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航空工業知識監管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本文作者:薛晶晶陳萬寅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真正來源是企業有價值的、稀缺的、難以模仿的和不可替代的資源,而知識被認為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之一。航空工業是典型的知識密集、技術密集、多學科集成的高科技產業,同時具有產業鏈條長、產品研制周期長、產業關聯度高和全球一體化發展的特點,因此針對航空工業實施知識管理并對知識管理方法進行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航空工業實施知識管理的必要性
1.1我國航空工業宏觀環境分析
政治方面:建國以來,航空工業在國家的關懷下快速成長,成為我國國防建設的重要支柱。特別是近10年來科技研發能力、制造技術和管理能力跨上了新臺階,若干新機型誕生、若干重大技術成果的獲得,標志著自主創新能力有了實質性的進展[1]。2007年3月中國大飛機作為國家重大技術發展項目確立了下來,大型民機的發展也開始隨著我國經濟、技術水平的提高走上了快車道。國家在資金、政策上都給予航空工業極大的支持。經濟方面:經濟全球化和世界航空工業發展格局給我國航空工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由于航空市場全球化帶來空前激烈的競爭,加上我國巨大潛在和現實的市場以及我國航空業綜合實力的大幅提升,使得世界航空諸強把在我國獲得最大的市場份額和利潤作為它們21世紀的重要戰略目標,并把加強中國本土化發展作為戰略選擇,這使我們可能爭取到更好的國際合作環境和條件[1];此外,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產鏈和供應鏈,全球的競爭出現新的態勢,這使得我國參與世界航空工業市場競爭又有了更多的新選擇。技術方面:經過40多年的發展,我國航空制造業從無到有,已經形成了體系較完整、配套基本齊全的集航空研究、設計、試驗和生產制造為一體的產業,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既能生產軍機又能生產民機的國家之一,特別是近年航空高新工程和重點預研項目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航空人才,并保持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這些都為我國航空工業的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國的航空工業擁有穩定的政治環境,強勁的經濟推動優勢,并且在基礎設施、技術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積累,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航空工業與世界上航空領先的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缺乏明確而長期的戰略發展思路、目標及應對措施,思路長期搖擺不定[2]。在一個時期內制定的戰略目標常常因某個偶發事件的影響而變更,導致項目的失敗。從而不能將設計經驗知識積累起來,重復性地從一個起點出發,降低了航空工業的發展速度。
2)缺乏與市場的有機聯系。我國的航空工業要想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必須首先開拓市場,只有形成良好的市場需求,才能帶動整個航空產業鏈的發展,否則生產的產品無人問津,更無法做出改進。
3)強于設計弱于生產,生產與設計的脫節是我國航空工業的特點。基于上述問題,為了制定適合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將市場融入企業的生產設計過程,同時實現生產設計的協調統一,在航空工業中應用知識管理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將設計知識、生產知識和市場知識與企業的生產流程相融合,在企業內構建知識共享的平臺,從而可以從整體上把握企業的生產設計過程,制定貼合市場的發展目標,從而提升航空工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1.2微觀環境
