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營工業經濟特征難題與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0年5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一份專門針對民間投資發展、管理、調控方面的綜合性政策文件,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為民間資本進入高利潤、低風險的壟斷行業打開了通道,也為天水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有利于破除、拆除民間投資發展中存在的“玻璃門”、“彈簧門”現象,為關中—天水經濟區城市群“十二五”民營經濟的發展注入活力,也為天水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一、“十一五”期間天水民營工業企業發展的特點
在“十一五”期間,天水積極貫徹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兩個毫不動搖”精神,把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放在天水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地位,在全市上下進一步解放思想,理清發展思路,全面貫徹落實2005年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非公經濟36條”),以及甘肅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制定和完善鼓勵天水市民營工業企業及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不斷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使天水市民營工業企業在“十一五”期間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全市民營經濟從“九五”末占全市GDP的25%左右,到“十一五”末已達到占全市GDP的33%左右,真正實現了民營經濟在全市國民經濟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形成了民營工業經濟發展的三個重要特點:
(一)民營工業企業發展勢頭較快,民營經濟實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十一五”期間,天水市政府集中力量,大力實施“項目帶動”發展戰略,在全市民營企業興起了新一輪項目投資熱潮。不少民營工業企業乘勢而為,五年里有一大批民營企業新上工業項目,一大批新上項目建成投產,已有相當一部分民營工業企業進入新建項目投產成長期。2010年全市各類民營工業企業(包括從事工業產品生產的個體戶)已達到1268家,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13.1%,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43家。如“十一五”期間,天水三星有限公司投資新建的甘肅成紀藥業公司,企業投入資金達1.6億元,2010年甘肅成紀藥業已經獲得國家醫藥食品監督局批準的3個醫藥生產批號,企業目前已經正式投產經營,該企業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中西藥專項器材生產公司,形成了年工業產值可達到6億元的生產能力。2006年即“十一五”頭一年,天水天祥水泥集團公司固定資產僅為5000萬元,經過各級政府部門大力支持,這家民營企業發展到固定資產總額已達2.5億元,5年企業固定資產凈增長了5倍,目前企業年生產水泥200萬噸,2010年企業總產值為1.2億元。經過“十一五”期間五年的快速發展,天水市民營工業經濟綜合實力明顯提高,已形成了以機械制造、電工電器、電子信息、醫藥食品、建筑建材為主導的民營工業經濟新格局,在天水市工業企業“10強50戶”中,民營企業(不含改制企業)在50戶中所占比例達到30%以上。隨著天水民營資本持續投入和規模增大,在“十二五”期間天水市民營工業經濟將得到迅猛發展,民營經濟綜合實力將得到進一步增強。
(二)民營工業經濟快速成長,民營經濟載體逐步得到完善與拓展
在“十一五”期間,天水市在實施“項目帶動”發展戰略過程中,遵循了一個經濟發展規律:天水發展需要工業,工業發展需要園區經濟。天水市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市、縣區的工業園區建設為全市民營工業企業發展創造了環境,搭建了良好的投資企業發展平臺。“十一五”期間,隨著天水各個工業園區建設步伐加快,麥積區二十里鋪工業園區、下曲灣工業園區、秦州區東十里工業園區、暖和灣工業園區等工業園區以用地條件優惠、硬件配套齊全、服務管理周全,吸引民營企業項目投資進駐園區,也使各個工業園區投資項目迅速充實,目前天水市民營工業企業已入園項目33項(麥積區21項、秦州區12項),總投資9.5億元,到位資金4.72億元。其中入駐麥積區二十里鋪園區的天水萬達電器廠,總投資1150萬元的電磁鐵、永磁系列封裝線圈生產線,入駐秦州區東十里工業園區的天水昌盛食品有限公司,總投資4080萬元,年產3萬噸蘆筍、甜玉米生產線等項目,都已相繼建成投產。天水長開電氣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在麥積區下曲灣工業園區新建廠房新增設備,公司占地30畝,計劃在2011年6月份正式投產。“十一五”期間,天水天河源食品有限公司借原址拆遷之機,在新工業園區新建工廠,增添新設備,擴大生產規模,極大改善了原有食品企業的生產條件。此外,還有成紀藥業、派爾彩印、飛鴻電器等新上項目陸續建成投產,使天水民營工業經濟初步形成了醫藥、電器、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集聚群,工業園區的建設對民營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示范性帶動作用。
