,瀘溪實現GDP30.5億元,比上年增長20.8%,比2005年增長103.6%,年均增長19.5%;三次產業比重由2005年的28:42:33:調整到2009年的15:59:29。經濟總量由2005年占湘西州的8.2%提高到2009年的11.5%,由2005年的第七位上升到現在的第三位,連續兩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工業成為縣域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29.4%提高到54.5%,對GDP的貢獻率由2005年的36.9%提高到81.7%,拉動經濟增長近17個百分點。
3.工業經濟效益明顯增強。2009年規模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9.75億元,比上年增長17.58%,比2005年增長3.7倍,年均增長45.6%。工業產品銷售率達99.7%,較上年提高了3.35個百分點。實現利潤0.69億元,增長23%,比2005年增長13.3倍,年均增長94%;實現利稅2.68億元,增長34.25%,比2005年增長4.3倍,年均增長50.4%。每年實現的工業稅收達到財政總收入的65%。2009年工業綜合效益指數高達199.7%,較上年增長26.2個百分點。
4.產業特色基本形成。一是錳、鋅傳統優勢產業進一步做大。2009年錳鋅總產值達到30.3億元,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2%;二是鋁、磷、石煤等優勢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快。幾年來,微細鋁粉新增7080噸,總產能達到2.3萬噸,鋁顏料新增1800噸,總產能達到3050噸,加上原來的1.4萬噸鋁板、3100噸鋁桿、1200噸鋁管,初步形成了較具規模的鋁產業基地。依托磷資源,引進新加坡喜豐集團新上磷精礦浮選項目,著力將瀘溪打造成湖南最大的磷產業基地。依托石煤資源,引進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新上10萬KW裝機石煤發電、2020噸鉬、鎳稀有金屬提煉和51.6萬噸凝石項目等。
5.工業園區建設步伐加快。按照“把目光向園區聚焦,把力量向園區集中,把要素向園區傾斜”的要求,全力打造武溪工業園。該園區規劃面積7.12平方公里,北區完成土地儲備3083畝,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2億元,已實現招商引資入園項目15個。在南區,積極支持金旭工業小區建設,已完成投資1.4億元,建成新型電解錳3萬噸、硫酸7萬噸、錳錠1.2萬噸。武溪工業園已成為湖南省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的示范區。2009年,園區規模工業企業已發展到42家,完成產值40億元,占瀘溪縣規模工業總產值的83%,初步形成了錳、鋅、鋁三大優勢集群產業。
6.科技創新有新的突破。一是加大科技項目的開發力度,推進企業自主創新。申報和實施科技項目33個,累計爭取各類資金1200多萬元。金天鋁業公司受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委托,負責制定微細鋁粉國家標準;二是依托技術研發中心,搭建自主創新平臺。支持企業建立技術研發中心,龍頭企業金旭集團技術中心已成為湘西州第一個省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三是加強產學研合作,著力破解技術難題。
通過與高校,科研及技術研發組織的多方努力,在錳、鋅、鋁等礦產品加工和生物制藥、椪柑精深加工方面,共實施技術合作項目20多個;四是以推廣應用創新成果為手段,積極推進節能減排。電解錳生產企業采用無硒添加劑,使產品純度提高到99.97%,采用無鉻鈍化劑技術,解決了生產過程中重金屬污染問題。電解鋅生產企業利用次氧化鋅、含鋅廢料等多種原料生產電解鋅,同時又從鋅渣中回收鎘、鉛、鋅粉、冰銅、錮等多種貴重金屬,使有效物質被吃干榨盡,基本實現零排放。硫酸行業積極搞好余熱余壓利用。科技創新使瀘溪錳鋅產品單位成本達到了全行業最低,質量效益達到了同行業最高,同時又實現了節能減排。
7.工業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創優。堅持把環境創優作為提高企業競爭力、吸引外來投資者的軟實力來抓。一是打造開明開放的政策環境。在堅持國家產業政策、投資強度、環保底線的前提下,按照“門檻一降再降,成本一低再低,空間一讓再讓,服務一優再優”的要求,出臺了一系列招商引資政策,切實做到“項目落地、政策落實、承諾兌現”;二是打造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全面推行以“首問責任制、全程代辦制、限時辦結制、一票收費制、檢查報批制、責任追究制”為主要內容的“六項制度”;三是打造誠實守信的人文環境。深入開展“誠信瀘溪”創建活動,在全社會大力倡導誠實守信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
二、當前瀘溪工業經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1.產業層次偏低,結構調整壓力加大。由于地域,資源和歷史等原因,瀘溪過來在工業上主要是依托礦產資源優勢,發展以化學、冶金工業為主的高能耗的傳統產業。首先是輕重工業比例失衡,重工業太重,輕工業太輕,按產值計算2009年規模工業中重工業幾乎占99%;其次是結構失衡,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企業居多,目前50家涉錳、鋅、硫酸等高能耗企業達到33家,占瀘溪縣工業企業總數的65.5%,占全縣工業經濟總量的89.4%,基本上形成了以高能耗產品為主的產品結構,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第三是產業層次低,粗加工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初級加工的產值占92%,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業和產品比重較低。
2.企業整合不夠,市場競爭力較弱。自浦化總廠、瀘溪鋁廠、州洗溪磷礦等國有企業破產改制后,瀘溪新興的私營企業較多,但企業規模普遍偏小,骨干企業少,市場競爭力不強。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深入的市場前景調查,重復建設嚴重。致使各企業之間時常因相互爭資金、原材料、能源等而抬高原料價格、壓低出產價格,形成惡性競爭,造成利潤空間減少,使企業運行艱難。
