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節能減排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這是一個重大國情。我們創造了過去無法比擬的生產力,但我們的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四高一多"(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多占地)的粗放經濟增長方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時期,由于能源和各種資源消耗強度較高,污染排放量較重,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節能減排成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突破口。為此,十屆人大五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節能減排兩項約束性指標,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不能改變,必須堅定不移地去實現。今年一季度,我國工業生產增速高位加快,部分高能耗行業增長過快,節能減排形勢嚴峻。為了使國民經濟步入又好有快的發展軌道,盡快轉變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必須加大節能減排的工作力度。本人認為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堅持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樹立全民節約的意識,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節能降耗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要在全社會加強資源國情國策國法教育,增強憂患意識,節儉意識,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資源節約活動,創造出更多的節約型城市、節約型政府、節約型企業和節約型社區,讓我國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從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形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風氣。
二、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服務業,構建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產業基礎。我國的經濟增長主要靠第二產業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嚴重滯后。這種依靠高投入、高耗能、高資本積累帶動的粗放式經濟增長,很難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第三產業服務業是能耗低、排污少、需求大的產業,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節能降耗具有重要意義。要制定和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發展金融、保險、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務等現代化服務業,積極發展文化、旅游、社區服務等需求潛力大的產業。運用現代化技術改造提升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同時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先進制造業的比重,切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盡快建立以節能減排為中心的資源節約型工業生產體系,盡快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產工藝,建立集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
三、要把企業作為節能減排的主體,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要途徑。企業是社會經濟的細胞,企業在生產上耗費和排污最多最大。企業在生產中是否能節能減排,直接關系到我們整個社會經濟增長的轉變,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節能減排。企業要把節能降排放在首位,要改變以往的"單程式"線性流動,發展循環式的雙向流動,實行"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綠色經濟,發展循環經濟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我們所有企業都要在循環經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使循環經濟成為破解企業節能減排的"金鑰匙"。
四、要把依靠科技進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節能減排,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改革開放20多年的高速增長,由于種種原因仍然是主要靠物質投入增長。國際經驗表明,如果忽視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的培植,增長的勢頭將受到制約。發展科學技術和自主創新,是節能減排的最便捷、最經濟、最可行的途徑。我們不但要大量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而且要推動自主創新,要把自主創新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要大力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和動力源;要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大力推廣和普及先進適用技術;要加快教育體制改革,培育創新人才;要高度重視教育培訓,強制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拿出一定資金用于員工的教育培訓,培養企業員工的創新節約精神。
五、制定科學的地方政府節能減排指標體系,激勵地方政府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從根本上改變干部政績考核辦法,激勵地文政府官員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不能將GPD作為考核政績的唯一指標,要探索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的考核指標體系,要把單位總值所消耗的能源單位生產總值的用水量,單位產值的廢水排放總量,單位產值的廢氣排放總量、單位產值的煙塵排放總量等作為綜合考核指標。要確實扭轉一些地方和行業不惜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換取GPD增長的錯誤做法。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目前社會上出現的形形色色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很大程度上與我們沒有制衡機制有關。各級政府官員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轉變執政理念,確實使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向集約型轉變。
六、建立既有利于節能減排又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價格體系,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供市場保障。我國節能難度較大,很大程度與我國一些資源能源價格較低,沒有形成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價格體系有關。政府應把握時機、控制力度,加快培育和建設生產要素市場,逐步放開對土地、水、成品油、礦產品等生產要素和稀缺資源價格的實際控制,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價格形成機制。加快環境成本內部化進程,加快壟斷行業改革步伐。充分發揮價格、稅收、匯率、利率和環境監管、市場監管的作用,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循環經濟,提供強大的經濟驅動力,為提高科技進步,自主創新,節能減排,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供強有力市場支撐。