自從第一架飛機飛上藍天,我國的航空工業就通過不斷發展來滿足用戶和市場的需求。在航空工業的所有領域,如設計方法、生產工藝和航空公司日常運營等,都已經針對各自的任務積累了一整套的方法。但是,由于各個部門所擁有的知識相對孤立,知識不能在組織內進行自由流動,從而阻礙了從飛機的整個生命周期進行改進的思路,影響了整個決策的方向。鑒于飛機設計一旦投入生產就很難改動的現實,上述情況對于整個飛機的設計是很不利的,甚至會造成整個項目的失敗。這就像“盲人摸象”,對于各個獨立的部門來說,其設計可能是最優的,但是卻不能從整體的角度來進行決策。同時,飛機設計、開發、運營屬于復雜系統的范疇。由于采用了并行工程策略,在系統設計過程中通常會形成相互聯系的工作團隊。團隊的規模越大,就越難進行管理,增加了管理團隊和任務實施的難度,并且可能導致系統的延期。因此,為了縮短飛機的開發周期及減少成本,發揮集體智慧制定科學合理的戰略決策方案提供技術和管理支持,增強航空工業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快速適應市場變化,在航空工業企業內實施知識管理是我國航空工業實施改革的當務之急。
2波音公司實施知識管理的案例
波音(Boeing)公司認為:“知識管理是一種嚴格的、全面的有效利用專業知識的方法,其目的是增強競爭優勢隨著歐洲空中客車的迅速崛起,波音公司為了贏得競爭優勢,在公司內通過系統工程、并行工程、先進制造技術等方式來加快新型飛機的研發,縮短飛機制造周期。但是由于飛機制造工業本身的復雜性,以及飛機制造涉及的部門、子公司、供應商數量龐大,波音公司決定通過知識管理來應對各國航空公司對飛機的高性能、低價格和準時交付的要求[3]。波音公司采用了IBM提供的知識管理方案,從業務流程出發,在企業內構建一個知識管理為主的內部信息平臺,對公司的各項活動信息進行管理,并圍繞這個平臺在公司內部及合作伙伴間建立起實時協作關系,實現了知識的快速傳遞及共享,使得知識在適當的時間傳遞給需要的人員,有效地支持了決策制定[3]。各個部門通過在線溝通及時解決相關問題,加速了生產流程,同時產生的經驗能夠在企業內迅速共享,提高了實時協作的水平和能力。波音公司的知識管理模型如圖1所示。從知識角度出發的知識管理模型描述了從知識產生到知識消亡的整個知識管理生命周期,通過在整個公司范圍內共享知識及對知識的全面利用來獲取競爭優勢。知識和學習是整個連續生命周期的一個部分:一些知識的消亡能夠產生更新的知識。整個系統是以組織知識和文化為中心,通過一系列的過程、工具、方法、技術來實現的,目的是識別、獲取、保留及管理組織整個生命周期的知識。從組織角度出發的知識管理模型強調:由員工、技術/工具和流程這些相互聯系的要素集合而成的知識管理系統,在組織形成共享文化的環境下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使組織知識自由暢通地流動,從而達到知識管理的目標。見圖2。3航空工業知識管理方法研究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知識管理在航空工業的日常管理、戰略管理、決策制定等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對知識管理的應用方法進行探索,包括知識工程和知識地圖兩個方面。
3.1知識工程
“知識工程”是由美國Feigenbaum教授于1977年提出的。早期主要用于專家系統及人工智能以提供知識的獲取和基于知識的推理技術與方法。它是以知識為處理對象,借用工程化的思考模式,并應用人工智能的原理、方法及技術以達成設計、建構及維護知識系統的一門科學[5]。借助于信息技術,我國的航空工業已經形成了大量的知識成果和較完整的知識記錄體系,制定了一系列的知識交流規章制度。知識的顯性化、傳播與共享已經成為航空企業的共識,但是仍然存在下列問題:由于知識流通不暢,不少低層次、低水平問題在不同型號、不同專業、不同場所重復出現;科研生產、經營管理中的大量寶貴知識仍存留在高級技術人員、資深管理人員的頭腦中,人員流動往往意味著知識的流失[6];現有成熟技術不用,另辟蹊徑搞重復投入,造成無謂的損失和風險;決策者不能從巨大的數據和信息中提取有用的知識,從而影響了決策的制定,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實施知識工程是現實有效的重要手段。通過實施知識工程,可以幫助企業迅速地開發和利用知識資源,有效管理急劇增長的知識,促進知識共享和交流。可以實現將個體的知識轉化成企業集體的知識,激勵員工進行知識和方法的創新,通過對企業知識的整合利用來提高企業的快速應變和決策能力。基于飛機設計的整個生命周期及對飛機性能、經濟及政策因素的考慮,筆者提出一個知識工程的框架模型,見圖3。通過這個模型來達到從現有數據和信息中提取知識,以結構化的方法來管理知識的目的。