3.資金、資源、技術瓶頸制約突出。首先是融資較難。由于歷史及現實的原因金融企業對瀘溪工業企業的放貸一直緊縮。近幾年通過對金融生態環境的治理,誠信瀘溪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由于信用擔保體系尚未完善,部分企業缺乏有效的資產抵押,銀行惜貸、拒貸情況較多。2010年上半年,瀘溪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為23.75億元,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僅8.97億元,存貸差達14.78億元。2009年底規模工業的資產總計為16.6億元,而工業貸款的余額僅只有6.2億元,工業企業的發展資金主要來源于原始積累和民間借貸,因此嚴重制約了整個工業的發展;其次是資源短缺。傳統主導產業電解錳、電解鋅等原材料主要靠外地采購,質低價高,增加各項成本,造成企業運營艱難;第三是人才、技術還比較缺乏。由于縣內勞動者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總體技能水平偏低,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及優秀管理人員所占比重不足,對新工藝、新技術接受力不強,因而自主創新能力也就顯得不夠。
三、以科學發展推動瀘溪工業經濟提速增效的對策建議
1.加快結構調整,提升產業層次。一是要做到限制和扶持兩手抓。切實按照國家產業指導目錄等產業政策,嚴格限制錳、鋅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發展,積極扶持新興高科技產業不銹鋼、微細鋁粉及下游鋁顏料、生物醫藥、椪柑果粒果汁深加工等項目的開發;二是要把傳統工業改組改造和結構優化升級作為重點。借國家鐵腕治理淘汰落后產能的機會,堅決淘汰錳鋅落后產能,穩步推進錳鋅傳統優勢產業整合,鼓勵和支持企業合并重組,重點支持金旭集團、興業公司等優勢骨干企業做大做強。指導和幫助企業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發揮其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中的主體作用;三是加快優勢資源的深度開發。依托鋁、磷等優勢礦產資源,按照整合控制資源,發展精深加工,實現集約發展的思路,實施好氫氧化鋁二期及后續氧化鋁項目、磷精礦浮選及后續深加工項目,推進鋁、磷特色產業集群化;四是培育新興產業。根據瀘溪實際,科學規劃,強化政策,搶抓機遇,爭取在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領域培育幾個新興產業。
2.加快破解要素制約瓶頸,促進工業經濟持續發展。一是著力破解資金瓶頸。抓住中央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大好機遇,構建銀企合作平臺,及時向金融機構推薦基本面較好的企業和重大項目,推動銀企對接,引導銀行信貸資金向優勢企業和重大項目傾斜。盤活國有資產存量,組建國有資產經營投資公司,增強融資能力,解決企業和項目貸款抵押不足問題。搞好與省州擔保公司的合作,爭取加大對企業融資擔保的再擔保力度。鼓勵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向資本市場進軍;二是著力破解資源瓶頸。堅持從長計議,鼓勵支持企業積極開拓境外資源供應渠道,加快氧化錳替代碳酸錳生產電解錳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在應對資源瓶頸制約中闖出發展新路;三是著力破解電價瓶頸。積極做好高能耗企業電價優惠政策的爭取工作,努力降低企業電費負擔,同時爭取更多的政策扶持。
3.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推動科學發展。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針對制約錳鋅傳統優勢產業和低品位鋁、磷開發的技術瓶頸,大力開展技術攻關,爭取進一步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帶動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落實自主創新機制,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項目為載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平臺,重點抓好金旭集團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鼓勵企業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重點抓好金旭公司二氧化錳轉化生產電解錳技術和藍天公司、鑫海公司的濕法煉鋅、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全面提升錳鋅傳統產業技術含量,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二是抓節能減排增效,發展“兩型產業”,發展循環經濟。抓住國家加大對節能改造、資源綜合利用支持的機遇,積極爭取和實施重大節能環保工程,搞好傳統產業錳鋅酸環保整治工作,推廣二價錳轉化生產電解錳技術,做好電解鋅廢棄物及硫酸余熱余壓綜合利用文章,發展循環經濟。
4.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多途徑、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加強道路、水電、管網、土地平整等基礎建設,完善發展工業的各項配套設施,提升綜合承載力,努力把武溪工業園區打造成中南地區最大的金屬材料加工基地,吸引項目向園區集中,企業向園區落戶。要充分利用瀘溪區位優勢明顯,加大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力度,突出抓好能夠帶動產業發展和延伸產業鏈條的戰略投資項目,能夠不斷創新招商手段,努力形成全民招商的社會氛圍。優先支持和發展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市場占有率、高效益的企業,促成一些大工程、大項目落戶瀘溪,并早日開工建設投產,努力打造瀘溪工業經濟新的增長源,以增量帶存量,彌補現有存量工業的后勁不足,努力實現瀘溪工業經濟的良性發展,真正把瀘溪打造成湖南省的工業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