(三)民營科技企業異軍突起,民營經濟整體科技研發能力得到提升與加強
“十一五”期間,天水市民營經濟的科技實力得到較好較快的提高。2008年發生世界金融危機后,不少民營企業深刻認識到:要想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必須要首先提高企業科技核心競爭力。天水市民營企業紛紛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主動調整產業產品結構,向掌握高精新生產技術要效益,謀求和擴大企業生存發展空間。通過強化科技創新意識與能力,不斷促進技術應用和科技成果轉化,在“十一五”末,全市擁有各類民營科技企業169家,其中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2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處,有18家企業被列為省、市制造業信息化工程創建示范科技企業。如天水西星電氣有限責任公司榮獲第三屆中國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獎,天水成圓電子網絡工程有限公司開發的成圓稅額評定管理系統V4.5.2軟件,榮獲第十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創新獎,天水華圓公司自主研發五大系列300多個不同規格的產品,先后獲得國家專利37件,申報了全市第一例國際專利,公司研制生產的“微波提取,微波干燥”設備獲得國家重點火炬計劃項目,產品市場銷售份額占全國80%以上。天水廣容電器有限公司自近年建成投產以來,平均每月開發并向市場投入一項新產品,僅2010年全市民營科技企業就研制開發新產品441項,申報國家專利152件,獲市科技進步獎37項。民營科技企業的快速成長進步,為全市民營經濟整體發展產生示范帶動效應,也為增強全市民營經濟實力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天水市民營工業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好的政策措施,但是在天水市民營工業企業的發展中存在著“五難”:即貸款難、用地難、用人難、落實難、協調難等問題,其中貸款難、用地難、用人難是長期以來積累下來的老問題,而“落實難、協調難”主要是指民營經濟所面臨的發展軟環境問題。
(一)“貸款難”仍舊是困擾民營工業企業發展壯大的羈絆
全市民營工業企業一般都為中小企業,近年來隨著企業規模擴大,新上項目增多,生產經營市場拓寬,經常會遇到企業設備購置、項目投資和流動資金短期緊缺的問題,而中小企業到銀行貸款難,不是被拒之門外,就是被推托了事,其中一些暗箱操作“潛規則”更是讓民營企業欲邁銀行大門又望而卻步。目前,在國家緊縮貨幣政策下,在西部欠發達地區的縣區經營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幾乎停止對民營工業企業發放中長期固定資產信貸。
(二)“用地難”問題在眾多民營工業企業中未得到根本的緩解
目前,相當多的民營企業現有生產經營場地為租借用地,現在企業發展了,經營業務拓寬了,企業需征地新建廠地,要將租用地轉換為非農工業用地。當民營企業想征地或變更土地用途,就一點門路也沒有,民營工業企業發展用地問題是長期未引起各級政府部門重視解決的突出問題。民營工業企業“用地難”的這一突出問題,受到國家和地方土地管理政策法規的體制性導向作用及其束縛,于是“用地難”問題成為長期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瓶頸。
(三)“用人難”的問題主要是指民營企業聘用中高級各類專業人才相對很難
有的人嫌長期在民營企業干寄人籬下不愿長久干,還有的人在民營企業中練就了生產經營本事后離開,有的為了自己創業更不愿長久干,總之,落后的思想觀念制約著天水民營經濟的發展。不少民營工業企業經營者反映,在天水本地要尋找適合企業需求的中高級管理經營人才非常困難。
(四)“落實難”的問題是指國家和省上扶持民營工業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實處特別難
民營企業經營者普遍反映,天水市實施“工業強市”的戰略,有重點地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思路與政策是對頭的,著力擴大對外招商引資、千方百計加大投資項目和工業園區建設的發展政策措施也是明確的,出臺了一系列加快民營經濟及工業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更是有吸引力的。但是政策措施難以落實到每一個企業,更難以把政策效應轉化為經濟效益。究其原因:一是政府部門大會小會布置得多,雷厲風行抓落實少;二是干部頻繁調動,機構頻繁合并,公務員不能一心一意抓落實;三是部門利益至上,不情愿不主動抓落實;四是部門工作責任制存在扯皮現象,日常性工作經常被推拖難以落實;五是畏難情緒作祟,不敢大膽放手抓落實。天水不少民營企業經營者反映,少數政府部門在扶持政策資金和項目安排上,有“重外輕內,重大輕小”的傾向。他們建議有關政府部門今后在安排項目資金時,要排除權力、人情等因素影響,要與企業納稅實績、貢獻大小掛鉤,要真正創造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
(五)“協調難”的問題是指民營企業遇到生產經營等方面的實際問題與困難,具體協調起來特別難
目前天水市沒有一個真正為民營企業協調服務的政府業務部門,民營企業協調機制不完善,服務體系不健全,民營企業在信息服務、產業指導、技術支持、項目報批等方面,難以得到具體指導幫助。
三、天水市“十二五”期間促進民營工業經濟發展的思路對策
(一)天水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