這個框架包括4個主要部分:知識發現、知識與數據結構控制的集成、知識管理和知識表示。知識和信息可以在各個模塊間自由流動。在知識發現模塊中,首先對問題詳細定義和調研,收集相關數據為數據分析作好準備,然后利用數據挖掘算法發現知識、提取知識,完成知識發現的過程。數據結構控制模塊是為了保持知識的完整性而建立的。首先在綜合考慮知識產生過程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標準的信息知識模板,然后利用模板進行知識的輸入,從而對知識進行控制,保證知識的有效性和完整性[7]。利用相關信息發現知識后,知識就以結構化的形式存儲在知識管理模塊,用戶可以通過網絡遠程搜索并獲取這些知識。最后,在知識表示模塊,通過對知識的精煉、結構化和模型化處理,將知識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傳遞給決策者,以支持不同層次的決策。同時,決策者的反饋也能提高知識發現的效率,挖掘出更多的相關知識。
3.2知識地圖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地圖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知識管理工具,因為知識地圖描述了組織內的知識資源情況并貫穿于知識轉化周期的整個過程,有利于智力資本的培育和評估,而且使組織成員清楚地了解和使用組織內可用的知識,為知識的創造、共享和應用提供了環境。50%以上的知識管理項目都要用到比目前的企業公共網站復雜得多的知識地圖[8]。知識地圖的概念最早是由布魯克斯(B.C.Brooks)提出的,他認為人類的知識結構可以繪制成各個單元概念為節點的學科認識圖。在企業知識管理中,知識地圖采用一種智能化的向導,通過分析用戶的行為模式,智能化地引導檢索者找到目標信息。可以幫助用戶知道在什么地方能夠找到知識,從而在短時間內找到所需的知識資源。企業知識地圖將企業各種資源的入口集成起來,以統一的方式將企業的知識資源介紹給用戶。綜上,可以看到知識地圖主要實現了以下功能:①知識地圖指向的可能是知識的位置,也可能是知識,這樣就直接或間接地表示了組織的知識及知識、知識載體、組織各部門或人員之間的相互關系[9]。②用戶在權限范圍內可以訪問和使用知識地圖中的知識。③為項目運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導,如知識結構地圖。④為組織全體員工提供了實現組織目標的學習路徑。如圖4所示,在交互層和服務層之間加入一個知識地圖層,就能很容易地在整個企業范圍內實現企業信息資源的可視化表示,從而打破了應用程序的邊界限制,有效實現了知識的共享。同樣,在航空工業中,可以利用知識地圖來表示飛機設計流程中涉及的所有知識,將知識可視化,如飛機設計、生產、運營、支持和市場等所涉及的所有知識。其中的信息可以是多種格式的,如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它們被有規律地存儲在知識庫中,用超鏈接將其聯結起來。知識地圖可以作為獲得所有與飛機設計相關知識的主要入口,當決策者需要作出決策時,可以通過知識地圖的超鏈接去獲得更為詳細的知識。圖5為波音公司在設計Boeing777型號飛機時所采用的知識地圖。這張知識地圖將飛機設計生命周期所涉及的所有知識整合到了一張圖中。包括概念設計、初步設計、詳細設計,飛機運營和飛機維護等,以及每個部分下面涉及的子系統,每一個子系統下面都有關于這個部分的詳細文檔和技術說明,通過超鏈接可以在各個部分間進行切換。無論是決策者還是企業員工都可以通過知識地圖共享到飛機設計的所有知識,及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從而可以縮短飛機設計的生命周期,減少成本,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4結束語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管理的有效實施、知識共享程度的提高將幫助企業,尤其是知識型企業擴大知識資本,進行知識創新,進而提高競爭力。航空工業企業是知識型組織,實施知識管理,實現知識共享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對航空工業中知識管理應用的方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相信隨著經濟、科技發展水平的提高,知識管理技術與方法在航空工業中應用的廣度和深度都會逐步加強,最終成為企業運營和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