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保教育的缺失與對策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我國所面臨的資源壓力和污染壓力不斷加大,環境承載力的日益薄弱已經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環保教育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由于在眾多的環境污染當中,化學污染占總污染源的八成以上,是所有污染中危害性最大的一種,所以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有必要加強環保教育的力度,將化學課程教學與環保教育有效融合,以更好地實現素質教育等目標。
一、中學化學教學中環保教育的缺失問題
在當前中學化學的教學大綱中,很多教學內容的設計不僅強調學生化學探究精神的培養,而且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也給予明確,這些都體現了中學化學教學與環保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性。但中學化學教學中環保教育的缺失及弱化,主要是因為中學化學教學長期以應試為導向,對于教學中沒有涉及的化學環保知識及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很多環境污染問題,很多化學教師都沒有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也不重視課上教學與課下教學之間的有效聯系。尤其是在當前環保教育日益重視的今天,中學化學教師應當提高對環保教育的重視程度,可以充分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空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等實際問題,在中學化學教學實踐中加強環保教育理念的滲透。
二、中學化學教學中開展環保教育的有效對策
(一)在化學理論教學中加強環保教育將化學理論教學同環保教育有效結合,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在中學化學的教材體系中,有很多關于環保教育方面的理論教學內容,所以中學化學教師在開展理論知識的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向環保教育方向靠攏,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理論知識機械性、枯燥性的單向灌輸,有效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加強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聯系,便于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進行理解和記憶,也更加貼近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例如,在“愛護水資源”、“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化學肥料”等章節教學中,其理論教學內容基本都是圍繞環境污染產生的原因及環境保護的措施展開的,中學化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把握住“環保教育”這一主題,從愛護水環境、改善大氣質量、避免土壤污染等角度出發,在向學生傳授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對課本內容進行有效拓展,培養學生利用化學理論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協調化發展。
(二)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加強環保教育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實踐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化學科學精神和動手能力的主要途徑,而且是滲透環保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中學化學教師在設計每一節實驗課時,要重視實踐資源的節約和化學實驗廢棄物的科學處理,對學生的實驗行為進行科學示范和引導。一方面,在一些化學演示性實驗當中,化學教師要盡量設計微型化的實驗方案,即少使用化學資源,盡量選用小型化的化學儀器和器皿,對實驗廢棄物的排放量降到最小等,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有效示范對學生的言行舉止進行正確引導。另一方面,對于一些高損耗的實驗項目,化學教師要進一步規范化學實驗流程,重視資源節約和“三廢”的處理,盡可能采用無毒無害的實驗材料,并且要及時對實驗“三廢”進行分解、中和、回收、深埋等無害化處理,如在“氧氣的制備”的實驗環節,就可以利用輸液瓶、輸液管自制實驗器材,分別代替集氣瓶和導管,這樣既可減少污染源又可節約資源。此外,對于一些高風險的實驗項目,可以通過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完成實驗過程,減少實驗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各種不利影響。
(三)在化學課外活動中加強環保教育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中學化學教學不應當僅僅局限于課本和教室,要有針對性地將化學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形成對課上教育時間和空間有限弊端的有效克服,實現對課內教學的有效補充,從而讓環境保護教育更具開放性和針對性,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環境保護和化學科學學習的現實意義,有助于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和社會適應力的培養。在課外活動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還需要教師在課外活動中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滲透性教育,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組織開展一些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課外活動,如廢舊電池回收、生活污染現象的社會調查、污水處理廠的參觀等活動,都可以讓學生直接感受到環境破壞帶來的危害,在現實生活中不斷提高個人環保意識和科學文化素質,并自覺投入到環境保護和環保宣傳活動中。
三、結語
基于當前中學化學教學中環保教育的缺失問題,中學化學教師必須積極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提高對環境保護教育的重視程度,堅持以綠色化的化學教學理念為指導,積極加強環保教育的滲透,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生態保護意識,并應用于個人的生活實踐當中。
作者:王興瑞 單位:淮安市棉花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