天水市要抓住“十二五”期間民營經濟整體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抓住天水融入關中—天水經濟區的良好機遇,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非公經濟發展的意見,借助國家出臺的“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政策措施,以及國務院關于“支持甘肅省加快發展的47條意見”,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領域、金融服務領域、商貿流通領域;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重組聯合和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推動民營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為民營企業的發展創造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研究解決民營工業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改善民營經濟發展的軟環境,真正推進民營經濟繼續快速、健康、有序地可持續發展。
(二)天水發展民營工業經濟的基本對策
1.進一步改善發展民營工業企業的城市基礎設施與條件,著力解決好民營經濟發展中需要的市場要素的配置問題。“十二五”期間,天水市需要積極改善投資硬環境與軟環境,特別是解決好民營企業發展中存在的融資難問題。要對天水市銀行存款每年有上百億元巨額資金外流問題引起重視,通過加強政銀、企銀的對接服務融資,積極創辦地方性的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貸款,要積極鼓勵扶持有條件的民營工業企業上市融資,要與民生銀行等國內金融機構取得聯系,幫助在天水開辦地方性民間性金融服務機構。、產業化流轉,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用地需求,發揮民營經濟巨大的潛力和作用。要積極向國家和省上提出建議,擴大城鎮工業用地產業流轉及其供應,嚴格掌握和不斷提高現有城鎮工業用地的利用率和收益率。
2.抓住關中城市群快速發展的機遇,加快城市(鎮)化進程,重視市、縣(區)兩級工業園區的建設。抓住關中城市群快速發展的機遇,加快城市(鎮)化建設,不斷提高天水區域內部城市化總體水平,真正向第二產業要發展速度,要經濟效益,是帶動全市民營工業企業及民營經濟壯大發展的根本舉措。要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布局、統一建設、統一利用、統一管理”的“五統一”原則,真正加快天水城市(鎮)化建設。統一規劃,依照全市產業發展目標,及其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在區域內部科學合理統籌安排。統一布局,對產業發展垂直分工進行科學謀劃,防止各類資源開發和市場配制可能浪費。統一建設,科學安排建設資金,合理建設城鄉基礎設施,避免在區域內部重復建設。統一利用,科學監督流轉國有土地的利用及其收益,杜絕不良開發商和投資商借機囤積閑置土地。統一管理,加強政府部門科學監督管理職能,發揮政府部門在加快城市(鎮)化建設中的調控監管作用,為民營企業進入城鄉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領域發展創造條件。“十二五”期間,天水市要通過市、縣(區)兩級政府統籌安排指導,在全市區域經濟內部通過產業歸類、企業入園等政策性措施與辦法,改變目前民營工業企業工廠場地分散的問題。通過將各類工業企業進入園區,騰挪出一部分土地,以提高全市城鎮土地利用率。
3.鼓勵城鄉個人創業和民營企業資本創業,政府從政策、項目、資金方面支持民營工業企業擴張發展。目前,在宏觀調控的信貸緊縮政策下,受國有商業銀行對個體民營企業“惜貸”政策的影響,要鼓勵民營企業再擴大企業規模新上項目,需要各級政府與銀行采取政策性開放性扶助措施。一是要允許、扶持和鼓勵成立民間融資互助組織,允許建立民間個人融通資本的資金信用機構;二是民營企業可以通過項目、知識產權擔保,從銀行拆借用于生產為目的的短期資金需求;三是在全社會鼓勵投資創業、自主創新的氛圍,形成更多的民營企業群體和民營企業家;四是要求有關政府部門牽線搭橋與中國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商業銀行取得直接聯系,鼓勵來天水設立分支機構,提供金融信貸服務;五是要獲準創立市內民營企業服務的信用擔保服務組織,為民營企業間開展融資服務。
4.各級政府部門要轉變職能,加強對民營企業的協調和服務職能。“十二五”期間,應繼續著力改善民營企業發展的軟環境,繼續為民營工業企業壯大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門進一步轉變職能,另一方面要完善市場調控監管職能。天水市應改變政府部門管理民營企業的職能方式,從以直接管理為主向提供幫助服務的間接管理為主轉變,即政府部門調控監管市場,逐步規范市場秩序,市場約束民營企業生產經營行為,逐步形成民營工業企業自我規范、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民營經濟自律新規范新模式。政府部門要采取“邊發展、邊規范”的措施,保護民營企業生存與發展,堅決杜絕動輒以“罰款”、“停業”處事。要幫助民營工業企業壯大發展,還要采取“放水養魚”和“扶幼幫弱”政策。
5.天水市需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更好地吸引和利用國內外來投資,加快發展民營經濟。“十二五”期間,天水市在民營工業企業及民營經濟發展上實行對外開放戰略。要利用民間商會的經貿交流機制平臺,積極開展與省外國外商會組織的經貿與投資合作交流活動,加強本市民營企業家與國內外企業家直接交流,尋找發展商機,尋求項目合作。積極開展天水與臺港澳及海外民間商會交流互訪活動,邀請民間商會社團前來天水觀光考察,投資興業,在“十二五”期間促進天水民營經濟得到不斷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